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财科普5:1333,家庭财务配置的理想阵型

 apaol 2020-10-30

收入减去支出等于结余,结余转化为投资。这条理财恒等式的核心,是以保证投资为目标,进而家庭收支进行全面管理。这里面最难的点,在于对各项支出保持合理的“度”。

今天就引入“1333”法则,跟大家说说什么是支出合理的“度”。


用收入的10%,做好意外、疾病风险保障。

收入获取,靠的都是人的智慧和劳动力。人作为一台“印钞机”一旦停运或者长期维修,收入就会大幅下降或者终止,家庭财务就失去了正常运转的前提。

意外和疾病,是两个造成长期或者永久性丧失工作、劳动力的原因。在这两者面前,芸芸众生皆平等,强如科比、李开复、李咏,也难逃厄运。


性能安全、刹车可靠,是一台汽车上路的前提。同理,意外、疾病保障,是一个人开始承担家庭责任,最应该优先考虑的事情。

保障额度当然多多益善;但也不应该过多去占用家庭财务资源。年收入的10%是个较为合理的比例。


第二,用30%的收入,支付房贷或者房租。

对于中国的家庭来说,房子成了落户、结婚、子女教育的刚需。很多家庭,不惜重金,毅然决然地将50%以上的月收入用于还贷。

过高的房贷可能让家庭财务陷入困境。一方面导致家庭没有资金可投资。另一方面,当家庭面临其他大额支出时,房产变现能力弱、变现周期长,可能成为资金周转的最大阻力。

结婚、改善、子女教育等该满足的刚需,还是需要满足的。但公积金以外的房贷支出,建议控制在税后收入的30%以内,保证家庭财务的正常运转。年轻的租房一族,在追求居住品质和控制房租负担之间,也应有所平衡,30%也是个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比例。


第三,用30%的收入,应对吃、穿、用、行等生活支出。

在生活支出上加大比例,可以迅速提升生活品质。
但这种提升只是瞬间的、短期的。如果收入增长跟不上支出增速,会陷入财务困境。

生活无处不消费,消费无处不浪费。新买的漂亮衣服可能一两年也没穿几次,新潮的数码产品可能几个月就被压箱底。千万别让消费主义,肥了商家的口袋、空了自己的家底。

必须分得清,一笔钱究竟是属于“不得不花”,还是“可花可不花”。始终追求“延时满足”,将丧失生活的乐趣,我也不推崇。

应该在“短期享乐”和“延时满足”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这个平衡,就是生活支出,不超过月收入的30%。


第四,用30%的收入,规划各项投资。

想让家庭财务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财务自由,那么每月收入中的投资比例是核心。科学的比例是不低于30%。

劳动收入高峰和支出高峰,通常不会在同一个时间点。正如薛兆丰教授所言,人只有不断进行跨期财务资源配置,才能熨平消费的波动,从而实现一生最大化的幸福感。


投资的最低目标是,是为高负债阶段、养老阶段做准备;进阶目标是提升生活品质;最终目标是实现财务自由。


人一生支出、收入变化是动态的。10%用于意外、疾病保障,30%用于负债偿还,30%用于生活支出,30%用于扩大投资,“1333法则”不可能存在于生命的每个阶段。

这是对大多数家庭来讲,财务资源配置比较科学、合理、均衡的状态。

如果家庭财务资源配置,较均衡状态出现了一些偏离,尤其是贷款偿还、生活支出比重过高,意外、疾病保障和投资比例过低,可能就需要重新调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