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启 聪 //李景春

 百荷书房 2020-10-28


启 聪  
文//李景春


这是一个严肃问题,一个月不理发就郁闷,而且让人看了不成体统。可是珠海人生地不熟,附近两家高档理发店不是我耄耋老人合适的美容场所,我乘公交跑出30km在城郊普陀寺附近终于找到了一家适合我消费的小理发店,完成我来珠海的首次理发。


之后在住地附近购物,经过一个胡同意外发现小小的“启聪”理发店,门面不大但设备齐全,那里闲坐的人告诉我理发价格10元,比我远征30km城郊普陀寺附近那家理发店价位还低!又该理发我就奔“启聪”理发店去了。这一次没人在那里闲坐,大约40岁的帅哥理发师低头坐在一张椅子上摆弄手机,没看到我。按说听到脚步声他就应该知道有人进来,但他无动于衷!手艺高的理发师一般都不过分热情,他招揽顾客凭的是本事。忽然,他抬头看到我,用手示意我坐上理发转椅,我依然认为这是一种严肃,一种文雅。他用一张一次性画纸附在转椅靠背上,为的是保障顾客的卫生。后来他弯下腰去拍打我的脚,指一指转椅下面的脚踏板,要求我把脚放在这个位置,我才意识到他是聋哑人。


我们无法交流,反正我也没什么特殊要求,就把脑袋交给他了,他愿意怎么理就怎么理!他并不像别的理发师那样询问顾客要发型长一点或是短一点,一切自行决断。他先用喷雾器往我头上喷洒凉爽的雾水,我立即摆脱了酷暑的烦躁,然后娴熟地使用电推和剪刀,有条不紊地为我梳理。最后一道工序用剃刀刮边,先在要刮到的部位涂抹肥皂水,这样顾客会感到柔和。他连我的耳孔、鼻孔都细致地刮到。我们默默地相互配合,大约20分钟完成理发全部程序,我觉得非常舒畅!高档理发店只不过房间大一点,服务质量未必比得上这小小的“启聪”理发店!后来所有见到我的人都夸奖我发型理得好。


为什么理发店取名“启聪”, 理发定价也比较低? 显然渗透着理发师的自卑,他觉得自己“失聪”,渴望“聪”起来!很多人因为他失聪而有所避讳,所以顾客不多。我倒是觉得只要有质量,跟理发师是否聋哑没什么关系。越是聋哑,他要达到同样的理发水准就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赞佩他追求优秀、立足天下的志气!和有志气的人接触也会长自己的志气,为什么要嫌弃他聋哑呢?何况我享受高档的服务,只需付出抵挡的费用!我成了这个理发店少有的“回头客”。


第二次到“启聪”理发店,他正在为一位顾客理发,我不再有任何误解,自己选择一个闲椅坐等,他跟我相互微笑表示友善。前一位顾客走后,我不客气,自动地坐上理发转椅。他知道我已经懂得他的理发程序,也不再做不必要的指导;微笑说明了一切!我不会哑语,然而我的肢体动作也能跟聋哑理发师沟通,特别是理完发之后,我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他也伸出大拇指表示回敬,恰巧这一幕被刚刚进门的理发师女家人发现,她咯咯咯地笑,说:“你也学会哑语了?”我说:“不会,但感情可以沟通!”她说:“是的,接触多了习惯动作就可以相互理解!”


理发之后到蔬菜水果市场,我像在理发店一样默默地看买卖交易。一个西瓜摊吸引了我。一位女顾客跟摊主讨价还价,硬是要求摊主把半个西瓜再切开,她买1/4!摊主不同意,禁不住她再三磨叽,只好把那半个西瓜切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切开之后这位顾客也不买,扬长而去,把摊主气得直摇头。我一直在默不作声地观察,那西瓜质量不错,也想买1/4块,多了吃不了!这时我走近摊位,指了指刚刚切开的1/4块西瓜。卖主以为我是在同情她,说:“可不是呗,够气人的!”我仍然未搭话,又指了指那1/4块西瓜,并指了指我自己。摊主疑惑地看看西瓜,再看看我:“什么,你要买?”我说:“是的!”摊主说:“你怎么不早说?”高兴地把那块西瓜过秤卖给了我。


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觉得自己可笑:我并非聋哑,但不能及时改变刚刚形成的小习惯,忘了自己与人交流的便利语言,难道没有必要启聪吗?!


作者简介:
李景春(笔名老小孩),77岁,大庆石化退休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开始学习文学写作,首任“大庆晚晴文学社”社长,“老年日报”通讯员。到北京陪读12年,期间受《铁人文学社》派遣,担任“驻京记者”。在北京社区参与文学活动,被聘为社区“记者”、“宣讲师”,经社区推荐,被评为丰台区“群众理论家”,被“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在全国18省(市)67家报刊、媒体发表文学作品703篇(包括百荷选发42篇),2009年在中组部主办的全国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