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军师长凭三点断定中国军队参战,美军团长不以为然被志愿军俘虏

 lixj1028 2020-10-29

在朝鲜的北部有一个叫青龙洞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淹没在崇山峻岭中,地理位置非常隐蔽,所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选为39军的指挥机关,在一间简陋的民房里,第39军军长吴信泉看着墙上的作战地图一看就是半天,这幅地图是39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左勇亲自标绘的,图上清楚地显示着敌我双方的作战态势。

韩军师长凭三点断定中国军队参战,美军团长不以为然被志愿军俘虏

让我们回到1950年10月下旬的朝鲜半岛,此时天上的美军飞机在轰炸他们认为值得轰炸的一切目标,因为他们弹药多的是,就当是平时的投弹训练好了。而地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则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边,联合国军如入无人之际,竟敢以营连为单位向鸭绿江边开进,按照美军后来的战史记载:这不像是在打仗,更像是在漫步一样,有些士兵的M1A1卡宾枪保险都没有打开,因为麦克阿瑟告诉他们,朝鲜北部有组织的抵抗已不存在。

而麦克阿瑟并不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近25万大军已秘密进入朝鲜,并小规模和南朝鲜军队以及联合国军进行了交战,双方互相抓了对方一些俘虏。1950年10月25日中午,南朝鲜第1师向美第1军司令部报告:

“在云山和熙川北部,有2万名中共军正在待命。”

这是“联合国军”部队第一次提出发现中国军队的报告。随后,有关与中国军队发生交战的报告不断送抵美第8集团军司令部。第8集团军将其整理后,上报“联合国军”总部,并指出:

一个新的对手已确凿无疑地参战了。但他们的结论却是:出现在温井和云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只是“从中共军队中抽调出来的支援人员,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和增援北朝鲜军队,帮助它扼守边境的各通道”,并就此推断,“没有迹象表明中共方面已开始动用大批整建制部队对朝鲜进行公开的干涉”。

韩军师长凭三点断定中国军队参战,美军团长不以为然被志愿军俘虏

“联合国军”总部同样认定中国军队不可能已经参战。他们认为:

关于中国军队参战的情报均来自对战俘的审讯,“没有得到证实,而且也不能被接受”,结论是:“从战术的观点看,由于节节胜利的美军师全面投入战斗,因此,进行干预的黄金时机看来早已过去。如果计划采取这一行动,很难设想,会把它推迟至北朝鲜军队的残部气数已尽的时候。”

“联合国军”总部决定保持既定计划不变,训令部队继续向中朝边境全速推进。“联合国军”继续分兵冒进,正是志愿军分头歼敌的大好时机。彭德怀敏锐地发现战机,并下达了作战命令:

第38军歼灭伪军第8师于熙川,第39军歼灭伪1师于云山,第40军歼灭伪6师于温井西北,42军于东线阻击,66军过江后阻击英军第27旅。

各军进展都非常顺利,其中第39军将敌军包围于云山,然而等到一交手,第39军才发现对手已经换成了美军骑1师,而伪1师大部已经南撤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云山是朝鲜北部平安北道的一个郡,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县,属于丘陵地形,山多路少。1950年10月,美军命令南朝鲜第1师穿过云山直插鸭绿江,结果南朝鲜第1师在云山北部的山区遭到阻击,结果打了三四天,也没有前进一步,这让他非常迷惑不解,朝鲜人民军已经溃散,根本不具有这样的战斗力,这时他的作战参谋告诉他:

韩军师长凭三点断定中国军队参战,美军团长不以为然被志愿军俘虏

敌人在云山周围急促前进,敌人的军队在山上移动时,看上去像是整个山在运动,敌人通过巧妙伪装的深堑进行极其顽强的抵抗,第15团和第12团主攻的高地一夜之间变成了蜂窝一般的要塞,尽管遭到反复的炮击和轰炸,敌人仍然毫无畏惧,南朝鲜军队每逼进一步,都有下雨般的手榴弹劈头盖脑的抛来。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信息:部队山地机动速度快,顽强,手榴弹多炮弹少。

南朝鲜第1师的师长叫白善烨,这个人曾任日本军队的下级情报员,在中国东北和中共的抗联作战多年,非常了解中国的军队。部队山地机动速度快,顽强,手榴弹多炮弹少,这是中国军队的典型特点。他立即做出判断,阻击他们的是中国军队,他立即向美国第一军军长米尔中将报告,米尔又向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报告,沃克接到报告后说了一句话:这些南朝鲜兵战斗力弱就谎称遇到中国人!

沃克立刻命令驻扎在平壤的第8集团军预备队——美国骑兵第1师赶往云山,穿过南朝鲜军第1师在云山的防御继续向鸭绿江进攻。其中骑兵第8团级战斗队打头阵。骑1师是美军第1骑兵师的简称,他创建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为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精锐部队,是美国军队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因而被称为“开国元勋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该师战功卓著,因而又有常胜师的美誉。

韩军师长凭三点断定中国军队参战,美军团长不以为然被志愿军俘虏

在20世纪40年代,骑1师改装为机械化步兵师,到朝鲜战争时代虽然仍然号称“骑兵”,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全师已经找不到一根马毛了,但士兵的臂章仍然采用最初的马头图案,这也是骑1师的荣誉象征。

骑8团级战斗队以机械化团为骨干,配属一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营等分队,其火力远远超过中国军队的一个军。第8骑兵团团长帕默尔上校进入云山后,南朝鲜第一师建议他们立即在云山防御,帕默尔上校说: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防守,我只知道进攻!”

