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聊高考作文

 天下掌故 2020-10-28

王凤林

王凤林,男,1959年3月出生。1981年毕业于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曾在中学教书十载,后一直从事教育宣传工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闻并强记,厚积而薄发。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有独特视角和见解。文字功力深厚,写人状物有大可观。


再聊高考作文
    王凤林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结束,网上流出满分作文,其中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惹人关注。
今年高考共有全国及地方卷各五套,共十套,作文十一题:全国卷三套、全国新高考两套,计五套;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题,计五套,北京卷作文二选一,故十套十一题。
浙江是自主命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从题目要求看,是个人“人生坐标”和“美好期望”与家庭“不同预期”、社会“别样角色”产生“落差”或“错位”,你有怎样的体会与思考。
就此作文题,个人感觉质量一般,不是上乘的题目。就考生而言,人生轨迹就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三年幼儿园小朋友,十二年学生,有何样的“人生坐标”,“美好期望”,绝大多数考生是考上心仪的大学,也是绝大多数家庭的预期,而社会赋予的“别样角色”,明显脱离了考生实际,三者之间会产生什么“落差”或“错位”,有些晕。
看看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通览全文,惊讶于该生阅读量之大和记忆力之强。该文呈两大特点:
一是引用: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柯希莫、韦伯、尼采、陈年喜、斯瓦夫·米沃什、维特根斯坦、卡尔维诺等,或引其言,或叙其行。十人中只有一个是国人,只有尼采有所耳闻。
二是生僻字词:嚆(hāo:呼叫)矢(嚆矢: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滥觞(làn shāng,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振翮(zhèn hé,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或经济正高速发展、在腾飞等)、婞直(xìng zhí:倔强;刚直。)、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勤勉不懈的样子)、一觇(chān :看,偷偷地察看)、玉墀……
原文篇幅较长,不再转引全文,只引一段,窥斑知豹,一叶知秋,若睹全文,网上一索便得。以下是该文的第一段: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仅从字面表述看,文字晦涩,所引海德格尔那句话,不知前言后语,理解困难,一切传统瓦解完了,什么意思?怎么会呢?几处生僻字词有强嵌硬塞之感,破坏了表述的流畅,像说中文时间杂几个英文单词。正如钱钟书所说并无中文难于表达之意,这些生僻之词绝不是没有现代准确的词语,其实就是“秀”。“秀”在现在社会生活中仍非罕见,最常见于各种“秀”的电视节目,尤以求职类为甚,有的海归选手登场张牙舞爪,满嘴中英掺杂,双手比比划划,“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主持人让有留学背景的嘉宾用英语和其交流,结果真是出尽“洋”相,磕磕绊绊,吭哧瘪肚,话不成句。
浏览网上,对此文说的多的就是“不说人话”。魏书生在说到“中小学课改”前,犀利指出由从没上过课的专家给长年累月辛勤耕耘于讲台的教师培训,一句“此乃若干萝卜之组合”其实就是“一堆萝卜”足以鉴定两者之高低,前者就是专家,后者就是普通教师;韩寒曾讽刺一些专家把普通人都能听懂的话写成连鬼都听不明白,以此装神弄鬼,吓唬百姓;今年抗疫关键时刻,不是仍有高官专家回答记者提问时不直接说百姓关心的疫情,大侃什么“大概率”“小概率”,直把百姓侃的一头雾水。
