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国联军,结果会怎样?

 朝文社 2020-10-29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晚清落后挨打的71年里,1900年的“庚子国难”,公认是被“揍得极惨”的一次。以一位伟人的话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而晚清“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扔下北京城撒腿跑路的一幕,更是这场耻辱国难里无比“扎眼”的景象。不过这事儿,真要先给慈禧说句“公道话”:她确实是“坚持”到北京沦陷前夜,才撒丫子逃跑的。

当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间,是1900年8月14日。而在两天前的8月12日,清军的将领们还在奏折里玩命海吹,大书特书自己“大破八国联军”的“光辉战功”,真哄得慈禧心花怒放,还下旨嘉奖了好几位“功臣”,没想到才两天不到,就被八国联军活活打到了眼前。

也正是因为“打脸”太突然,所以当时慈禧的跑路,也跑得十分匆忙:就是一群小太监,护送着包括慈禧在内的千把号人,急火火离开了北京。甚至一向养尊处优的慈禧,这次连生活日用品都没带。跑路的最初几天,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饿了只能吃点小米粥,可以说受够了“洋罪”。

如此“洋罪”,自然也叫多少后人叹息:都到这地步了,慈禧干嘛一定要跑呢?就不能横下一条心,在北京城和八国联军拼一场?其实,这事儿不是不拼,而是真拼不过。

就以北京沦陷前后的景象来说,当时保卫北京的清军,阵容也是十分“庞大”: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北京城里包括“武卫军”“甘军”“虎神营”等各支武装力量,加起来有十万人之多。而八国联军的总兵力,当时不过一万五千来人,而且还各有各的算盘。可就这么点儿兵力的八国联军,北京城外一顿猛攻,“十万清军”就乱了套,不但京城土崩瓦解,这些本该“保卫大清”的军队,还“溃兵如潮,沿路抢劫,都城大乱”,活活现眼。

仗打到如此地步,难道是大清的装备太弱?还真不是。比如当时参加战斗的武卫军,就配备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克虏伯75厘米野炮”以及“毛瑟连发步兵枪”“毛瑟骑兵枪”。尤其和甲午战争时代不同的是,清王朝当时已经高度重视“装备统一”问题,这些精锐部队的装备,都是统一采购,再不是甲午战争时“乱七八糟”的模样,弹药也十分充足,单是在天津,就储备了近四百万发子弹和近十万发炮弹。

此外,为了打好这一仗,清王朝还不惜血本,向南北各省大量摊派,储备了大量粮草,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可以说,“庚子国难”前的清军,是要钱有钱要装备有装备,打这一仗的态度,那是相当认真。

可如此“认真”的准备,却打成了一片狼藉。就以清王朝储备无比充足的弹药来说,天津沦陷后,储备在天津各个军火库的弹药,都成了八国联军的战利品。仅天津东沽、西沽等地,八国联军就缴获了几百门克虏伯火炮与三万多支枪械。足够八国联军每人装备两件。至于各个府库的弹药,也全被人家搬运一空。就连清王朝之前苦心建立的运输线,特别是河北地区的水运河道,最后也全都“方便”了八国联军。

可以说,清军这么多无比认真的“战备”,最后全都给八国联军“神助攻”。

那难道说清军作战不认真?恰恰相反,在八国联军侵华的全过程里,八国联军的随军记者甚至士兵,也多次记录下清军的战斗精神。比如在保卫天津的战斗里,清军就在大沽炮台、紫竹林等地浴血阻击八国联军,甚至让对手发出了“有些地方竟被打的千疮百孔”的惊叹。

那既然“作战认真”“装备先进”“准备充分”,为什么这场大战,最后却打成了如此耻辱模样?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装备先进”的清军,那战场外的表现:在北京城里的大肆抢掠,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小儿科”。八国联军还没攻破北京城时,“甘军”“武卫军”等“大清精锐”不但已疯狂抢劫,还把抢来的珠宝在北京城里公然售卖。甚至许多军队带的鸦片烟土,都是“堆积如盐包”,这样的“精锐”,又能打得了什么仗?

而且,就算是这些军队真想“拼一把”,能力却也有限。八国联军常吐槽的一件事,就是清军低下的战斗素质:开枪时“故多发虚弹”,开炮时“中而轰死人少”。至于白刃战能力?那更是几乎没有,面对刺刀常见撒腿就跑。这种既无准头又无搏命精神的军队,又怎能守得住北京?

也正因如此,跑路的慈禧,也招来不少同情声:摊上这样的军队,不跑路难道还要等死?可这事儿,却还要看另一个事实:槽点满满的大清军队,真的是一点仗也不能打吗?

其实,在整个“庚子国难”里,我们可以看到的,还有另一个怪现象:虽然在慈禧的指挥下,十万大清军队把北平天津丢了个精光,但待到慈禧匆匆跑路前后,如断线风筝般的清军,反而打出了不少漂亮仗:比如塘沽之战,清军李安堂部就拼死抵抗,重创了傲慢的俄军,还击伤俄军主帅尼尔皮茨。后来还是在李鸿章的“劝说”下,李安堂才含恨撤退,撤退前他还引入海水,冲毁了八国联军的物资,给八国联军留了个教训。

1900年10月29日,清军还在紫荆广昌一线,浴血阻击了八国联军。虽然经过激烈的战斗,清军不得不撤退到平型关一线,却也给了八国联军不小的伤亡,让法军德军先后撤退。娘子关的战斗,也让法德军队吃了不少亏。这些战斗,虽然也多以清军战败告终,但比起之前慈禧指挥下的天津、北京战役,打的真是可圈可点。

以这个意义说,清军毛病虽多,但并非完全不能打。之所以暴露出那么多毛病,说到底并非中国近代的兵不行,却是慈禧不行,“大清”不行。

但不管怎样说,单从军事角度看,“庚子国难”依然是场不折不扣的耻辱。看过这样的溃败,再对比半世纪后,朝鲜战场上那支肩负“保家卫国”使命,在冰天雪地里硬杠“联合国军”的中国军队,那支让某位“二战名帅”发出“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惊呼的中国军队。相信就一定能理解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穿越时空的呐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参考资料:唐宏胜《清军与八国联军之役》、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京津蒙难记》、孙丽萍,陕劲松《慈禧在山西的53天》、王树增《远东:朝鲜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