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造字是从“结绳记事”到“结绳记人”

 楚士祥丁 2020-10-30

汉字的造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从来就没有人能真正说的清楚,结果,搞得现在甚至连五千年前有没有文字,都成了大大的疑问,现在分步还原约近五千年前造字的具体情形,人类有意识的造字,就是一个从“结绳记事”到“结绳记人”的过程,以下说明多有附图参考:

一、原来的“结绳记事”是比文字要早得多的事情,其作用是利用“绳”和“结”本身及组合的变化,包括“中国结”,来帮助对事物和一些数字的记忆,不过,由于纪录的是各家自己的私事,绳和结的样式和变化不一定有统一规定,也不一定需要拿出来给别人观看。

之前的结绳记事自己能懂就行

二、在“结绳记事”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既然结绳可以记事,当然也应该可以用于记录其它,比如当遇到不进行部族联盟就难以生存或难以运行时,如果参加联盟的部族多了,就必须给参加联盟的各部族起名以方便管理,这就是“结绳记人”,而由于大家都会尽力的互相记住,这使得所造出的“字”能得以最广泛的强制传播,必须明白,无论怎样造字,不能传播开大家都来使用就等于是零,水族的“水书”就是没能完全传开。

三、联盟盟主的工作主要是在室外,所以会常常将这些结好的“字”挂在的身上,并且按该部族居住的相应方位挂好,“八卦”就是有八个部族的联盟,每卦的下层再每层“八卦”,余此类推。

注意,这个盟主穿着结有许多文字的卦衣

四、“卦衣”大致上是这样的。

五、盟主在耐心的等着下人给他结“字”。

六、越是重要的人物,身上结了“字”的卦就越多些。

七、仓颉穿着结有全部“字”的卦衣,这件“字”褂,堪称当时的汉字全库。

八、因为是“结绳记人”造字,所以最早造出来的“字”,就是篆书的这种感觉,其笔画很多是向下耷拉着或向上弯曲的,而且字序是顺着下垂的绳子下行的。

九、华夏之前,盘古早期其实已经开始“结绳记人”,因为“盘”就是“舟”的船家联盟,“皿”字有容器的意思,又疑似结绳的会意,不过,这段插曲可能跟“如舟河、基座山”有关,暂不在此展开,但不管怎样,盘古当时的“字”已经是由容量有限的“爻”,进化到可以无限造“字”,而又有部首和偏旁直观配合的“文”,这是普天之下华夏有主观意识所造的第一个汉字,然后紧接着可能是“齐”字“文二”,这是他二弟“天齐王”的“字”,之后才是其它。

第一个由华夏部族联盟有意识造的汉字是从“爻”到“文”

十、总的来讲,如果没有“结绳记人”,由部族联盟开头的华夏五千年历史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最早的汉字是草绳所结,所以,现在很难找到是可以理解的,大概要等到开始分封土地之后,由于分封土地关系到永久的饭碗,这是“值得勒(泐)石永记”的事情,人们才开始注重在石材上刻字,而可能因为刻勒时笔画处有草绳的实物遮挡,早期的文字主要是双线阳刻。

看完此文,还能怀疑五千年前就有大量的汉字吗?

至少是有多少部族参加联盟,就至少应该有多少个“字”,华夏曾记录近万部族会盟,这就至少需要有近万个“字”。

只要当时有几千、几百部族参加,就至少结有对应数量的几千、几百个“字”,仓颉天天傍随黄帝号令各部族,那真的是“雄赳赳,气昂昂”浑身是“字”,黑龙江省正好就有“昂昂溪市”。

(完)

参考:http://blog.sina.com.cn/gzdd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