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2007期:名家赏析+文苑+大爱无疆·大美有为

 高世现 2020-10-30

01

名家赏析

又名王天和,1956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敦煌美术馆名誉馆长、中国禅佛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墨彩画院院长。2005年进入龙瑞工作室,范扬助教。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暨全国山水画大展,2001年全国中国画大展,2003年以后历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提名展。

王天禾虎门画展前言

平生绘事,源起幼学。

粥冠自励,而立讲习。

中西不惑,丹青知命。

花甲耳顺,溯本清源。

画集杂文,以证文心。

南粤虎门,英雄城市。

政体企第,结交真诚。

裕啬友朋,不计亲疏。

行走世间,勤业敬德。

今携书画,求教地方。

本土师棣,不吝赐教。

方家雅士,哂然清正。

庚子初冬京华王天禾

苍山凭高望远幽泉落地气清

《心系岭南·瑰丽家园——王天禾山水画展》

时   间: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

            至2020年12月6日(星期日)

地   点:影像虎门艺术中心

主办方:虎门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方:影像虎门艺术中心

协办方:东莞市美术家协会虎门分会

王天禾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中国画

茶·画·人生

文/王天禾

作画品茶,感慨人生,得甘于苦后。期望成就人生于作画时的亢奋、品茶时的从容。  

画要有情境、得形式、重气韵。茶要有回味,涩而不噎、甘而不腻。这都给品味人生提供了参照。做人贵刚直不阿,如绿茶清敛通透。作画尚自然浑厚,如普洱越陈越香。  

先爱山水,后画山水。得于景、汇于心,生于笔墨、发于情怀。临山水如对好友,相待以诚,终始不欺。为山水造像,先立骨架、再使丰腴、后成完美。即:“线为骨、墨为躯、色为裳”,墨色相合使其形神兼顾。不苟同“中西合璧”“中西结合”之说。正如茶与咖啡,味不同、趣不合。茶为叶之华,咖啡为实之精。炮制方法亦不同,茶叶条形要整,咖啡要细如扑粉,两者如何同杯而饮。中西绘画如寻相同处,只有深浅层次可依。国画尚黑白、西画讲素描,“灰色基因”是也。然,西画重物体形质,尊崇实物,光影成像,客观表象罢了。而中国绘画成因于主观意象、笔墨迹象。此终不可废,也废不得,更废不了!  

茶、画同理。茶,生之于山川,汲养于天地,却因水的品质决定品味。由养育之水和浸泡之水决定其色、香、味。若要画境高,必要读诗书,诗书如画之养育之水。若要画品高,定要人品高。人品如画之浸泡之水。  

茶有四味:涩、苦、甘、绵。涩:为人之初,不解余味,含羞带稚。如画之始,玩忽象形,不解其理。苦:为人之少,悬梁椎骨,勤勉奋进,如画之初,落人篱下,不得伸张。甘:为人生得意,事业、生活游刃有余,画到熟时,信手拈来。绵:为从容不迫,温良恭俭让。画到忘我,游心太古。以无求为求,以无法为法。至此人生体验齐备,画到炉火纯青。老之将至,一生如梦一般,无欲无求,活脱境界,无视凡尘。作一画人,少时激奋、青年求索、中年积累、老年升华。一生追求已在来时路途中渐次完成。  

余以为品茶养性,饮茶养生。性:性情也。生:活力也。以性情与活力养画,画便得神韵。得神韵者方可传世。画学一道,非刻苦勤奋不能得悟;非终生探索不能臻妙。非急功近利所能为之。如茶艺之道,选茶、洗茶、泡茶、沥茶,方可品到茶之色、香、味。

2005年10月29日于天缘公寓

王天禾    和为贵    书法    

王天禾    瑰丽家园    中国画   

笔墨心思

文/王天禾

我从五代宋元的笔墨迷宫中跳出,辩路识标的技能是这迷宫的赠与。笔墨情怀的意向在一次次写生中含化。在传统与生活的迷茫与探索间,经历着求索的艰辛与快慰。经历过一次次艺术思潮的冲刷、一次次坚定自我定力的磨练,形成自我独立感怀的行程。  

要上展获奖,要卖画生活。事业与生活的兼顾中能励练出坚韧、睿智的本能。原本喜水墨,性本爱秋山。现实社会,没有一片竹林能给我避世脱俗的环境和不食人间烟火的条件。没有一片画舍为我营造发挥自我的环境。在面前的是现实的生活的艰辛和事业的迷茫。  

