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 虚实两纲,主要是辨别机体强弱与病邪盛衰。一般说来,虛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 一、虚证 即正气虚弱所产生的证候。多系久病之后,各种生理功能减退而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蘼、身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舌净无苔、脉细无力等。治疗宜用补法。 注意: 1.辨虚证须结合具体脏腑及气血、阴阳、才能指导治疗。如脾虚宜健脾,气虚宜补气,阴虚宜滋阴等。 2.虚证常与寒证或热证同时存在,因阳虚生寒(即各种生理功能减退),故阳虚多兼寒象(虚寒证);又阴虛生热,即阴虚液少则阳气偏盛而化热,故阴虚多兼有热象(虚热证)。 3.相对地说,久病多虚证,老年人患病也多虛证。 二、实证 主要系指病邪过盛所产生的证候。但病邪过盛,人体必将增强其机能代谢活动以抵抗病邪,故实邪往往表现在两方面:病邪过盛,如痰饮、水湿、瘀血、食积、虫积等;机能亢盛,如精神兴奋、声高气粗、高热面赤、腹满痛而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洪有力。治疗实证宜用清法或下法。 注意: 1.辨实证须结合具体脏腑及气血、阴阳,以便指导治疗,如气实(气郁、气滞)则行气破气,血实(郁血、瘀血)则宜活血化瘀或破血。 2.“热”也属机能代谢亢盛的表现,故实证常与热证同时存在(实热证)。 3.相对地说,新病多实证,壮年人患病也多实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