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榆,炒炭止血

 植物游记樊蓉 2020-10-29
写在前面


和小伙伴聊新型饮片:配方颗粒,表示对山药,芡实等煮水后,将“药渣”弃去,只留下煮的“浸膏”,然后加辅料做成配方颗粒。是否合理?

感觉有些不理解,我们日常吃山药,芡实等都是全部吃下,煮水后,弃去药渣会不会有些浪费?

不过被反驳了:在中药组方中,他们也是和其他药一起煮的,喝的也是他们溶于水的部分。而且药用山药不像食用山药那样容易被煮化。

除上述淀粉含量较高的药物外,对于炒炭止血的药物制作成配方颗粒,我们也有疑惑,不是应该直接用他的炭灰吗?

比如侧摆炭,地榆炭等,不知道这样做是否能更好的发挥疗效?我们来了解地榆炭的药典描述和文献研究。

药典上的地榆


【基源】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炮制】地榆炭:取净地榆片,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具焦香气,味微苦涩。

【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20.0%。

 【含量测定】同药材,鞣质不得少于2.0%。没食子酸不得少于0.60%。

【性味与归经】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地榆炭配方颗粒


地榆炭为净地榆饮片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能。

地榆炭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地榆炭中药饮片作为原料。

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

其保持了地榆炭中药饮片的主要特征,既能保证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和辩证施治、灵活加减的特点。

又免去了病人传统煎煮的麻烦,同时还可灵活地单味颗粒冲服,卫生有效。

地榆炭炮制工艺


生地榆本身较好的止血作用,自元代炭药止血理论形成后,地榆炭在临床上多用于出血症的治疗。

地榆制炭方法有炒炭和煅炭,应用较多的为炒炭,先用武火把铁锅烧烫然后倒入生地榆饮片。

随即迅速翻炒直至地榆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若有火星可喷淋清水熄灭最后取出,平铺放晾,即为地榆炭。

煅炭是将生地榆放于铁锅内,再盖一小铁锅用盐泥把锅的联合处密封。

再用重物压顶锅脐处放少许米,加热至米焦黄色熄灭火取出,晾干。

地榆炭化学成分


01
钙离子

钙离子是中草药中普遍存在的无机元素,现代医学认为钙离子能够促进血液中蛋白质的凝固。

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激活多种因子参与凝血、纤维蛋白交联聚合等过程是凝血的辅助因子。

地榆炭中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的体积和数量,与生地榆相比明显减少。

说明在较高温度下草酸钙晶体可释放出具有促凝的可溶性钙离子。

有文献报道,地榆经制炭后钙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由1.6μg/g增加至5.8ug/g。

02
鞣质

鞣质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一类结构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收敛作用,即能使创面的微血管收缩。

又可使创伤后渗出的蛋白质,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附在黏膜表面,减少分泌,阻止血液外流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有文献报道,地榆生品的鞣质含量为5.95%,炒炭后则升至12.38%,鞣质含量显著增加。

但炒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地榆炭的鞣质含量越低。

03
碳素

地榆炒炭后表面炭化,形成一定量的碳素,使炭药疏松多孔。

表面粗糙的碳素能激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裂解血小板,并且释放出血小板因子引起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凝固。

疏松多孔的碳素,能够吸附胃肠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有害物质对肠壁的刺激,肠蠕动减慢,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分泌减少,产生止泻作用。

另外,碳素还可以增强药物的抑菌作用,有研究发现地榆炭与地榆生品相比,出血时间缩短45%。

同时碳素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结尾


药典提到:地榆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研末涂敷患处可用于外出血。

同时地榆及地榆炭还可用于内出血,如便血,痔血,血痢,崩漏。配方颗粒是可以用于内出血的。

之前自己对炒炭药不适合做成配方颗粒,是因为思维停留在外出血的情况。

同时配方颗粒可免去病人传统煎煮的麻烦,且卫生有效。我们应该辩证的看新型饮片和传统饮片的优缺点。

地榆图片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地榆炭的研究进展 张向阳 魏红 郑海萍 田河林 赵如同 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检验系 河北工程大学 临床医学院

(2)地榆炭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黄婉锋 佛山市药品检验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