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城赏析 | 芥末之《眼儿媚》

 桃花源间 2020-10-28


眼儿媚·与梅
文/芥末


冰心拟就一枝花,何物共清嘉。半弦松韵,半弦竹韵,一抱琵琶。
年年此昔长相对,合雪夜煎茶。孤标如你,孤清如我,契阔生涯。



边城赏析:


    关于梅的诗词太多了,能在不计其数的篇章中让人耳目一新。似乎此词做到了。我也因此霍然起敬,此词作者,在下不熟悉,只知是一个词联兼备的美才女。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李清照在一首梅词《孤雁儿》的批注,不知打消了多少才人的笔触,而尽管如此,从古至今,她前她后之题梅者,依然不计其数。但又诚如清照所言所感。千百年来,无人不服耳!


    我们所知李清照所言的“下笔便俗”是指梅花之品性已自是高绝,不容世人甚至是不堪世人描绘的。任何语言与笔触都形容不了梅的孤傲与清高,都比拟不了梅的不食人间烟火。所以何况是世人作梅,甚至是看梅都是对梅的一种世俗的亵渎……


有诗云:
冰心许误是前身,摇曳多姿看未真。
花信凭谁多欲绝,相知自我便如春。
孤山客主清同月,驿外河桥碾作尘。
三弄沉浮音逸杳,寒香雪色梦中人。



 “冰心拟就一枝花,何物共清嘉。”单从写词的角度而言,本词作者已经尽力做到了不俗。冰心拟就,冰心一词就画出了梅花的冰请玉绝之态。毫不造势虚掩,不用素描衬托。何谓高手?要么不出手,出手则一招见血!也不是声东击西,而是一剑穿心也。如是过招,你感觉不到死亡的危险,你甚至不知道,你自己是怎么死的。当你看到对方嘴角的微微一笑,便感到了自心的一点冰凉。那一刹那,梅花万点……词人内力,于此可见一斑! 


“何物共清嘉?本句的疑问,是前句的反问,后句的设问,妙语天成!清嘉,美好的意思。语出“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柳永笔下经典的江南美景。可见词人轻取佳词,得心应手,移花接木,天衣无缝!何物共美好?梅花与共!谁与梅花与共?且看下文。



“半弦松韵,半弦竹韵,一抱琵琶。”很多词句之妙,皆在天成。而不入俗套,不加雕饰,不拾人牙慧,是古往今来诗词创造者极力所追求的。词人将“松竹梅”这岁寒三友自然一并。紧承了上句之问,谁堪与共美好?又自然引出了词作者本人。松竹梅之美好,岂非在品性之高洁?而相携相引的孤清韵味,不都在此时我的一曲瑟琶中吗?何谓朋友?岁寒三友,何谓知音?我是知音!


十万梅花引,一枝为我开!到此时,我是从千年的风雪中为你而来,与你相逢只为你惊世的容颜如此美丽。与你一曲只为你高洁的灵魂能彼此颤动。是梅花三弄吗?还是梅花落?你听出了高山流水,听从了松品竹韵,听化了冰雪清霜,于是我们怡然共舞,倾心相许,执手相看泪眼,天地间已无他物! 


有诗云:
朔风吹雪过重山,心念孤梅入梦难。
煮字疗饥难尽意,隔窗听夜易生寒。
暗香隐隐谁怜赏,娇影疏疏我独看。
不负红尘知遇少,高标绰约满长安。



“年年此昔长相对,合雪夜煎茶。”词人用通俗的言语,表达的却是无比高雅的情怀,描绘的是清绝无伦的事物。词意已无需注解,但是一般人读不出其中的况味。年年此昔,不是简单的时间轮回,隐含了一种执着的骄傲,却也有一种淡然无奈的忧伤。与梅相对相守,那是与林和靖相异又相似的情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千百年来,人们吟咏着林君画梅的经典,爱梅之人无出其右乎?然则多半只因他恋梅不娶,甘为隐士之故。后来东坡、放翁之辈,爱梅之才情想也不低于他吧。


“合雪夜煎茶。”都是不言梅而句句写梅的经典。自古而来,雪梅常常并入文题,同飞画卷。岂独因为卢梅坡之《梅雪》诗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固然,梅雪争春,梅香已尽领风骚。暗香已力透纸背、越古穿今。而凭其寒凝一品,二者之合已是天作之合。而于此,词人更进一步,含梅和雪烹茶,实已臻香雅之化境。于古雅而言,烹茶水渐沸,和雪境方升,曾是多少文人高士必行的雅趣之事。而沁梅香可嚼,以雪水烹茶,斟梅香入腹,寒入肺腑,香凝骨髓。如此情怀,古往今来,亦无多矣!大赞! 



“孤标如你,孤清如我,契阔生涯。”结句已水到渠成,将梅品之余的感情推向了整词的高潮,更以叠字叠句卓绝的姿态,写出了梅与我的相合。梅之品性与词人之品性合而为一。如是恋人,即可共入洞房了。因是知音,当是“契阔生涯。” 契阔,相交相约。此生已然无憾,在莽莽红尘,能得一知己如梅,夫复何言?默默相对,已无需只言片语,而同样孤高清绝的姿态,寒香彻骨的本质,我与梅已然心有灵犀,超脱了生死。我与梅已超越了爱情,融合了彼此的灵魂。世人如知,梅就是我,我就是梅!



纵观整词,词人用语通俗,而蕴藉深刻,承接紧凑,韵律铿锵。并始无梅而梅彻,无香而香溢。切文题之脉络,合“暗香”之高雅,余韵悠远,余味无穷,其高超的写作手法,斐然的文采,在下已叹为观止,佩服五体投地!而某些运用,窃以为词人芥末的《眼儿媚·与梅》一词,已然旷今绝古了!


今在下不腆肤浅,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为飨大家!不周之处,望作者及方家海涵,并求指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