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钟繇的外孙荀勖,他推荐的女人,搅起了八王之乱,引起五胡乱中华

 四地闲夫 2020-10-30

《画人传》~第8篇

文/卢秀辉

荀勖(?-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画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

荀勖的曾祖父荀爽,在汉末被人称为“硕儒”。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董卓专权时,强征荀爽为官。在九十三天的时间内,董卓将荀爽接连升至司空,位列台司,成为宰辅大臣。荀爽见董卓不尊汉帝,为人残暴,便与司徒王允等密谋,要除掉董卓。但在举事前,荀爽便于初平元年病逝。荀爽识大体,不因私恩而纵恶;饱读经典,为人以大道为上。

荀勖的祖父荀棐,又作荀斐。东汉末年官至射声校尉,后无记载。荀勖的父亲荀肸,早亡,无功绩于家国。

荀勖是在舅舅家抚养长大的,他十分聪慧、机灵,很讨大人的欢喜,他堂外祖父钟繇曾感叹道:“这孩子长大以后,将来一定不比他曾祖父差。”

钟繇有一点看走眼了,荀勖不如他曾祖父,问题出在他太善于逢迎,朝野上下,评议他有不臣之心,会做倾覆国家、搅乱时局的恶事。两汉时代直至魏晋,时人好评议,这与当时的官员选拔制度有关,那时的官员就是评议出来的。荀勖的特点是长期从事秘书工作,先做个人秘书,然后做国家的秘书长,而他跟的领导又是司马昭。司马昭什么人?那是疑心的妈妈给疑心开门,疑心到家的人,所以,荀勖养成了为人谨慎、闭口不言的习惯。作为秘书长,他参预的国家大政有很多,他从不愿让别人知道他也参与在其中。

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为魏大将军曹爽掾属。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起居自比皇帝,并采用邓飏之谋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软禁。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了曹爽大将军的职务,将曹爽以谋反罪屠灭三族。荀勖因此受连累,好在被大将军司马昭招为秘书,荀勖深得司马昭信任,能得司马昭信任者,必是大有本事之人,不是有个三两下,至少得有个六七下。

正始十年,曹爽被司马师诛杀。当时曹爽的门生、故吏没有人敢前往吊丧,而荀勖跟从曹爽时,曹爽也没有重用他。但是,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前往送别的,他去了之后,曹爽的门生、故吏才敢去。而正因为此,喜欢逆向思维的司马昭反而看上了他,认为他做人忠诚,能以交心,就把荀勖下派安阳县,对他的工作能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荀勖在安阳县搞得风生水起、生龙活虎,百姓都为他建立生祠。司马昭决定,把他调到身边,担任大将军从事中郎,领记室。记室,今人称大秘。

曹髦不满司马氏专权,想要讨伐司马昭,与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商量,被王沈、王业出告司马昭,司马昭令掾属孙佑等人守在阊阖门。司马昭的弟弟安阳侯司马干听说发生兵变,要进阊阖门,孙佑拦住司马干说:“这个门不许进,请从东掖门出入。”司马昭责怪司马干来得太迟,司马干推说孙佑不让进,司马昭大怒,欲灭孙佑家族。荀勖进谏说:“成倅兄弟弑死曹髦,却不降罪,孙佑只是因公阻门,却要诛灭全族,天下人怎肯信服?”于是,司马昭免孙佑为庶人。

景元四年,邓艾、钟会伐蜀。行前,荀勖进言司马昭:“此行伐蜀,应该用卫瓘为监军。”果然,平蜀后,钟会在姜维的蛊惑下,发生了叛乱。在钟会谋反的消息并没有得到证实时,司马昭不相信钟会反,因为,司马昭对钟会很用心,待之甚厚。荀勖说:“钟会是我的堂舅,我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知道他的性格,他不是得恩而思义的人,你应该早作戒备,要小心提防他。”有人提醒司马昭要防荀勖,司马昭不听,还像以前那样,和荀勖同乘一车,没有怀疑他,像原来一样的信任他。

最后,荀勖放的棋子起到了决定性的重大作用,卫瓘用计杀了邓艾、钟会,叛乱被平定后,司马昭用荀勖执掌机密之事。同年,司马昭进位晋王,他任命荀勖为侍中,封爵安阳子,食邑一千户。