暂且放下个人的好恶,寻觅较少有人涉猎的荒原去开垦。“家园情结”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创作题材。“线为骨、墨为躯、色为裳”的墨彩山水画法,作为我的个性艺术追求方向。在认真研习自唐始的色彩观念“以色貌色”(宗炳《山水画序》)、“随类赋彩”(谢赫《古画品录》),从古代中国画色彩的自觉阶段到当代的自由阶段。  

我一步步朝着色彩的自由阶段迈进,以求得更自由地以色彩抒发性情。这一阶段入选获奖于全国性大展的墨彩山水画,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的《入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白云探春图》、2001全国中国画大展的《百花山》等获奖作品和几本画集,总结了近十年的艺途追求。从古人到今人的画学风范中,体悟从对中国画色彩的物理关照到自由关照,在从主观认知的关照、客观认知的关照到自由认知的关照。完成独立的色彩语言秩序。  

我本不是弄潮儿的涉险心态,没有弄潮儿放胆的顽愚无知,只有步步为营地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地从“旦旦而学之”到“不知其昏与庸也”。通过笔墨整体统和渐渐达到自由书写的境界。  

山水是我性情所依的表现对象,水墨是我心性所指的表述手法。从墨彩情结回归水墨精神,是我艺术实践的深层探索。使原本习惯了用于重彩的浓墨线条,变得轻松、使原本平板的物体结构变得含混。画面失去了往日的华丽,却增加了笔墨的和谐韵致。  

清人沈宗骞曰:“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人生其间,得其正气者,为温润和雅;北方山水杰奇而雄厚,人生其间,得其正气者,为刚健爽直”。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阶层,大多以刚正之气立身处世。中国画讲气运生动。这气运生动之气,蕴含着生命力。生命力是健康之气、是向上之气,是正直之气、是正义之气。按中国医学讲:人,气之正者,体健。体健者则心安。气不正者,体衰。体衰则神亡。我的体会是画面不板结、不弥弱、不哗众、不流俗,谓之正。范扬先生说我的画“路子正”,所指为何?未聆亲授。想是说,不狂怪、不粗乱、不俗野吧。或许他是说我画得太老实呢?暂且冥顽一时不去深究吧!  

文人水墨画诗性的内心表白,渐渐又涌上心头,开拓了那份原本追求作品文化性的情感依托。烟云供养、水墨交融着自儿时即永驻心间的、民族传统的绘画情愫。  

书画本同源。从“书为心画”的书学追求,开始强调绘画创作技法的书写性。将带有情感、情绪的线条抒发笔势墨韵的张扬;浅绛着、丰厚着往日华丽直白的山光风物,使心胸荡漾在传统与现代绘画艺术语言的交汇之间。  

以草书的灵动线条,悬于画面的空白,似更能使题款与绘画中线性了的景物和谐一致。题款时,心追古今大书家的遗书风采和今人的个性张扬特质,再依自家此幅的章法构制,不依角傍边,使如纸鸢飘渺于天宇间。  

用笔要挺劲有力。北派刚健雄强之风由点线劲辣而生。一味只求劲辣却又未免生硬。用笔切忌板实,此说古人有明确论述。用笔要活关键在于蘸墨。  

当蘸墨时要以笔头在水盂砚边相碰,不让整个笔毛在墨中翻滚,使水、墨在笔毛交融。笔中墨活才可使线性极致发挥。当以活脱且墨色变化的线条植树造山时,要使山石树木的结构相互勾连,并不使之咬合,“相碰而不相撞”。如使整个笔毛在砚中裹满相同色度的墨色,纵使用线的能力再高超,也会流于板滞。强调作画用笔的书写性,是我这一时段要解决的问题。富有节奏感的线条,带给画面一种活跃的生气,一种激昂的情绪,一种游心太古的凝重,一种升华今世的得意。  

用墨宜五色融和。浙派绘画润秀华滋,风采油然而生。用墨勿氤漫渍烂,要浓淡干湿各得其所,古人亦有论述在先。墨乘笔势,依性情挥写。墨得水法,依形体肆意。当以笔力线性造物成型,再水墨渲染或着七彩,犹如骨骼上附着筋肉,使身躯完备。  

笔墨造型,形式具备,精神内里便有所着。古人“气运生动”者,发于心、起于笔、现于墨、状于色。笔不畅、墨不活、色不美,则人物不神气、山水无仙气、花鸟少灵气。如此,画无神采,只是罗列物象,画中气象不得求也。  

