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秀江//鲁迅纪念馆与故居

 百荷书房 2020-10-28

 

鲁迅纪念馆与故居


作者//郭秀江


鲁迅先生与上海有很深的渊源,作为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文学运动的主将,这里曾经是他的主战场。他的许多影响巨大的作品,是在这里完成的。


自1927年来上海,直至1936年逝世。这是先生人生后期辉煌的十年。这十年间,先生参加和领导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进步团体。先生用自己的思想和风骨征服了上海的知识界文化界,成为了青年人的导师和益友。先生的逝世轰动了上海滩,葬礼场面宏大,送葬队伍宏大。


先生当年被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经政府决定迁葬于虹口公园,同时将虹口公园改名为鲁迅公园,并兴建了新的鲁迅纪念馆。题写在白粉墙上的“鲁迅纪念馆”,是周恩来总理的亲笔题词。


虹口公园距多伦路不远,那条街曾是左翼作家的活动基地,已被列为文化名人一条街。路两旁建筑典雅,包括鲁迅先生在内的名人塑像,伫立在相关的居所之前。从他们被固化的姿态和神情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一种思想和精神的张力。


这条街,行人不多,游人也不多。


近几年常客居沪上,住中内环,去虹口方便。每次来沪上,都要到虹口一游。其中两次去多伦路,其他几次都只去了鲁迅纪念馆。


先生端坐在大厅的一侧,微微昂起头颅,神情依然肃穆冷峻。无论参观者是谁,无论是热闹还是清冷,先生毫不为之所动,深邃的目光像是穿越了时空。
我每次都在先生的塑像前停一会,似乎可以从他的目光中领会些什么。


纪念馆的一楼建有文化名人的文献专库,专题展厅等。先生的塑像正对着宽敞的楼梯,二楼便是先生的陈列厅。陈列厅以手稿,文献照片,遗物为基础,用了多种手法,五个专题,展现了先生的生平活动、作品和精神世界。


《阿Q正传》的一组雕塑,每次都是仔细看的。临行刑前,他的遗憾是画押的圈画的不够圆,这真真地叫人哀其不幸了。先生对人灵魂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没有人比先生更了解自己的同胞,无论是“怒其不争”还是“哀其不幸”,都是深沉痛切的。


每次去纪念馆,参观的人不是很多,总觉得愈来愈少了些什么。


是当今的人们与鲁迅先生疏离了吗?


2017年夏,和一伙文友,去浙皖两省旅游,刚好有两位同伴,也想去绍兴,正好结伴同行。


参观鲁迅先生的故居,无疑是绍兴一日游的重头戏。那条街上,人头攒动,故居展室,摩肩接踵。


“一个鲁迅养活一个绍兴”讲解员的一句话,很耐人寻味。


鲁迅先生的名气和文化历史地位,兴旺了绍兴的旅游业,给故乡的后人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一定是先生始料未及的。


人们疏离的,不是鲁迅先生的名气,比起他的思想,人们对世俗生活中的鲁迅,仿佛更感兴趣一些。
感谢上海,尽管鲁迅纪念馆(包括多伦路的文化遗址)没能给这个都市带来经济效益,但它仍然存在着,昭示着这座都市的文化历史底蕴,也昭示着在商业化的洪流里,这座都市依然有“精神”存在。


2008年6月
作者简介


郭秀江  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在山区插过队,在工厂倒过班,由单位推荐上过大学,后从事技术管理。现为大庆市作协成员,黑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成员。作品散见于《中国老年报》、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刊》、《老同志之友》、《大庆作家》、《大庆晚报》、《大庆石化报》、《热土》等报刊杂志,近年作品见于辽东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