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冬养阴五大迷思

 一葉一如来 2020-10-3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王松坡







我们都知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是秋冬为什么要养阴?那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饮食起居方法有何道理?养阴必须要花重本食补、药补吗?

迷思一:秋冬寒冷,要发散阴气


破解:为顺应收、藏趋势,秋冬应养阴

祖国医学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根据四时季节气候特点提出的养生要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应肺、冬应肾,秋冬养阴就是通过调摄饮食起居等来调养人体阴气,使之顺应收、藏趋势,达到肺气收、肾气藏、阴精内蓄的状态,从而五脏得养、身体健康。

迷思二:饮食起居法老套


破解:“老方法”藏平衡原则

养生之法,以调整阴阳平衡为原则,无外乎起居、情志、劳逸、饮食等几方面,秋冬养阴之法亦不离该法。
适当早睡晚起  中医有“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之说。秋冬季节,夜晚逐渐变长,人体的作息规律也应顺应大自然的变化,适当早睡晚起,尤其是冬天,可合理睡一会儿“懒觉”。过早起床会耗散阳气、扰乱阴气,不利于“收、藏”。
远离“悲秋哀冬”  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平复,不仅会影响人体气机,还会耗伤脏腑阴阳,导致疾病发生。秋冬之季可以通过增加交流、旅游、读书、文艺活动、体育锻炼等方式调整心境,保持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锻炼畅气血  现代生活节奏匆忙,寒冷季节活动更少,易引起气机运行不畅,气血瘀滞,应适当增加运动锻炼。喜好运动的人,则要防止过劳伤身。一般来说,每周坚持3~4次锻炼,以微微出汗为度。久不锻炼者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规律有讲究  同样是“养阴”,由于秋冬的气候特点不同,饮食规律也有所差异。秋季宜省辛增酸、养阴生津,冬季则应省咸增苦、养阴补肾。

迷思三:秋、冬饮食规律差不多


破解:秋、冬养阴饮食,侧重各不同

同样是养阴,秋天以养肺津为主,饮食宜清淡,冬季则以养肾阴为主,饮食可以稍厚重。

秋季:省辛增酸,养阴生津  孙思邈谓“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秋天要少食葱、蒜、姜、辣椒、火锅等辛味刺激之味;适量多食山楂、石榴、番茄、木瓜、柠檬等,一则“酸入肝”,养肝气;二则酸甘化阴、增进食欲,有助于津液化生。
秋凉而劲急干燥。燥邪易伤津液、肺脏,出现口干舌燥、咳喘、皮肤干燥、大便秘结等症状,防秋燥宜每日应少量频饮水,并多食白菜、萝卜、莲藕、百合、银耳、豆腐等蔬菜,苹果、香蕉、梨、柚子、甘蔗、猕猴桃等水果,核桃仁、杏仁、松子等果仁。
冬季:省咸增苦,养阴补肾  “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少食咸味食物,适当进食芹菜、莴笋、生菜、苦菊、苦瓜、莲子心等苦味食物,一则苦可入心,养护心气;二则“少苦健脾”,亦可增进食欲。
冬季是最适合养肾的季节。可适当选用杜仲、菟丝子、肉苁蓉、枸杞子、何首乌、旱莲草、女贞子、山药、熟地、芝麻、核桃、栗子、花生、羊肉、海参、淡菜等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或中药,增强填补肾阴作用。

迷思四:养阴中药最好花重本


破解:养阴中药也可“平民化”
    
以下推荐几味常见、实用的“平民”养阴中药。
    
山药  山药有益气养阴、调补脾肺肾之效,是平补气阴之要药,适合长期服用。每日50~100克为宜,可以煎服后代茶饮、蒸熟后单独食用,还可以与粥同煮服食。
    
西洋参  西洋参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之效,西洋参水煎服即有效。一般每日可取2~5克,水煎代茶饮;或与适量生地、石斛、麦冬等同煎效果更佳。西洋参偏凉,阳虚寒湿体质见胃寒、便溏者慎单用。
    
沙参  沙参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效,有南沙参、北沙参之分,一般来说,北沙参滋阴作用较好,南沙参兼有祛痰作用。一般用法为沙参10~15克煎汤代茶饮,也常与麦冬、石斛等同用。
    
麦冬  麦冬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养胃生津之效。一般取10~15克煎汤代茶饮。
    
石斛  石斛即俗称的枫斗,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效。一般取6~15克煎汤代茶饮,亦可用鲜品15~30克榨汁饮用。
    
百合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效,尤适合口干舌燥、虚烦惊悸兼有失眠多梦者。一般每天取10~30克煎服或入粥同煮服食。
    
枸杞子  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润肺、明目之效。可每日取10~15克蒸熟嚼食,或煎服。
    
上述药物的药性均较平和,可以单用或几种搭配使用。如果对自己的体质不甚清楚者,最好咨询中医师后选用。

迷思五:养阴就是多补


破解:养阴≠补阴

“秋冬养阴”强调秋冬季应重视人体阴气的保养,适应自然界而“养收”“养藏”,不是单纯地“补”阴。如果人体本身就阴盛阳虚,秋冬应“温阳”而不宜“补阴”,以阴阳平衡、“阴平阳秘”为总目标。

精彩文章回顾

周彩存教授说:精确诊断、精准“施策”,“降伏”肺癌(内附视频)

赵维莅教授说:团队“作战”、分型而治,为淋巴瘤精准诊疗助力(内附视频)

亓发芝教授说:创新技术,解决复杂创面修复难题(内附视频)

吴焕淦教授说:古老灸法的传承与创新(内附视频)
刘学源教授说:远离痴呆,把握“黄金干预期”(内附视频)
周梁教授说:为喉癌患者带去“声”的希望(内附视频)
徐文东教授说:中国原创“颈7神经移位术”开创“上肢瘫”治疗新天地(内附视频)

沈柏用教授说: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未来可期”!(内附视频)

程树群教授说: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也能治!(内附视频)

房静远教授说:胃肠癌预警、防治中的新发现(内附视频)

为眼肿瘤患者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

卢奕教授说:为先天性晶状体疾病患儿开创新“视”界(内附视频)

夏强教授说:为肝衰竭患儿“移植”希望(内附视频)
王卫庆教授说:揭开内分泌肿瘤的神秘面纱(内附视频)

李世亭教授说:与脑神经疾病“过招”,创新是“利器”

龚学忠教授说:解毒化瘀 ,挽救“受伤”肾

订阅2020全年《大众医学》杂志(挂号寄送),请点下图↓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新刊

▸ 微信号:popularmedicine

▸ 快速关注:点击题目下方小字“大众医学”

▸ 投稿合作:744673767@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