这种风气,不可避免的影响教育,最易感染的就是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怪事连连,可以佐证。下面再说几例。
江苏有两位考生,都因为高考时用文言文写作引起关注,一个是2001年的蒋昕捷,写了一篇《赤兔之死》,一个是2010年的王云飞,写了一篇《绿色生活》。
两篇作文各选一点: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绿色生活》:
今北方久熰,瀵氿甃眢,坌坲坲,焘天幠日。土地皴崩,罅可容人。南疆霶霈,洚水肆虐,当此之滈,茅舍尽走。欲苫不能,啼口立(同泣)啾啾。
一目了然,《赤》文没有生僻字,没有阅读理解障碍,其行文句式就是文言白话,从节选的片段完全可以看出,语言通畅流利,简洁生动,足见作者功底和素养。
《绿》则不同,不查字典真是有些字不识,义不懂。下面查查字典,试试看看能不能破解一下天书:
熰(ōu):天旱而非常热:“古之祭,……有时而~。”
瀵(fèn):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
氿(guǐ):〔~泉〕从侧面流出的泉,如“有洌~~,无浸获薪。”
氿(jiǔ):〔东~〕〔西~〕均为湖名,均在中国江苏省宜兴市。
甃(zhòu):1、砖砌的井壁:“(蛙)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2、井 :“翠瓜碧李沉玉~。”3、砖:“因闷绝仆地,~伤其面。”4、砌,垒 :“中底铺白沙,四隅~青石。”5、圆的。
眢(yuān):1、眼睛枯陷失明。2、枯竭 :~井。
坌(bèn):1、尘埃。2、聚积。3、粗劣。4、古同“笨”,蠢笨。
坲(fó):〔~~〕尘土飞扬的样子,如“飘风蓬龙,埃~~兮。”
幠(hū):1、覆盖 :“死于适室,~用敛衾。”2、大 :“乱如此~。”3、怠慢:“毋~毋傲。”
通过查字典,还是可以译成白话文:现在北方干旱炽热很久了,直喷出的泉水、从侧面流出的泉还有井水都枯竭啦,尘土飞扬,覆盖天日。土地裂纹,那纹宽的可以装下人。
就弄这几句吧,累得恍。
这是2010年高考作文,文中“今”不知是确指此年,还是泛指那近几年。今整个北方都缺水,但旱到泉水井水都枯竭,似与事实不符,真如此,北方不是不适宜人居,而是人无法居了,尤其这句:“罅可容人”,则更为夸张了吧。更令人疑惑的是“啼口立(同泣)啾啾”,古通假是无字可用而假借,今天再这么写,没什么意思。
据说,阅卷一评老师初见《生》文,很有定力,没有蒙圈,给了39分,算是不少了。结果二评三评给55分,作文审查组最后给了满分。《赤》《绿》两文判卷者一睹尊容,双眼发直,如获至宝,尤其是后者说是750多字的作文,有30多个不识,直接蒙圈,拍倒沙滩上,屁颠屁颠上交阅卷组长,阅卷组长两眼发绿,拍案击掌,直接给了满分。
2003年,陕西一考生高考作文写了首诗歌《无题》,题、副题、正文共209字,经一、二、三评三堂会审,都瞠目结舌,交口赞誉,给了满分。
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没有达到字数要求肯定是要扣分的(包括上述《绿》文)。据此作文就不能满分,此规一出,白纸黑字,别说小小的阅卷小组、中心组,就是教育部也无权破。但打脸的是,破了,破的理直气壮,明目张胆。评语云山雾罩,烟波缭绕,欲加之“誉”何患无辞。
韩寒曾调侃过,这就像在足球场上,有人用手把球扔进对方球门,由于力度大角度刁,不仅有效,而且算俩球。
后来,高考作文不许写诗歌了。
2009年,四川有个考生竟然用甲骨文作文,阅卷组无能为力,请了“川大”相关领域的专家破译,专家读完发现除甲骨文外还有金文、小篆,不仅错别字一大堆,还严重跑题。作文只得了个位数,总分只达到专科控制线,可竟被“川大”锦城学院破格录取。
网搜而得:教育部《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明确要求“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按说自此以后生僻字、甲骨文等应销声匿迹于高考作文,可现实让人无语。