我于墨彩转而水墨浅绛,以水墨浅绛的单纯质朴,从古人遗迹中揣摩文人画的精神,抒发对自然景物的感怀。  

现今的山水画创作,在笔墨语言上已超越前人。从思想观念上更跨越古人。今人的思想已从古人愤世嫉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弃世”观念中跳出。“果敢入世”的态度,才是现今画家的“人间正道”。作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画家,先作一个正直、高尚、善良的人。在现代化进程的今天,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商业化社会生活的今天,“人本善良”依然重要。作正直、正义的人,有勇气肩负一个文化人的使命,对一个画家尤关重要。即古人所谓“人品即画品”之说是也。  

读书行路不止在乎艺途上进,亦在学习做人处世。画要近雅远俗,心术正画风便可正。即使面对生活的艰难,也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读书论道本是不可少的功课。心无邪念,见贤思齐,养儒雅风范。真正从内心以一文人雅士自居自励,使画面脱去俗气。画中境界我以为:文气最难,文气是为书卷气。即将平生积累之学问流散于绘画作品之中。文气是含化古今浩瀚学问后的自然吐露。  

水墨画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学识修养的延展性。它无可借助更多的工具和繁琐艺术语言,只得凝练精到地、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从而以独到的语言阐述独立的见解。尤其绘画艺术发展到需要个性、尊重个性的今天,人们对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认知,更使水墨画受到空前的挑战。  

我在自我奋进的艺术世界里游弋,在搜寻转瞬即逝的闪烁灵感,在积累属于自己的创作经验。追求着画中的理想境界,追求着画面的文化内涵。  

在创作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渐渐从“无我觅自我再到忘我”,无我,即学习前人,尚无自家面目;自我,即积累经验,渐有自家画风;忘我,即渐臻化境,画风浑然天成。学习、研究、探索,我在传统中游弋、我在现实中寻找。

王天禾    紫气东来2    中国画   

王天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中国画   

02

 文 苑 

老乡(组诗)

文/周崇贤

208省道路遇

云朵埋葬了山峦

泥石流埋葬了出路

一床祖传的被子。埋葬了

十五岁的新娘和新郎

西昌雨夜

潜入夜晚,悼念一场

无疾而终的单相思

被雨打湿的昨天

已经失踪多年

有些事物不需要打马经过

有些人。再也不见

则呷组的老乡

则呷组的老乡像一个个土豆

紫外线把面皮烤得很薄

黝黑的羞涩,蹲在屋檐下

一点好奇,深陷于营养不良的双眼

酸汤泡大童年。苦荞就是一辈子

剥开山野人生

包谷粒铺成的天梯,通向山顶

翻过去,是移民新村的炊烟

那么,请把飞鸟还给天空

把苦寒还给记忆

把贫穷还给贫穷。把彩礼还给

爱情

补胎匠(外一首)

文/张喜洋

穿过无数大街小巷的车轮

最终落在他的手里

他需要为陌生人一路的风尘

打上新的补丁

赤膊经年的高帮鞋

一些细软

他的腰弯得更低

他需要为烧得发烫的珠三角

继续风炮   热补   打气

清明

这一天 地下的沉默

在等待喧嚣的人间

许多人走向相同的地方

庄严的仪式尽量让先人感知

之前,走着的人仅限一个村庄

现在不一样了

走着的人越来越远

一把火越送越远

活着的人不容易

许多人走着走着就走成了一片火光

走成了一块石头

西樵三章

文/郭杰广

双肩石斧

一斧砍下去

劈开

两个旧时代

天窗格

有人,凿穿天空

打磨时间

有人,抬起历史

掂量西樵山的沉重

桑与蚕

只要一棵桑树

蚕就可以吐出

一条丝绸之路……

习字感悟

文/张永康(小学六年级学生)

站在汉字中央

研习一撇一捺

写好一个“人”

