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84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4章》“民之于仁,甚于水火”是何意?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4章》“民之于仁,甚于水火”是何意?

15·34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百姓需要仁德,超过对水火的需要。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没有见过实行仁德而死的。”

    怎样理解“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呢?水火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仁德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孔子在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仁德,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社会风气有密切关系的。他痛切地感到,在世风日下、道德缺失的情势下,百姓固然不可一日无水火,然而他们对于仁德的需要,更甚于水火。水火无情,有时还会伤人致死;而修养仁德则无此危险。孔子这样说,意在勉励人们修仁德,行仁道。

附:

【原文】

15·34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

    孔子说:百姓需要仁德,超过对水火的需要。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没有见过实行仁德而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