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光荣】中和辨证解析 —— 虚实、主从

 莫为天下先 2020-10-29

孙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之中,基于“中和思想”,探索和总结了以“形神”为主线的20个辨证元素。其中,一般元素10个,即:时令、男女、长幼、干湿、劳逸、鳏寡、生育、新旧、裕涩、旺晦;重要元素10个,即:形神、盛衰、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主从、标本、顺逆、生死。这20个元素之中,“形神”为主线。辨析这些元素,即可辨明“失中失和”之所在。对辨证元素的解析,孙老首重形与神的辨识,执此主线,从“一般情况”“认知方式”“思辨重点”“临床意义”“联系形神”五个方面对除“形神”之外的19个元素进行辨析。

虚实



【一般情况】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重要纲领,主要反映疾病过程中人体形神与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实多指邪气亢盛,虚多指正气不足。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景岳全书·传忠录》亦云:“虚实者,有余不足也。”

【认知方式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获得虚实的信息,但首重切诊。

【思辨重点】辨别神、形、证、脉、舌、便六者是否一致,辨别虚证、实证、虚实真假,进一步明确应不应补,该不该泻。

【临床意义】虚证多以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不足,以“不足、松弛、衰退”等为表现;实证多以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有余、亢盛、停聚”为主要特征。若实证兼有神情默默,身体倦怠,懒言,脉象沉细等虚证,多为真实假虚证,正所谓“大实有羸状”;若虚证兼有腹胀腹痛、二便闭塞、脉弦等实证,多为真虚假实证,正所谓“至虚有盛候”。

然虚实之辨,各家所据不同,或以正气盛衰分,或以邪气盛衰分,或以病与不病分,或以气血分,或以痼新分,或以寒热分,或以结散分,或以壅陷分,或以动静分,或以顺逆分,未能划一。孙老从《中藏经》体悟其以阴阳之病证,脏腑之上下分属虚实诸候,简明扼要。如:

肝实证,“引两胁下痛,(痛)引小腹,令人喜怒”;肝虚证,“如人将捕之”。

心实证,“小便不利,腹满,身热而重,温温欲吐,吐而不出,喘息急,不安卧”,“喜笑不息”,“其脉左寸口及人迎皆实大”;心虚证,“恐惧多惊,忧思不乐,胸腹中苦痛,言语战栗”。

脾实证,“舌强直,不嗜食,呕逆,四肢缓”;脾虚证,“精不胜,元气乏,失溺不能自持”。

肺实证,“上气喘急,咳嗽,身热,脉大”;肺虚证,“力乏,喘促,右胁胀,语言气短,不能息,喘咳上气,利下,多悲感,耳重,嗌干”。

肾实证,“烦闷,脐下重”,“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肾虚证,“面色黑,其气虚弱,翕翕少气,两耳若聋,精自出,饮食少,小便清,膝下冷,其脉沉滑而迟”。

胆实证,“惊悸,精神不守,卧起不宁”;胆虚证,“恐畏,头眩不能独卧,左关上脉阳微”。

小肠实证,“口生疮”;小肠虚证,“泄脓血,或泄黑水,左寸口脉浮而微软弱”。

胃实证,“中胀便难,肢节疼痛,不下食,呕吐不已”,“左关上脉浮而短涩”;胃虚证,“肠鸣腹满,引水,滑泄”。

大肠实证,“胀满而大便不通”;大肠虚证,“滑泄不定”。

膀胱实证,“气急,小便黄涩”,“腹胀大”;膀胱虚证,“小便数而清”。

三焦实证,上焦实则舌干口焦咽闭,腹胀;中焦实则上下不通,下焦实则小便不通而大便难;三焦虚证,上焦虚不能制下,遗便溺而头面肿;中焦虚则腹鸣鼓肠,下焦虚大小便泻下而不止。

【联系形神】 虚实之辨证要素与形神有重要关系,虚者多形弱神衰,实者多形强神亢,进而发展为形弱神衰。

主从



【一般情况】主者,主证也,即疾病之主要矛盾;从者,次证也,或称兼症,或称伴发症,为疾病之次要矛盾。

【认知方式】 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获得主从的信息,但首重问诊

【思辨重点】问明病史、症状、体征、因果关系,明了主诉及其他医生治疗经过及其治疗效果。厘清本病的主证与从证,明确当前主证与从证。

【临床意义】辨清主从可以指导治疗,主证者当务之急宜解决,防止疾病进展,及时控制病情,次证者兼而顾之。
【联系形神】主从之辨证要素与形神有一定关系,主证者多影响形神,从证者多影响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