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王国三临床惯用验方13方

 岐黄事业图书集 2020-10-29

王国三,1930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南县(现唐山市丰南区),中医主任医师,为全国首批500名中医药专家之一。

王国三先生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其对心病、肾病、肝病和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研究和显著的疗效,多年来慕名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近年来,鉴于冠心病发病日增的趋势,王国三先生致力于治疗此病的研究探索,他以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为指导,参以西医的辨病方法,研制出了心气虚损型冠心病的治疗方剂——补心合剂,经临床验证,总有效率达92.15%。同时,为探讨慢性肾衰的中医疗法,王国三先生在临床实践中创制了内服“复肾汤”加中药灌肠法,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有效率达68%。并写出临床总结性、临床探索性和理论探索性学术论文70余篇。

1.泻火散风汤

夏枯草10克,龙胆草6克,黄芩、苦丁茶、白芷、藁本、竹叶、荷叶各10克。上药,加水300毫升浸透,煎取100毫升,再加水200毫升,煎取100毫升相混,早、晚饭后半小时2次温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泻肝火,散风除湿。主治肝火上炎所致偏头痛,牙、耳肿痛伴口干而苦,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药虽8味,配伍得当,力专而效宏。服药后使肝火降,风邪散,湿热除而疼痛止,故名泻火散风汤。凡因肝火上炎,循经上扰所致的偏头痛、耳肿痛、牙痛,同时伴见口干而苦,目赤肿痛,心烦尿赤,大便秘结等实火之证者,皆可用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6克,以通腑泻火;胃火盛,口干思冷饮者,加石膏24克,知母10克,以清胃降火;尿短赤热痛者,加茅根30克,以清利湿热。

2.升陷揭盖汤

人参10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桂枝8克,白术10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4克,炙甘草6克。上约加水300毫升,文火煎取100毫升,再加水200毫升,煎取100毫升相混,其中人参另煎,分2次对入药液中,早、晚2次分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主治癃闭(中气下陷型),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甚则水道不通,尿液潴留,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苔薄白,脉虚大无力,右关尤甚。症状缓解,尿路通畅后,可用上方水煎浓缩成颗粒,每次6克,每日2次,服1~2个月为宜,以资巩固。本方适用于病程日久,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甚则水道不通,并且伴见精神不振等一派中气下陷之征象者。有湿郁化热征象者,加黄柏6克,以清利下焦湿热;寒象较重者,加肉桂3克,以温阳散寒。方为余遵东垣补中益气汤之旨,加入1味桂枝而成。用其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压迫致尿闭属中气下陷者,投之莫不奏效。

3.金桂止痛汤

党参18克,桂枝10克,金铃子15克,延胡索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焦三仙9克。上药7味,加水300毫升,文火煎取100毫升,再加水200毫升,煎取100毫升相混,早、晚2次分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健脾,平肝止痛。主治急慢性胃痛,症见胃脘急痛或隐痛,伴胸胁胀痛,喜暖喜按,得食则减,时吐清水,纳少,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或弦细。中气虚损较著者党参易为人参10克,补养元气;大便溏薄者加白术、茯苓各10克,以健脾燥湿;腹痛遇冷尤甚者加高良姜8克,香附6克,以散寒理气;腹胀满少矢气者加大腹皮10克,以破滞消胀。本方为王先生在胃痛诊治过程中精炼而成。全方紧扣土虚木旺之病机,在金铃子散的基础上加入补气健脾和胃之品,寓泻实于补虚之中,补虚泻实各得其宜。临症时化裁运用,常收桴鼓之效。

4.固气止崩汤

黄芪18克,人参8克,当归、熟地、龙眼肉、柏子仁各10克,地榆炭、侧柏炭各15克。上药加水300毫升,煎取100毫升,再加水200毫升,煎取100毫升,相混,早、晚2次分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补气养血,固冲止崩。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见月经崩下不断,血色淡红,心悸气短,周身乏力,面色白,舌质淡、边有齿痕,脉沉涩。崩中一证,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本病有虚有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本病的发生,多因中气受损,冲任不固,气不摄血。故而用固气止崩汤。诸药合用,动静相约,药虽8味,力专效宏,故收佳效。辨证要点是崩漏虚实并见,临床辨证一定要把握住冲任受损,气不统血这一要点。血色暗有块,舌有瘀斑,脉涩者加茜草炭化瘀止血;腹痛者,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腰痛者加川断、杜仲益肾强腰;血热者熟地易生地,加茅根、黄柏清热凉血。本方是王先生临床验证多年验方,全方紧扣中气不足,冲任不固之病机,在益气养血固冲任的基础上,加入止血之品标本兼治,虚实兼顾,临症时化裁加减应用,一般3~5剂即可收效。

5.面瘫饮

南星10克,防风6克,白附子10克,僵蚕15克,蜈蚣4条,全蝎10克。上药加水300毫升,文火煎取100毫升,再加水200毫升,煎取100毫升,两煎相混,早、晚饭后分2次温服。学习和使用体会功用祛风除痰,通络止痉。主治风邪中于面部经脉,与痰湿相合,壅滞经络,口眼斜。面瘫又名口僻,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斜。本病之生,先由正气不足,运化失常,痰浊内生,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挟痰横窜,痹阻络脉,而致面部斜不遂,故当祛风除痰,通络止痉。药虽6味,却恰合病机,丝丝入扣。因此,临床之际,屡验不爽。临床辨证,要把握住风挟痰浊的病因,痹阻经络的病机,口眼斜主症。患侧及耳根后疼痛者加元胡、川楝子;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脘中热、舌苔黄燥者,加黄芩;气虚卫阳不足反复感冒者,加玉屏风散;病势迁延、舌有瘀斑者,加茜草、丹皮。本方为王先生治疗面部瘫痪,临床应用多年而且屡验不爽的经验方。临症时,只要严格掌握风痰为患、经络痹阻等要领,均能取得理想疗效。

