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景春/感受珠海的地气

 百荷书房 2020-10-28
珠海枢纽站

感受珠海的地气

作者:李景春
、珠、澳跨海大桥震惊世界,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亲朋来珠海,不能不看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跨海大桥在珠海有个枢纽站,很气派,从枢纽站上车,去港、澳,犹如穿行在大海的一条玉带上,悠哉游哉,不亦乐乎!不去港、澳的游客也无不为如此壮观的枢纽站所吸引!珠海市政府和公交集团体察市民及游客的需要,把原来不到枢纽站的3、12、23、25路公交车延伸到枢纽站,而且这4趟公交在枢纽站与次战——九州驿站之间的1500米也行驶在海桥上,虽不是港、珠、澳大桥却跟港、珠、澳大桥平行前进,给观桥的游客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条公交的延长是珠海市政府和公交集团又一项接地气的举措!
港珠澳大桥
珠海公交集团2018年11月16日就曾公告,珠海市全部公交车(包括有轨电车),由原来的阶梯票价一律实行一票制,票价仅1元,特殊人群还有优惠,比原来的最低票价还少50%。当时我感到诧异,因为市场经济,不少地方考虑自身效益,千方百计提高本单位服务的收费标准,而珠海公交收费不增反降,带着疑惑我曾采访珠海公交集团曾姓负责人,他说:“城市公交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公益事业,不能只看营运收入小圈圈;实行向下浮动一票制,降低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成本,势必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自驾车,交通堵塞自然缓解,尾气污染也会大大减轻,可节省环境治理投入。着眼大局,以盈补缺,经济效益不会下降!更重要的是惠及群众,让市民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让外地人也热爱珠海,愿意到珠海来,共同建设美好珠海!”

一座城市,一个单位总要有所变革。人们可以用各种理由解释每一次变革,但变革好与不好,在人民群众眼中却心如明镜。珠海发生的这些变革,决策人站得高,看得远,着眼大局,首先想的是人民群众,接上了百姓的地气,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作者简介:


李景春(笔名老小孩),77岁,大庆石化退休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开始学习文学写作,首任“大庆晚晴文学社”社长,“老年日报”通讯员。到北京陪读12年,期间受《铁人文学社》派遣,担任“驻京记者”。在北京社区参与文学活动,被聘为社区“记者”、“宣讲师”,经社区推荐,被评为丰台区“群众理论家”,被“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在全国18省(市)67家报刊、媒体发表文学作品703篇(包括百荷选发42篇),2009年在中组部主办的全国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