高考作文奇葩,或是考生这一领域才学出众,或是耍小聪明投机,仅从上述高考以奇葩作文获高分而被“985”“211”高校破格录取的考生日后的表现看,多大跌眼镜,基本没有实现“热捧者”的预期或普遍的期待。更有甚者有的高校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关照,还为其配备资深教授为个人一对一辅导,结果时日不长,导师失望而逃,更严重的是有的满分考生,并没有获此殊遇。造成了不公平。
公平是所有选拔性考试最基本也是最至高无上准则,失去公平,则失去其存在的全部意义。
几年前,笔者曾以“也聊高考作文”为题,聊过那年的高考作文题,当时通过查阅得知:日本因业内人士认为作文缺乏客观评价标准,易受人的主观影响,在高考中不考作文。作文考试难度最大的是法国,但不在语言学科考,而是另考,属哲学范畴,分值20分。我们的高考作文分值过高,判官的眼高目低及好恶,可以最终决定考生的录取结果,看看上述今年《生》文的评分,从39分一下子提到60分,足足多了21分,两个分数段还多,该考生凭此将力压成千上万乃至数万考生。
高考满分作文是文价所值,还是巧取而得,莫衷一是。结果让人目瞪口呆,细想令人担忧。
高考是指挥棒,高考试题极具导向,对基础教育有巨大的影响力,文言、甲骨文等作文之风不能助长,否则,假如今后有考生整篇“八股”,阅卷组再肆意妄为,给个满分,或虽没满分,被名校破格录取,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百年前,鲁迅胡适等一批大师经过不懈努力,普及了白话文。这不仅是中国文学史,而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丰碑。余秋雨说“说起来,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倒是可喜,那就是应顺中国文脉已经不能不转型的指令,成功示范并普及了白话文。由于几个主事者气格不俗,有效抵拒了中国文学中最能闻风而动、见隙而钻的骈俪、虚靡、炫学、装扮等旧习,选了朴实、通达一路,诚恳与国际接轨,与当代对话,一时文脉大振。”
其中“有效抵制骈俪、虚靡、炫学、装扮等旧习”,意义非凡,这些旧习还“最能闻风而动、见隙而钻”,看看如今高考的一些满分作文,发人深省。
其实即使是文言,传世的伟大作品,也绝不是那些“骈俪、虚靡、炫学、装扮”之作,看看《史记》开篇(本文所引的作文多为开篇):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除了“徇齐”较生外,都是朴实之言。能用朴实平常语言,写出不朽传世之作,才是真正顶级大师之为。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到鲁迅和《离骚》,就多说几句并引其文。《离骚》鲁迅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余秋雨说:艰深而华赡,民众几乎都不能读懂。这是《离骚》开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确实艰深,难读难懂,读出其华赡隽美,确需一定的文言素养。一旦稍微读懂,则草香溢纸,美人越然,流光溢彩,光彩照人。
鲁迅《摩罗诗力说》的开篇:
人有读古国文化史者,循代而下,至于卷末,必凄以有所觉,如脱春温而入于秋肃,勾萌绝朕,枯槁在前,吾无以名,姑谓之萧条而止。(勾萌绝朕:毫无生机的意思。勾萌,草木萌芽时的幼苗;朕,先兆。)
《摩罗诗力说》洋洋万言,文言写成。足见其国学功底和“气格不俗”。余秋雨称现代作家之中,真正懂文脉的也就是鲁迅。孔庆东说鲁迅“生于破落的书香门第,厅上悬着‘品节详明德行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平和’的对联,从小读的是‘粤自盘古,生于太荒’的《鉴略》,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后来又就学于章太炎,造诣日深,古文运用得游刃有余。不仅能写出《斯巴达之魂》那样字字金石的文言小说和《摩罗诗力说》那样运斤成风的万言宏著,而且连自诩国粹大师的章士钊之流也被鲁迅在‘小学’方面所击败。”
上述所引绝不是用这些经典和高考作文做简单比较,这是无法也是不能比较的,那样会非常不公平,也构成了对考生的实质性伤害。只想说这些经典才是方向,而绝不是“高考满分作文”及其《集》或《选》,更不是高考作文阅卷者“写的书”、“讲的座”。
2020.8.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