有人调查了一下,荀勖为什么要如此对待堂舅钟会?是自保吗?还是表达自己的忠君爱国?原来,二人的关系不好。事情起因于一把剑,荀勖有一把宝剑,价值阙巨,就放在钟会母亲处。钟会精通书法,会模仿别人字体,他也喜欢宝剑,就想得到它。他知道,找母亲要,以母亲的为人,会拼死不给,他就模仿荀勖的笔迹,写信给母亲取剑,母亲果然是上当了,而钟会拿走宝剑以后就不愿意还了。荀勖知道是钟会做的,但没有办法,他不想因剑得罪外婆家亲戚,他想到要找个机会好好报复一下钟会,让他知道厉害。

终于,机会来了,钟会和钟毓斥巨资造了一栋大宅子,布置的非常精美豪华,还没有来得及搬家。荀勖找了个机会,偷偷前往钟会新宅,在宅中挂上他精心绘制的钟繇的写真,因为荀勖画技超好,钟太傅衣冠相貌、栩栩如生。钟会和钟毓看见此画,放声大哭,非常悲伤哀痛,从此,怕睹宅伤人,就将豪宅空置了。

荀勖有洞知能力,有一次,在晋武帝的宴席上吃饭,正好有一碟竹笋,荀勖用他下饭。食毕,他对在座的人说:“这碟竹笋,所用柴火,一定是使用过度的木料。”座上的人不相信,特意暗中派人去厨房问厨师,才知道的确是拿旧车轮作柴火煮成的,知道的人无不叹服。

泰始七年,侍中任恺、河南尹庾纯因为与贾充不和,推荐他镇守关中。荀勖对冯紞说:“如果让贾公远放,我等在朝中会失势。现在唯一的办法,想办法让贾公的女儿成为太子妃,贾公就不会外放了。”荀勖与冯紞对晋武帝说:“贾充的女儿人品端庄、才色绝世,如果纳入东宫,必然能扶助未来人君。”于是太子的婚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而这个女子就是贾南风,贾南风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而随后的八王之乱则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中华,西晋因此式微,被逼南渡,遂有东晋。荀勖也因存私荐贾南风一事,被后人诟病为奸佞之臣。

司马炎知道太子司马衷愚钝懦弱,会给国家带来祸乱,思来想去还是派派荀勖与和峤再去对太子考察一下,再做结论。俩人考察完后,荀勖逢迎司马炎,夸太子有德;和峤认为太子还是老样子,没有改变。天下人都认为,坏西晋的根子就是通在荀勖。司马炎本来要废黜贾南风的,又是荀勖与冯紞等进谏请求,贾南风才幸运的又逃过一劫。

荀勖和和峤职位相当,一个担任中书监,一个担任中书令。按当时的规定,中书监、中书令都同乘一辆车。但是和峤瞧不起荀勖的阿谀品行,尤其在贾南风事情上的表现,让和峤对荀勖更是失望。于是,公车一到,和峤就抢着上车,不给荀勖座。荀勖只能尴尬的另外找车。

咸宁五年,王濬请求伐吴时,荀勖与贾充坚决反对,以条件不成熟,摆出诸多理由。司马炎支持王濬的意见,采纳了他的主张,并没有听从荀勖、贾充的意见,而伐吴果然大获成功。

荀勖根据魏国秘书郎郑默编撰的《魏中经簿》,编撰整理成《中经新簿》,交由秘书监保管。荀勖多才艺,懂音乐,善书画,善解音声。他在路上听到赵地商人的牛铃声音,识辨其中有音律。他掌管音乐后,演奏的音调不协调,他对人说:“加入赵地的牛铃音调就会协调了。”郡国送来牛铃后,再演奏时因为加入了牛铃,音调和谐,调好了音律。

荀勖根据魏国秘书郎郑默编撰的《魏中经簿》目录,典校图书,更撰为《中经新簿》。《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3卷,已佚。

荀勖多才艺,广富藏书,能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荀勖的画,列为中品下,有《大列女图》、《小列女图》,今已不存。

卢秀辉作品

继续阅读(剩余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