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红色氛围|作者耿显榜|主播荆棘

 琳雅 2020-10-30

感受红色氛围

作者 / 耿显榜

朗诵/ 荆棘

编辑 / 琳雅

出品/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

192862日,由中共鄂东特委和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在鄂豫边界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曾将第一面党旗和军旗插在大别山腹地的柴山保,并在这里实行了土地革命、组建了中共鄂豫边特委、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特别是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发展成为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的骨干队伍,诞生出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数十位开国元勋和将军。

19786月,新县县委、县政府曾隆重举行过纪念柴山保革命根据地诞生50周年的纪念活动,响亮地提出南有井冈山,北有大别山的口号,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柴山保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开国上将陈再道莅临会议,并亲笔题写柴山保纪念馆的馆名。

 

时隔40年后的2018年建军节前夕,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由中共新县县委、信阳市党史委和大别山干部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暨大别山精神研讨会,又一次在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隆重举行。中央、军队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将军、曾在柴山保革命根据地战斗过的将军子女,以及鄂豫皖周边的省、市、县党史、志史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近百人与会。可谓盛况空前,意义重大。激动之余,赋诗以示心情。

 

(一)

薰风劲吹热浪翻,八方宾朋聚新县。

纪念研讨革命史, 满怀虔诚敬仰感。

时值八一建军节,眺望军旗豪气添。

追忆先驱革命路,时空穿越九十年。

 

(二)

一九二八星火燃, 七军血战豫南边。

柴山保区建据点,红旗插向大别山。

水口寺庙存痕迹, 清水堂会载史篇。

棉子山下巧布阵,击溃强敌河南湾。

观音堂庙迎降兵,银元埋地故事传。

崔店设宴明政策, 敲山震虎搞统战。

尹家嘴会定改编, 军部迁到程七湾。

郭庄会议纠倾,井冈经验励群贤。

桂歌唱响大朱家,万民欢庆新政权。

一山一水皆亲切, 一景一点都新鲜。

一桌一椅留足迹, 一砖一石有遗篇。

跳崖烈士悲歌壮,千年银树弹洞穿。

传奇故事道不尽,先驱创业何其艰。   

遗址遍存随处见,柴山土地鲜血染。     

(三)

烈士塔前献花篮, 躬身三拜泪花溅。

数万英灵眠陵园, 坟茔碑墙尽入眼。

走进馆厅睹遗物, 肃然起敬听讲演。

破衣柴刀闹革命, 件件遗物血泪染。

张张照片威武面, 段段文字扣心弦。

浴血疆场为国殇, 视死如归义凛然。

忍辱负重死明志, 铁心向党信念坚。

  参观展厅泪湿衫,油然生起使命感。

为民谋福初心愿,党国利益高于天。

红色文化洗心灵, 传承基因须扬帆。

 

(四)

干部学院人声喧,   探讨精神大别山。

笔者兴来抒己见,弘扬传统须溯源。

红旗不倒几十年,人民群众是靠山。

鱼水相依能存活,依靠人民是关键。

强敌围剿不间断,群英辗转历百战。 

血洒疆场不畏死,忠心赤胆冲在前。

肃反运动最无情,创业先驱被诛完。

内忧外患双重压,坚定信念不瓦全。

穷山恶水险环境, 红区缺乏米油盐。

树根野菜当食粮,艰苦创业不畏难。

大别精神血凝成, 固守江山后人担。

不忘初心拓未来,团结奋进谱新篇。

作于201888

 

作者简介

耿显榜,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南省新县柴山保,当过小学教师,在天津海河岸傍服兵役16年,并有幸进入天津师院上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转业地方工作后,在信阳市委当过教员、组织部科长,挂职于乡镇党委副书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先后调入省委宣传部、组织部工作,从事近10年的党建杂志编辑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直在河南省委组织部工作直到退休。本人一生爱好写作,笔耕不辍,相继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文章180余篇,著有(《笔端流痕》上下册)《农民教育学》《人生之旅》《组工漫笔》《故乡情》《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史》等15部书籍,系河南省作协会员、省党建学会组织委员、省委组织部组织处调研员。获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硕士、刊物编审等职称。

主播简介

荆棘,河南郑州人,一个曾经从事多年播音主持工作的广电人,一个曾经更换过不同工种的工作者,有一个一直不曾放弃的梦想——用声音交朋友,用声音传递爱,用声音连接情,用声音陪伴余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