是多么困难……

化不开

文/海美蓝

不必担心,岁月会遮掩住隽刻的面容

我早已认出了你

你也没有叫错我的名字

拨开时间的面纱

对望;隔着辈分仰望

时光把美人的脸雕刻成熟透的纹路

同一宗族姓氏的姐妹

我们年少时从村庄里走散

如果,凝望化不开拥抱

不必纠结,看

阳光盛大,秋风如同虚设

正如年轮在漫长的时光里

被所有花朵一样的笑脸淹没

夜跑

文/张博明

河面上,船舶搬运星群

它们一一坠落河底

傍晚,群星总是率先点灯

指引牛羊归圈

岸边那么多人在奔跑

风声太大

有许多事物顺从了风

我像一位水手用锚牢牢锁住

唯一的姓氏和诗句

夜,如此漫长

那些在开春时分走失的人

并未按时归来

想到这些,我开始放慢脚步

他们留在了身后的风中

西樵诗社巡礼

夏日烟桥行

文/吴燕群

正道一襟风,横桥笑意躬。

半湾流水远,两岸荡花红。

烟柳来携醉,骚人写素衷。

何门多故事,心底赋归鸿。

观月

文/王杰雄

树泻千重影,天开一镜明。

半空云在动,却说月随行。

人生

文/梁国当

风尘万里促征鞍,百折崎岖进路难。

幸有明灯浮一盏,欣然前望顿心宽。

处暑采风之烟南古村行

文/潘志荣

暑热炎天不扰身,风光一路醉骚人。

苔侵板石延深巷,柳共垂榕荫古津。

郡邑乡贤书作伴,烟桥正道德为邻。

栖居总绕浮华事,到此篷舟忘俗尘。

过松塘古村

文/胡立群

青砖灰瓦映荷塘,老巷新街任倘徉。

区氏祠前听故事,翰林门下读沧桑。

烟桥村行

文/吴杰明

古水村头过,阿翁树下茶。

路名称正道,有客访人家。

杜鹃

文/王富坤

清明轻雾笼,樵岭杜鹃红。

谁道多寻撷,曹松在梦中。

清平乐·记2020年端午樵山诗会

文/黎润菊

樵山诗会,端午骚人荟。

雅韵结缘闻玉佩,同路前行九岁。

今个抗疫成功,白衣大爱无穷。

合唱挚诚一曲,词歌颂赞英雄。

卜算子·樵山花海

文/李家文

朵朵媚娇花,摇曳心之左。

时曾春风静静吹,结出相思果。

瓣瓣有灵犀,精气勤蜂锁。

犹忆丛中那缕香,醉了当年我。

立夏·立秋

文/苟文彬

立夏

那一天

春在爆炸

花开花落用热来表达

行行汗,如雨下

春争日,夏争时

成熟的麦穗弯弯垂到地下

长不大的小叶儿花在阳光下羞人答答

风的精华被月光抖落

露水冲动地舔吻田间禾苗的秀发

布谷鸟把苍白的额头悬在枝头戏耍

渔夫秉性严谨水里歇船细数鱼虾

老天是个艺术家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田里栽的

光阴拱起后背

跟水墨讲话

立秋

黎明的红霞在眼睛深处燃烧

黛青的群山调和出氤氲白雾

封存了大地的成熟味道

此刻有谁在田间里笑

哦,那是父亲的草帽

跟谷粒一样的饱满

水沟将稻田立出秋的模样

把泛黄的禾叶弄成最高荣耀

母亲磨光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伴着风车扇柄晃悠的节奏

脸庞的笑意,云彩般轻巧

我赤着双脚的灵魂,依傍着黄桷树的怀抱

在寒蝉的鸣叫、秋老虎的挣扎中间

快乐成一架跷跷板

繁星满天

月光半明半暗

凉风伴着梧桐叶的舞蹈

捎来橙黄的麦酒

一起品尝即将丰收的奥妙

致“乜哥”

文/何青山(新绿笔会创会会长)

平台占得乱弹琴,作秀装神扮怪音。

手握蒙尘生锈铁,口称镇馆美黄金。

辞源史册根源浅,惟我乜哥资历深。

信口开河欺世俗,秉承衣缽祸灾临。

过客(外二首)

文/杨年辉

少年放烟花,分饼,喝苹果醋

祭祀归来的中年因一场雨进入晚年

节日少了母亲,减约一半

为了继续过节,父亲坚持减肥,擦药酒

山雾和满月来去匆匆,都是故乡的过客

都已学会不留痕迹,回眸即走

十月之景

十月,叶子被遣返

所有搭载的舌头,将到低层寻找听众

真假难辨的异木棉献出颂词

“唯有赞美方可获得生存权”

枝干里的激流,果实中的星辰

沉默的烈士紧抱骨头,在荒景挖掘桃花源

远方在哪里

身体和灵魂互为沟壑

在被神遗弃的时代抱紧自己

学习被天狗吞噬的太阳

在阴影里折叠疼痛

被构筑的远方像塑料花

都在视线里葱郁

偶尔梦境里攀爬又被惊醒

黑夜在沉默中打盹像条无欲的老狗

中秋辞(外一首)

文/陈海金

跋涉的风中,有依稀的雁鸣

想你的夜晚,有淡淡的桂香

当梦想越来越沉重

原点就越来越明亮

漂泊的心,如一只乌篷

被一盏渔火,点燃生活的隐喻

月色里的故乡

修辞里的乡愁

在一杯菊花酒里,欲说还休

星辰,一枚枚闪光的汉字

在浩瀚长空

写下关于月亮的神话

让人间所有的团聚

成为一幅幅温馨的插图

月饼的出场,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柚子很圆,很圆

像一个结局

被季节品咂出节日的甜蜜

孕育

文/何青山

壬辰龙年三月,时值罗村产城融合发展,产业转型成效彰显之际,罗村于光明新城迎会宾客,立潘鹤大师力作于明湖之畔,著文以记之!         