白善烨说:“云山周围肯定已经布满了中国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很强,你们应该小心些。”

帕尔默一笑,“中国人!那些黄种人也会打仗!”这句话实际上把白善烨也骂了。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第39军对骑8团级战斗队完成了合围。但如果要切断骑8师的退路,就必须占领云山城南面的一座公路大桥。

韩军师长凭三点断定中国军队参战,美军团长不以为然被志愿军俘虏

当彭德怀接到39军被围的大部是美军后,彭德怀不禁有点紧张起来,毕竟这是志愿军第一次和美军的王牌部队交手,他立即在作战室查看地图,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云山城的南部有一座公路桥,必须占领这座公路桥,39军的大部队才能冲进云山城,还可以切断美军退路,他立即命令第39军军长吴信泉必须要占领这座公路桥,这样就可以切断美军退路,全歼骑8团级战斗队。

接到彭德怀命令的吴信泉一看地图,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把这个桥占领,不仅39军冲不进云山城,就是冲进了云山城,骑8师就可以从这座桥向南逃窜,他一看离这座桥最近的是116师,他立即命令第116师师长汪洋,必须立即占领这座桥。

毕业于陕北公学的第116师师长汪洋,当时只有30岁,是典型的学识型军事指挥员,他接到军长的命令后一分析:占领这座公路大桥的兵力大约是美军一个连,但是美军的武器装备好,火力猛,如果硬夺这座桥,能不能夺下不好说,就是夺下也会伤亡惨重,此时的美军对志愿军参战情况不了解,可以派一支小分队智取这座公路桥。

116师师长汪洋叫来了预备队346团团长吴宝光:“你看到这座公路桥了么?派一支小分队把这座桥占领了,军长偏爱我们师,我偏爱你这个团,别给老子丢脸!”

韩军师长凭三点断定中国军队参战,美军团长不以为然被志愿军俘虏

吴宝光立即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尖刀4连:“师长偏爱咱们团,老子偏爱你们连,想办法给我占领这座桥,不许给老子丢脸!”

此时负责守桥的是美国骑兵1师第8团3营M连。他们在桥头建立了堡垒,用各种轻重武器指向北方,严阵以待。如果4连发动强攻,恐怕很难取胜。于是4连的连长想出一个奇妙的招数。这段精彩的内容还是看看美军战史的记载吧:

“一个连的中国士兵排成纵队沿着通往龙山洞的干道,严整而有序地接近南桥面。警戒桥的美军士兵见他们走得如此堂堂正正,竟将之错认为韩国军队,因此没有盘查就让他们通过了。该纵队通过桥后,轻而易举地接近了3营营部,随后掏出枪支,发动了进攻。”

美军万万也没想到,4连的志愿军战士竟是如此的智慧、如此的果敢、如此的训练有素。过桥时,我军竟一个都没有露出破绽。由此可见,我军的战士是多么的沉稳。根据39军军史记载:

“我军通过桥梁的时候甚至还和美军握了握手。”

韩军师长凭三点断定中国军队参战,美军团长不以为然被志愿军俘虏

就这样,美军辛辛苦苦建立的防线,被我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了。随后,4连士兵像扇子一般展开,向美军发动了白刃冲锋。美军作战一向迷信火力,很久都没见过白刃战这个阵仗,纷纷向后溃逃。根据美军军史记载:

“中国人枪声大作,不断向我们投掷手榴弹、炸药包。而我们的士兵,大多仍躺在睡袋里,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毫无察觉。”

39军和美军骑1师骑8团级战斗队在云山展开了激烈的近战,强调火力制胜的美军在近战的情况下根本不是志愿军的对手,很快丢盔卸甲,美军大败。帕尔默终于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率美第8团团部和第3营打出白旗,向志愿军投降。

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在云山战斗中,志愿军第39军重创美骑兵第1师,歼灭南朝鲜第1师第15团大部,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4余辆,各种火炮119门,取得了志愿军与美军第一次较量的胜利。

韩军师长凭三点断定中国军队参战,美军团长不以为然被志愿军俘虏,这便是骄兵必败的道理。当吴信泉把有关情况报告给彭德怀时,彭德非常高兴,39军的表现让彭德怀刮目相看。

韩军师长凭三点断定中国军队参战,美军团长不以为然被志愿军俘虏

云山战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和美军部队在朝鲜战场的首次交锋。第39军以过人的智慧,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利用灵活的战术,以劣势装备战胜了号称“王牌师”的美军骑兵第1师。这一胜利,极大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也进一步坚定了志愿军的战斗信心。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曾在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历史和哲学颇有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