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天,竟有3亿人@微信官方 求国旗,why?

 侃英语 2020-10-30

一时间,头像右下角的一面“五星红旗”成为了最时尚的标识,各路网民换着法子“求一面国旗”。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跟风发了朋友圈。

这个事件似曾相识,记得17年圣诞节的时候,朋友圈就被“请给我来一顶圣诞帽”的活动刷屏了。

据考证,昨天大规模“求国旗”的刷屏事件是腾讯官方策划的国庆活动。看来最会借助热点营销的还是腾讯本尊啊!一个小小的创意,竟撬动了数亿网民的热情参与。

页面显示,累计有近3亿人次参加此次活动,但由于流量过大,腾讯新闻的H5崩溃了,一度无法访问:

这次活动之所以大获成功,主要是利用了“借势营销”和“从众心理”两大原理。

每逢重大节假日,都是策划刷屏活动的大好时机,“请给我来一顶圣诞帽”刷屏事件、以及建军节“军装照”刷屏事件,都是非常典型的“借势营销”,或者叫“事件性营销”(event marketing)。

中国人有“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的传统,这次建国70周年,无疑将是一次全民盛典。另外,这几个月来,国内爱国主义情绪(patriotism)高涨,微信团队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做国旗相关的活动,必然火爆。

另外,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crowd psychology),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排队”。当路人看到一家店门口排着很长的队伍,心里会痒痒,也想排个队。

“从众心理”其实来自于一个深藏的心理动机:FOMO

FOMO 是一个首字母缩写,全称为: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失),《美国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是这样来下定义的:

The fear that if you miss a party or event you will miss out on something great

【译】害怕如果不去参加某个聚会或事件,自己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东西。

一些人每天忍不住刷朋友圈,倒不是自己多享受,而且生怕如果不看朋友圈,就会错过时下的热点,从而落后于时代。

再比如当你看到很多人在排队,你不管他们等着买什么,反正自己也排着再说,这就是一种典型的 FOMO,因为你害怕错失重要的东西。

这次“@微信官方要国旗”刷屏事件也是如此,你也不知道微信会不会给你的头像加国旗,反正先发条朋友圈@一下微信官方再说。

 Patrick J. McGinnis

学者 Patrick J. McGinnis 于2004年在哈佛商学院杂志“The Harbus”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首次提出了 FOMO 这个术语。

FOMO 的本质是一种“错失恐惧”,这种恐惧古来有之。在远古时代,个体非常脆弱,如果不能跟大部队保持协同,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从众”是一种原始冲动,深深地印刻在人类的基因之中。

而现如今,社交媒体重新把这种冲动激活并发扬光大。很多人迷恋社交媒体,每天不停地刷微博、刷抖音、刷朋友圈,FOMO 心理“功不可没”。

来,学学下面几个例句,能帮你更好地理解 FOMO:

1. It is FOMO that drives people to take part i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是FOMO 心理驱使着人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2. We need to learn to remove our FOMO in our minds.

我们要学习如何消除我们思想中的“错失恐惧”。

3. Some people have serious FOMO problem, and they don’t want to miss any event.

一些人有着严重的“害怕错过”的心理问题,他们不想错过任何事件。

FOMO 是一种心理问题,有时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心态,让我们时刻处于焦虑之中,所以现在有人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 JOMO,用来对抗 FOMO 的负面影响。

JOMO 全称为 Joy Of Missing Out,这种理念倡导我们要戒除 FOMO 心理,要让自己“因错失他人精彩生活”而感到高兴,真正专注自我,全心全意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再者,爱不爱国真的不是挂在嘴上,放在头像上,而要放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是吧?

各位换了国旗版微信头像的小伙伴,准备好参加凌晨四点的升旗仪式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