上古之时,女娲补天,又以泥土造人,孕育初现。潘大师鹤先生,耄耋壮志,童稚常怀,匠心独运,妙手著春,终成一旷世杰作。《孕育》形如彩蛋,又似福瑞之门开启;九鸟竞逐,盛世花灯,祥光普照;灵石之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古邑罗村,地灵人杰。文叙所向,儒林风起;乐安灯会,源远流长;孝德锦幛,薪火相传;叶问咏春,蜚声国际。光明新城,继往开来。承百年造光之业,谋产业之转型;行产城融合之道,提城市之品质。

《孕育》以古孕今,以光育人,承载希望,憧憬未来。光明薪火世代相传,幸福罗村前程。

心花盛开

文/茨平

下班后,穿好运动鞋,与公司几位年轻的同事,来一场篮球PK赛,左冲右突,甚至大声尖叫。进多少个球,谁输谁赢,倒是其次,那大汗淋漓之后的畅快淋漓最让我痴迷。还有,在晚饭过后,穿过兴业路,走进植物园,走在林荫道上,那儿的空气都带着植物的芳香。更多的时候,多半是在周日,捧着一本书坐在阳台上,从清晨至黄昏。阅读让人明理、知性。

春天来临之时,我显得略微颓唐。时间流动深邃难言,我置身其中,如奔流江河之水,受周遭环境所限,无法对自己做出准确判断。但内心骚动,心起动念从未间断。一直想坐火车去洛阳看牡丹,去新疆翻贡嘎山。但此去经年,从未成行。远方成了海市蜃楼,每当起念,那些画面似要从幽暗光束中扑跃出来,与我撞个满怀。决定去一下乡间小住,在油菜花盛开的时节,终日坐于田埂上。阳光剧烈,晒得我眼冒金星。浓云飘过,清凉硕大的雨点把我打湿 。又或者,大风刮过来,推动绿叶作物如波浪般向前。我闭上双眼,仿佛随一叶扁舟飘荡至大海深处,内心平静而欢畅。如条件允许,我还要回乡下建一间小屋,在房前种满朝开暮合的太阳花和牵牛花,我还要栽上姿态优雅的小叶榕,我喜欢清晨冷霜中尤其鲜亮的红色掌心的叶子。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朵花,盛开在各自的疆域。有的在低洼的山谷,有的在高山之巅的岩石上,还有的在海边或者草丛中。无论在哪,都要有一颗勇敢的心,遵循内心的行进轨迹,更多地担当与行动。用尽全力去负荷,或者全然放下。试着敬仰并欣赏每一朵花的姿态,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具备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关于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写在2020年的秋天     

文/李华丽

集结,我们集结……

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没有划过天际的军号声,没有销烟的战“疫”,却有一个速度的集结!

我们,虽然没有踏星出征,但是,伴着四万多人奋勇向前的背影,我们,开展了繁忙的生产。

我们,虽然没有写下力透纸背的请战书,但是,一个短信,一个信息,我们全部回到了岗位,把党徽戴在胸前,把责任挑在肩上。

与时间赛跑,我们冲在复工复产的前沿;挑灯苦战,我们彰显着南海人的力量。

我们看到千万身影,敬业乐业;我们看到华夏同心,携手并肩;我们更看到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是一个壮美的集结啊,复工复产,声势浩大的集结!

在2020年的秋天,我们因为集结而骄傲,我们看到了行动、责任与担当,我们看到了金秋里挂满果实的枝头。

03

 大爱无疆  大美有为 

李建平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原珠海市人大副主任,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珠海市人大书画院副院长,书法进修于北兰亭行草与临摹研修班,多次参加访问韩国、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作品得到好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罗亦军

生于1966年12月,广东省珠海市人。珠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珠江书画院理事。

罗亦军    道德经   书法作品   

罗亦军    向抗疫英雄致敬   书法作品   

本期样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