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勾践之奇:浅谈孙权之降

 桃花源间 2020-10-28
文/君子如兰


 勾 践 之 奇


——浅谈孙权之降
史学家陈寿评:“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三国中,孙吴集团处境最为不利。曹操有奉天子之实,刘备有汉室宗亲之名,而孙权都没有。鲁肃向他进帝王之策时,他说:“辅汉也”,虽然他未必不想称帝。
彼时他在创业,尚未自信。他的资格不如曹刘,实力不如曹操,但超过刘备。没有高举起“辅汉”的旗号,他的基本策略是低调。
他投降曹操,也求和被他打败的刘备。“以我为主”的策略,使他巧妙地周旋在曹刘之间,取得了超过曹刘的成功。
吴蜀关系最严重的危机来自袭占荆州。与曹魏,他则是攻守进退,软硬兼施。赤壁战后,他多次降魏称臣,孙权的“勾践之奇”,使危局安然渡过。

 第一次投降。
公元217年初,魏王曹操亲率大军,赤壁战后卷土重来,兵锋指向孙权的濡须。孙曹对阵,孙权危急。数阵败后,再无法抵挡曹操的猛烈的进攻,孙权投降,派徐详晋见曹操。
双方盟誓重缔婚姻。两年后,关羽攻襄樊。魏吴缔密约。孙权写信请求讨伐关羽,作为对曹操的报效。曹操同意。关羽败亡。
第二次投降。
公元221年8月,为了对抗刘备,孙权派人前往洛阳,向曹魏正式称臣,避免了遭受蜀魏夹击的劣势。
当时官员向魏帝曹丕庆贺,刘晔却提醒说:“孙权无故投降归附,一定有特别情况。他前杀关羽,刘备一定复仇。
外有强敌,民心不安,又怕我们乘机进攻,所以才归降。意在阻止我们攻击,又利用我们,振奋他们自己,而使蜀汉惊疑。”刘晔分析准确。他主张攻孙吴。
曹丕说:“别人投降称臣,我们乘机进攻,恐怕阻塞天下英雄归降之心。不如接受,去袭击蜀汉的背后”。于是曹魏接受了孙权的投降,并派太常邢贞前往武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孙权派身在吴国的于禁的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晋见曹丕,以极为谦卑恭敬的语言,代他转达真心诚意。
曹丕问:“孙权是否可信?”浩周回答,孙权一定臣服。东里衮则认为孙权一定不会臣服。曹丕信了浩周的话。封孙权为吴王。
浩周回吴后,对孙权说:“陛下不相信大王会派儿子入京,我用全家百口人命担保。”孙权感动泪沾衣襟,指天发誓。可浩周回洛阳后,孙权儿子还没有来。
曹丕想派人到吴国与孙权盟誓,孙权不接受。曹丕大怒,于是准备讨伐。孙权立即派将士分路抵挡。

第三次投降。
因内部蛮族没完全征服,孙权再向曹丕投降,请求改过自新。孙权说:“如果我的罪行不蒙赦免,一定不容许我存在,我当呈献国土人民,投奔交州,直到老死。”
又写信给浩周,说打算代儿子孙登,向皇家求婚。曹丕回书说:“我跟阁下,大义已定,岂愿劳师动众,远临长江、汉水?孙登早晨上道,我晚上便召回大军。”
孙权拒绝,谈判破裂。孙权沿长江严密布防。曹魏军攻战不利,又有传染病流行,于是停止所有南征行动。
公元224年,曹丕准备动员举国之力向东吴发动大规模进攻。未成,班师。公元225年,曹丕再次率十余万大军进攻吴国。
曹丕面对东吴沿江严密的防守,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江,叹息道:“苍天,这正是注定用它分割南北!”于是下令班师。
东吴将领孙韶派部将率敢死队500余人,在曹丕归途突袭御营,曹丕大惊,孙韶部将高举夺得曹丕备用御车和羽盖,呼啸而归。从此曹魏再没有大规模的攻击行动。
孙吴通过假投降的缓兵之计,达到了软化对手,麻痹对手的目的。

孙权赤壁胜战,夺取荆州,斩杀关羽,击败曹休,击溃刘备,败曹丕等数次重大胜利,树立了自信。在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登基了,成为东吴大皇帝。
孙权临阵突敌,战功不著,直接影响了他争夺天下的进程。这一点,与其兄孙策相差甚远。孙权六攻合肥不下,两次濡须战役,试探了曹魏,也验证了自身。
他多次主动攻曹魏,并没有理睬蜀汉,而且是在曹魏以孙吴为重点防御的情况下进行的。孙权对曹魏狡诈,对蜀汉则实在一些。
孙权有进取意识,有雄心。他视曹魏为主要敌人,正如曹魏视他为主要敌人一样。双方当初都没有特别在意蜀汉,因为蜀汉确实弱小一些。
孙权能够建国称帝,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具有忍辱负重的大英雄气概,审时度势,策略适当。他的勾践之奇,真是非常人。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曹刘孙三人中,最年轻的孙权在智略方面,毫不逊色。

【作者简介】
君子如兰,本名柏松,常用笔名郭嘉,吉林省长春市人,曾任北京、大别山、营口等多家论坛诗词、现代诗版主,81年首发作品《追寻》,在《辽河诗词》《山东诗人》《诗远航》《中国风》《御风秦楚》等数十家杂志发表作品数百篇,出版合著《淡远时光》《花开有约》等三部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