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一句话真的这么厉害/还是

 岁月留申 2020-10-28

赵帮赵和“铜底铁帮”小张寨


 
清朝隆盛时期,汝河北河沿张寨村出了个全国闻名的大人物头——皇城九门提督赵帮赵。
赵帮赵原名叫赵儿子,家住汝州西庙下镇张寨村南寨的崖子上。由于父亲死得早,家里穷,孤儿寡母的,全靠老婆娘纺花织布度日月。赵儿子从小就食量大,经常吃了饭还眼巴巴地瞅着饭锅,瞅的老娘直掉泪。但由于纺花织布所得有限,又没有一分土地种庄稼帮补,只好去地里剜点野菜,顿顿多添水,少下米,做一大锅野菜糊糊,尽量让儿子多喝点稀汤。赵儿子从小就不挑食,只要能吃,不苦,能耐饥的,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沙里爬的,见啥吃啥。穷孩子的肚肠功能好,从没有得过头疼脑热。
赵儿子长到十二岁时,食量已是大得惊人,一顿能喝完一老条锅饭。一天,姑姑走娘家。这时的姑姑家土里刨食能过活上来,见侄儿长得牛高马大一表人才,想送侄儿一点东西表表心意,就问侄儿道:"你想要点啥?姑姑尽量达到你的满意。"赵儿子看看娘不在身边,悄悄说:"姑,我啥也不要,只想好好的吃一顿饱饭。"


姑姑临走时说:“嫂子,我想让孩子送送我。”老婆娘拉儿子到一边交待说:“孩子,咱穷是穷,但不能爱小,姑家的东西再稀罕也别摸,别叫姑父家小看咱。”
赵儿子到了姑家,姑家家大业大人口多,做活吃饭都有规矩。儿子入乡随俗,见人家放碗就说吃饱了,其实肚子里还闹饥荒。姑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夜晚和老汉说起侄儿的最大愿望——好好地吃一顿饱饭的事。姑父说:“这有啥难的,明日你别下地,在家多做点馍饭,撑住他让他吃个够。”
第二天,姑姑在家和面烙油馍,她烙了一个又一个,烙了一大摞,又做了一锅面叶儿汤,把馍汤往屋里一端,说:“我今日还还你的心愿。”赵儿子看看喷香的馍饭,面红耳赤地干搓手不敢动。姑姑看他不好意思,“吞儿”声笑了,把儿子拉到桌前,关上屋门,坐到院里青石板上,"哧楞哧楞"纳鞋底。约摸吸两袋烟功夫,姑姑怕侄儿还在忸怩不敢吃,就悄悄地溜墙根趴在窗台边,用手指沾唾沫湿透窗纸往里一望,吓得"娘呀!"一声,出溜到墙角了。屋里哪有侄儿在,只见一只白额老虎风扫残云地舔吃馍饭。姑姑当是眼看离了,揉揉眼再看看,还是一只老虎。姑姑暗想:"怪不得侄儿饭量那么大,原来是白虎星下凡,现在受磨难,将来必定大福大贵。"


晌午,姑父下地回家,姑姑把他拉到一边,把所见所闻说了一遍,并提出把侄儿收养的请求。姑父说:"你想留就留下吧,说不定将来还跟着他享福哩!"
从此,赵儿子就留在姑家,见活就干,见饭就吃,他天生神力,又不惜力气,吃饱饭一个人干活顶几个棒劳力。十五岁那年土匪打开寨杀进村里,他一个人抓一条碗口粗的木棒冲进土匪堆里如入无人之境,抡开棒,挨着伤,碰上亡,打得土匪呼爹叫娘仓皇逃跑。这年朝廷征兵西疆平叛,赵儿子投军屡立战功,由兵蛋子熬成将军,乾隆皇帝调他到北京城当上了九门提督。
当上九门提督的赵儿子还是用小名,一介武夫要什么官号,名字起的再好也挡不住刀剑,耐不得饥渴。他不在意,皇上在意了。堂堂的皇城九门提督,让人"儿子儿子"的叫着多不雅观?一日散朝时,乾隆留下赵儿子说:"爱卿,你姓赵,朕姓赵,干脆赐你个名字叫赵帮赵吧!"于是,赵帮赵这个名字便被人唤开了(后来的史书记载把赵帮赵改成了赵邦诏)。


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乾隆本姓爱新觉罗呀,啥时改姓赵了?这里边有个缘故,乾隆登基时清兵入关七八十年了,他为了长久地统治华夏大地,提出满汉同化共一家的方略。他嫌满姓长汉人不好记,就想寻个汉字姓,拿起百家姓反复挑拣,看中赵字为首,朱砂笔一圈,于是他自称汉姓姓赵,这才有了以后说书唱戏的那几句戏词:保了康熙和雍正,接着又保赵乾隆。
这一年,秋雨连下俩月不住点,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河水暴涨,洪水泛滥,吞食村庄淹没土地,六百里急报一日数惊朝廷,就连北京城大街小巷都是积满流不出去的雨水。一时间乾隆朝文武百官抢险救灾,赈济灾民,忙得马不下鞍衣不解体,焦头烂额。
这日,乾隆私访民情拐到提督衙门,见赵邦诏满身泥水在衙门来回踱步,一脸愁眉不展,连皇上进衙也没觉察。乾隆问:"赵爱卿,何事忧愁?"赵帮赵忙请安后道:"不瞒万岁,京城内已无险情,闲下来想起老娘,俺张寨坐落汝河崖子上,崖下就是汝河,滔滔河水汹涌冲刷,高处雨淋土落,如果崖子坍塌,我老娘和全村人……"乾隆道:"不是朕埋怨,早让你把老母接来京城享福,你推三却四迟迟不动,才有今日之忧。"
赵帮赵道:"禀万岁,家母说尽忠不能尽孝,忠孝不能两全,为不影响俺在京的政务,执意在老家不来呀!"乾隆闻言大为感动,沉吟一会道:"朕封你小张寨'铜底铁帮'永无险情。"赵帮赵要的就是这句话,慌忙跪下谢主隆恩。
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不管发再大的洪水,小张寨的崖子从没坍塌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