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小檗,黄疸

 植物游记樊蓉 2020-10-29

安徽小檗资料卡片

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来自于小檗科,小檗属。别名刺黄柏。anhweiensis:安徽的。

产于安徽、浙江、湖北。生于山地灌丛中、林中、路旁或山顶。海拔400-1800米。模式标本采自安徽黄山。

【资源志】根:苦,寒。清热燥湿,利尿,杀虫。用于黄疸,小儿疳积,目疾,热痢下血,淋浊带下,疮疡热毒,毒蛇咬伤。

开头

安徽小檗是在大别山顶发现的植物,沿着石阶一直往上爬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挑山工一文,很是敬佩。

费了老大的劲爬上去,一路看到的植物不多,但山顶遇见了这家伙,或许就是缘分吧。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安徽小檗。

性味归经

安徽小檗是安徽刺黄柏的原植物,取其枝干和根入药,当地又称为黄柏(安徽),刺黄柏(浙江),三颗针(安徽)。

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利尿杀虫的功效;能治疗痢疾,胃肠炎,口腔炎,咽喉炎,急性眼结膜炎,疮疖痈肿等病症。

化合物

在他体内分离得到6个原小檗碱型化合物,它们分别为小檗碱,巴马汀、Dehydrocapaurinine、药根碱、非洲防己碱、Jatrorubine。

文献上对于安徽小檗的研究不多,少有的几个都集中在其化学成分上。所以现阶段人们对安徽小檗的认识只到上面的几种化学成分上。

我们对植物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投入进来,如果能有新的想法和研究思路,打破旧的格局就更好了。

资源志对他的功效做了许多描述,但距离使用还很远。我今天挑了上面提到的黄疸来学一学,看一看关于黄疸的治疗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安徽小檗能不能出一份力。

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现象,多数健康足月儿和几乎早产儿出生后都有可能发生黄疸。

新生儿黄疸可由多种原因所致,需要临床医师仔细评估,并恰当、有效处理,以降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新生儿黄疸虽常见,但多数预后良好,重型黄疸患儿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临床上,胆红素脑病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不是常见病,但它是引起脑性瘫痪(脑瘫)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瘫不同,胆红素脑病引起的脑瘫是可以而且最容易预防的新生儿脑损伤。

因此,要降低重型(或极重型)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和家庭都应当重视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

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是指由胆红素产生增加或排除障碍所致的巩膜和皮肤黄染。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2009年国外专业杂志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作为同义词,或把黄疸看作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

黄疸和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体内同一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表述,本质是相同的。

胆红素生成增加的原因

(1) 同族免疫性溶血:ABO或Rh血型不合等。

(2) 红细胞膜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缺陷和红细胞形态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等)。

(3) 红细胞增多症:胎母间或胎胎间输血、脐带结扎延迟、宫内慢性缺氧等。

(4) 血管外溶血:颅内、头皮、皮下血肿等。

(5) 感染:各类重症感染可引起溶血。

胆红素的有效连接和转运不足

(1) 清蛋白含量不足:胎龄越小的早产儿血中清蛋白水平越低,连接胆红素的量就越少;

尤其在有酸中毒存在时,清蛋白与胆红素的连接将减少,均可使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2) 药物影响:磺胺、水杨酸盐、维生素K3、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可与胆红素竞争Y、Z蛋白的结合位点,从而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胆红素在肝脏的结合和分泌不足

(1) 新生儿肝炎:各型病毒性肝炎。

(2) 严重缺氧:窒息、心力衰竭等。

(3) 先天性内分泌、代谢缺陷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酪氨酸血症、糖原累积症、脂质累积症等。

(4) 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胆汁黏稠综合征常见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肝和胆道肿瘤压迫胆管。

(5) CriglerNajjar综合征:即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Ⅰ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酶完全缺乏,酶诱导剂治疗无效;Ⅱ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酶活性低下,酶诱导剂治疗有效。

(6) Gilber综合征:即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障碍,预后好。

(7) Lucey-Driscoll综合征:即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由于孕激素抑制UDPGT活性所致,有家族史,早期黄疸重,2~3周自然消退。

(8) Dubin-Johson综合征:即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肝细胞分泌和排泄胆红素障碍所致。

肝循环使胆红素的重吸收增加

(1) 母乳性黄疸: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有关。

(2) 胎粪排除延迟:先天性肠道闭锁、巨结肠、饥饿或喂养延迟等,可使胎粪排除延迟,增加胆红素吸收。

处理新生儿黄疸建议

(1) 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养;

(2)建立鉴定和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案;

        (3)出生24h内,做新生儿TSB或经皮胆红素(TcB)测定;

(4)应该认识到,目测黄疸程度易出现误差,特别是在深肤色新生儿;

        (5)应该按照生后时龄认识胆红素水平;

(6)应意识到,早产儿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易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更严密的监测;

(7)在出院前,应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估;

(8)应对新生儿父母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

(9)依据出院时间和风险评估结果,对患儿提供合适的随访;

(10)对有指征的患儿,应立即行光疗或换血治疗。

在10条建议中,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养是首选措施。由于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主张黄疸时应终止母乳喂养,对这一说法应予否定。母乳喂养不足伴随的热卡摄入不足和脱水可增加黄疸的严重程度。

对于健康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增加喂哺频率可促进新生儿肠内胎便的排出,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在出生前几天,临床医师应鼓励母亲喂哺孩子至少每天8~12次。给无脱水存在的母乳喂养患儿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对于黄疸的消褪毫无益处。

结尾

安徽小檗的介绍就到这里啦,之前我的课程里面没有学过病理学。现在偶尔看类似的文献,会有些吃力。就一点一点积累吧,不知道何时安徽小檗能在黄疸上有所作用呢。

参考文献:

(1)安徽小檗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胡明华 胡昌奇 侯喜林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210095; 2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200032

(2)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及其相关问题 陈昌辉 吴青 李茂军(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成都610072)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不构成用药,食用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