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曾想顽抗到底 对公告表示不加理睬

 爱历史 2020-10-30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蒋介石的同意。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发表,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中美英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当即于7月27 日上午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内阁会议。日本外相东乡认为:公告的条件虽然苛刻, 但鉴于目前战局的极端恶化, 这已是日本所能希望得到的最大限度的条件, 而且“无条件投降”一词公告只用过一次, 并明确规定只适用于日本武装部队。倘若苏联政府居间调停, 还有可能通过谈判放松条件。因此, 他提出对公告不予拒绝、暂不表态的意见。经过争论, 最后决定:应在判明苏联态度之后, 再决定对波茨坦公告的态度;对国内以摘要形式发表, 政府不发表任何意见。

可是, 铃木首相却在28 日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独自发表对公告不加理睬的谈话, 声称:“我们只能为战争到底向前迈进。”各报纷纷转载, 很快传播到全世界。东乡外相对此提出抗议, 但已无法收回了。79 岁高龄的铃木上台以来态度暧昧, 往往在节骨眼上发表与媾和相悖的言论, 所谓“不加理睬”的谈话, 给了美国投放原子弹一个重要口实。

波茨坦公告曾警告日本, 如果不接受公告条款, 即将给予更严重的惩罚。8 月6 日, 这一警告变成了现实, 广岛遭到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灭顶之灾。8 月8 日子夜, 日本人翘首以待的佐藤大使同莫洛托夫外长会谈的最后结果是:宣战! 这两件事的接连发生, 坚定了天皇及停战派停战的决心。铃木首相在得悉苏联参战的消息后, 对旁边的书记官冷然地说:“要来的终于到来啦!”并表示:“由本届内阁来结束吧。”

从8 月9 日至14 日, 日本连日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内阁会议和御前会议, 就是否无条件接受公告还是附加条件接受和附加哪些条件的问题, 首相铃木、外相东乡、海相米内与陆相阿南、参谋总长梅津、海军司令部总长丰田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两派旗鼓相当, 各执一词,议而难决, 最后呈请天皇决断。

10 日凌晨2 时, 天皇谕示同意采纳外相的提案, 即在不要求变更天皇在国法上的地位的谅解下, 日本政府接受三国公告。四小时之后, 日本政府向瑞士和瑞典政府拍发了接受公告的电报, 请求转达美英中苏四国政府, 同时要求尽快答复。另外, 还于10 日夜间秘密对外广播, 数小时后消息传播全世界。但是在10 日, 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发表《告全军将士书》, 发出要继续战争的叫嚣, 要将士们坚持“圣战”到底。同日, 情报局总裁也发表谈话, 要日本人民为“维护国体, 克服一切困难” 。这种内外不一的作法, 显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 仍不甘心失败, 妄图作垂死挣扎。

日本12 日零时45 分收听到四国复文。由于复文坚持无条件投降, 不同意保持天皇最高统治权力, 日本统治集团再次陷入分裂。陆相及陆海两统帅坚决主张修改条文, 否则不惜一战, 并联署对大本营直辖的军司令官发出继续战斗的电报。铃木首相也主张再发照会, 但在得悉天皇的坚决态度之后很快转变过来。

美国飞机似在逼迫日本作出决定, 大肆轰炸关东及东北地区, 同时向东京及其它各城市散发日本接受公告的照会及四国复文, 暴露了日本政府一直回避向国内公开的秘密。军心不稳, 民心浮动。“日本统治阶级感觉比任何其它事情都可怕的不是战败, 而是战败将引起国内混乱和革命。”[而且, 当时美苏对立的苗头和美国支持天皇制的舆论已经显露出来, 他们要“在苏军到来之前向美英投降, 对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进行合作,以对抗共产主义的威胁, 继续保持天皇制”。8 月14 日上午, 在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 天皇下令从速办理停战手续。当天晚上11 时, 颁发了由裕仁天皇签盖御名御玺和阁员副署的《终战诏书》, 同时向同盟国拍发了有关内容的通告。15 日正午, 裕仁天皇向全国广播《终战诏书》, 正式宣告日本投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