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皇帝,如果早一点退休,就不会酿成历史悲剧了

 文史茶馆 2020-10-30

按照孔圣人“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说法,老年人应该秉承“舍”的原则,心无嗜欲,恬淡豁如。倘若,一味地逞强肆能,反与命争,恋恋不舍退出历史舞台,那违反孔圣人戒律是小,更有甚者,伤身破家,殃民祸国。

首先来看一下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正史记载的第一个长寿的皇帝。他在位54年,活了七十岁。他早年,任用贤臣干吏治国,北征匈奴,南扫蛮越,将汉朝国力推至鼎盛的极点,真不愧班固在《汉书.武帝本纪》中所称赞的“雄才大略”四个字。

然而,到了晚年,“武皇开边意未已”,他仍然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将国家经济引至崩溃的边缘。又宠信佞臣,大兴巫蛊,杀了自己的太子、女儿、皇后,一连串宫廷悲剧,惨不忍睹,连刘彻自己都不胜悲惶,以至于群臣上寿,拒不举觞。最后,不得已下轮台罪己诏,将天下付之于八岁小儿。

刘彻亲手缔造了大汉的辉煌,又亲手颠覆了这个辉煌。晚年的刘彻实在是大汉的敌人,是为国贼。

再将目光定格在三国时代,当那一个个擎天拔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曹孟德、刘玄德、周公瑾、关云长们陆续驾鹤西游,三国时代的大地上只剩下一个老牌英雄在那里“荷戟独彷徨”,这个人便是长寿的吴大帝孙权。从年龄上来说,他不但熬死了曹操,还熬死了曹操的儿子曹丕。

然而,长寿之于孙权,之于东吴来说,却并非幸事。孙权早年举贤任能,英明果断。陈寿在《三国志.孙权传》末尾评道:“(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东,成鼎峙之业。”连曹操都情不自禁地称赞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然而,到了晚年,废太子孙和,杀爱子孙霸,信陆逊而反杀之,疑诸葛恪却又使其总揽一切,所有在他早年英明的时候决不干的事情,现在干得比谁都厉害。以至于在孙权死后,吴国便乱了。

在三国中,宫廷内部的血腥屠杀记录,吴国堪称冠军。这都是孙权当年一手造成的。所以,当时吴国最大的敌人不是魏,不是蜀,而是那个端坐九重碧眼紫髯方颐大口的老皇帝孙仲谋,他是国贼。

接下来再看看那位“四纪为天子”的唐玄宗李隆基,他的早年是何等得英武神勇!连续发动两次武装政变,夺取了本来轮不到他的皇位。开元年间,他任用贤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治国,创造了杜甫诗中所描述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开元盛世。四方诸国,纷纷前来朝拜,李隆基当时所统治的长安城就是今日的纽约,世界的中心。然而,到了晚年,他五十岁,六十岁,甚至七十来岁的时候,他还是唐明皇,大唐帝国的统治者。

可是,他都干了些什么呢?任用奸相李林甫长达十九年,一天之内杀了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宠信安禄山以至于封他为三镇节度使,宠爱杨贵妃导致杨氏兄妹祸乱天下,终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彻底掏空了唐朝。以后的唐朝其实是另外一个唐朝。读史至此,掩卷沉思:倘若,李隆基在自己感到体力衰退对政事厌倦的时候,能自觉让位于年富力强的太子,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一切。

早年的李隆基是国家的明君,而晚年的他则蜕化为国家的罪人,是为国贼。

最后,再瞧瞧那位自诩为“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曾孙余一人”的乾隆皇帝。在他当皇帝的最后二十来年,也就是他七八十岁的时候,他最大的功绩恐怕就是造就和培育了中国历史上的巨贪和珅了。其实和珅何辜?倘若没有乾隆这个老贼,哪会有和珅这个小贼呢?所以,当时清帝国最大的国贼不是和珅,而是那个须发皓白步履蹒跚的乾隆皇帝啊。

世上无不老之人,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衰老的人不该再掌控大权,发号施令;否则,便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一个家由一个老人说了算,这个家十有八九是要败的;一个国由一个老人掌管,这个国也大概很快要完蛋。因为那个“老态龙钟泪不干”的老人儿已经成为这个家或国的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