分享

记住这“一二三四五”,让中医融入生活!

 leo953 2020-10-28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因此更注重养生,但有些人一说养生,就问吃什么补品,煲什么靓汤,其实这都是对中医养生的误解。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养生,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长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方法很多,下面仅从中医的角度谈点看法。

一个中心:阴阳平衡
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什么是阴阳呢?
凡是向阳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运动的等,都属于阳。凡是背阳的、内守的、阴暗的、下降的、寒冷的、静止的等,都属于阴。阳主热,阴主寒;阳主动,阴应静。阳极则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长。阴阳之间相互消长、互根互用、对立统一的关系,用在人体上则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饮食有节,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养生。

两大基点:顾护阳气,养护津液

话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阳气。《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婴儿是纯阳之体,人从刚出生时的阳气100%,热情好动,到人死之后的身体冰冷僵硬,阳气变为零。华佗说“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这里说的“阴”是指与阳气相对应的“阴寒”。
津液是人体中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胃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而吸收饮食水谷的精微部分,然后上输于脾,通过脾气的转输作用布散到全身。这就是“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的津液生成布散过程。所以《素问·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若脾胃功能不足,就会影响津液的生成和输布,从而导致机体脏腑功能气化失常。

三条原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中医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
“未病先防”是预防的最高境界。未病时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远离致病因素,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既病防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治疗疾病的阶段先后依次为,“有病早治”(亚健康、亚临床调理),是防在疾病未加重之时;“先安未病之脏”(临床并发症),是防在疾病未演变之时;“病后止遗”(临床后遗症),是防在疾病治愈之时。
“愈后防复”也是“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一环,值得重视,特别是一些体质较弱的人士。

四项建议:防外邪,调情志,节饮食,适劳逸
防外邪:中医所说的外邪包括二方面,一是六淫,即不正常的风、寒、暑、湿、燥、火。二是疠气,即戾气、瘟疫,也就是传染病。

调情志:怒、喜、忧、思、悲、恐、惊为七情,太过会伤身。

节饮食:饮食损伤包括饮食不洁、饮食不节(无规律)、饮食偏嗜。

劳逸应力求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或过分安逸。


五个目标:能吃,能拉,能睡,能动,能适

能吃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升清,脾胃健则消化吸收功能好,人就能吃。

能拉:六腑以通为用,六腑功能正常则糟粕废物就能有序排泄。

能睡:《内经》云:“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就能正常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

能动:“动则升阳,静则养阴。”生命在于运动,能运动,会运动,动静结合,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能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生存于世上,既要适应自然环境,也要适应社会环境。《内经》说得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学中医,用中医。自古中医多长寿,想健康?学中医吧。

本文摘自《经方源流临证探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