6.定经汤

菟丝子(酒炒)、白芍(酒炒)、当归(酒炒)各50克,熟地25克(酒蒸),白茯苓15克,山药25克(炒),荆芥穗10克(炒黑),柴胡2.5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本方用于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肾郁滞类型。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属月经不调,月经周期、月经量、经色、经质等之异常。此类月经不调临床确属多见,往往用四物汤或丹栀逍遥散而疗效不显,则用定经汤。此方以疏肝肾郁滞之气,有明显之效果。

7.月经不调方

当归9~15克,熟地12~15克,白芍9~12克,川芎6~9克,砂仁(杵)3克,益母草12~18克,制香附12克,白术9克。通常以汤剂形式煎服,亦可将各药配成丸剂(以益母草膏加上各研细末药粉加水酒适量为蜜丸)。每日早上服9~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本方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先后无定期,或经行腹痛。以本方为主,视血热者配加丹皮,熟地改生地。血寒者,加肉桂。经行腹痛拒按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经行腹痛喜按者加党参、白术等。主治月经不调为常用方。原为程钟龄《医学心悟》之益母胜金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丹参、茺蔚子、香附、白术,以益母草、水、酒各半熬膏,蜜丸),用量及个别药味作了加减。程氏谓月经不调“予以益母胜金丹及四物汤加减主之,应手取效”。

8.治淋漓崩漏方

炒当归9克,鹿角霜3克,潼蒺藜9克,小茴香2克,党参12克,肉苁蓉9克,炙龟板、紫石英各12克,枸杞子9克,补骨脂15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阿胶各9克,杜仲、淡竹茹各12克。煎服,亦可配制成丸、散剂服,宜连续每日服用数周乃至数月。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月经淋漓不净,量多迁延时日,或经行量多,色鲜,面色不华,神情疲乏,腹不痛而腰肢疲怠,属奇经虚损者。常见人工流产刮宫以后,月经量多,而月经净后又有阴道出血,每月2~3次,证属漏下,常有腰骶作痛,以奇经损伤,用方常有显效。又某些子宫内膜异位如崩漏者,亦有疗效。本方于崩漏量多时,可酌加止崩药如醋炒牛角、炒黑蒲黄等。如遇人工流产后尚有少量瘀滞隐作腹痛而本体虚亏者,用本方酌加失笑散。叶天士《临证指南》妇科医案中用药重在冲任,并谓“八脉隶乎肝肾”。其用人参、肉苁蓉、补骨脂、鹿角霜、紫石英、小茴香之类,多有启发。后得吴塘《温病条辨》之通补奇经丸,所谓甘咸微辛法,乃略作更动而为本方,于临诊证验,益奇经颇效。

9.大青龙汤

麻黄、桂枝、甘草、生姜、杏仁、大枣、石膏。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治溢饮之水不甚而挟热者。溢饮其水气流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四肢肿重,治宜发汗。按水饮有表里上下之分,在里在下者可以利水;在表在上者可以发汗。溢饮是在表在外,当汗不汗所致。凡水气不太甚而挟热者,用大青龙汤辛凉解表。有以大青龙汤治流感、急性热病初期、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肺炎、大叶性肺炎等辨证属饮而挟热之证。

10.泽泻汤

泽泻、白术。

学习和使用体会

11.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

学习和使用体会

本方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中出现治疗过程中症状变化而提出的加减方子。由于痰饮咳嗽很剧烈,气逆喘息不能平卧,出现外有寒邪、内有水饮造成的喘满,应用小青龙汤散外寒,消内饮,平喘满。但服用以后痰唾多,口燥,脉象寸沉尺微,手足厥逆而麻木不仁,气上冲,面部轰热,小便难,常昏眩,这时就应用本方来抑气敛逆,厚土补中。

12.抗肿瘤常用方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地黄、山药、山茱萸、猪苓、薏苡仁、绞股蓝以及四物汤、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归脾丸。

学习和使用体会

抗肿瘤十二字法则: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症治之。恶性肿瘤患者多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要求中医治疗者,多为病灶未除,症状仍存在者,治疗多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固其本元,提高其抗病能力;在此基础上配以驱邪抗瘤之品,则为治疗肿瘤的根本。扶正药黄芪必不可少,参有生晒参、西洋参、红参、别直参、人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是常用补益气血,补脾益肾之品,四君子汤是用全方,四物则以当归、白芍、地黄为主;归脾丸是扶正培本的主要方剂;另外制黄精、女贞子、枸杞子、制首乌等也常用。猪苓、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半支莲、鳖甲、冬凌草、急性子、威灵仙、黄药子、藤梨根、鱼腥草、石见穿、蒲公英、山慈姑、大黄等驱邪抗癌。临床治癌实例中,所用处方最大特点为薏苡仁,用量30~100克,另包煮烂,于每晨空腹时食用半碗至1碗,或以之代早餐。必须坚持,不可间断。经治疗痊愈的恶性肿瘤病例有10余种。纵横淋巴肉瘤、腮腺癌、白血病、喉癌、扁桃体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卵巢内胚胎瘤、直肠癌、胆囊癌慢性肝浸润。

免责声明 本文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文中广告由系统自动生成,内容与本号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