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都落棋!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正式印发

 小龙pph46btb60 2020-10-30
来源:势银氢电产业聚焦整理

2025年前,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再新建加氢站37座(共计74座)。


10月3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规划》提出,2023年前,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保障,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建成加氢站37座,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85亿元。

2025年前,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再新建加氢站37座(共计74座),形成城市公交、旅游客运、重型货运和中型物流相结合的推广结构,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以下为政策节选内容:



空间布局


立足环北京氢能供应体系,根据海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延庆区、大兴区、昌平区和房山区等示范区不同的区域功能定位,依托其各自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既有基础,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构建“一环一轴两区多点”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新形态,通过产业链科技攻关补齐短板,构建环北京氢能供应体系,进一步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示范区、全市范围的推广应用。


环北京供氢链。按照“适度超前、远近结合、安全有序”原则,优化氢能基础设施供应布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房山区丰富的氢能制取优势,充分开发河北省张家口市、天津市等区域氢源供应互补能力,多渠道强化氢源保障,构建环北京供氢链。

产业链科技创新轴。依托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流科研院所,聚合国内外氢能产业核心优势资源,培育和组建一批国际一流的氢能技术研发平台、检测平台及重点实验室等,构建沿海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轴,以科技研发带动产业化落地,支持央企与科研机构研发合作,促进高精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促进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有序、快速发展。

示范应用先行区。北部区域以冬奥会为契机,在延庆区率先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以点代面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延庆区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依托昌平区车辆高端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技术创新与高精尖产品研发与制造平台,开展氢燃料汽车示范应用。南部区域依托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片区,集合大兴国际机场和货运物流集散中心优势,通过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机场巴士、货运物流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将大兴区打造成为国际氢能示范区。

多点全面覆盖。立足环北京供氢链、产业链科技创新轴和示范应用先行区先行先试的发展成果,逐步拓宽全市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运行区域,进一步带动津冀地区跨区域物流、长途客运等重点领域的潜力释放,形成以北京市为核心的产业辐射、市场联动的发展态势。



重点任务



1

打好氢燃料汽车创新攻坚战 


依托既有科研院所,聚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按市场化模式运作,构建多层次、多元化、产学研协同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产业化能力提升。

2

开展重点场景示范推广应用 


借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契机,开展氢燃料电池客车和货车的示范应用,做好赛事相关车辆和加氢基础设施赛后可持续利用的前瞻性规划。打造氢燃料城区公交、城郊公交、市政环卫示范车队,设立机场巴士示范线,组织开展京津冀地区重型车示范(载货车、渣土车、砂石骨料运输车等)。

3

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支持企业围绕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催化剂、车载供氢系统等关键技术,打造创新创业集群。鼓励能源生产、供应和销售企业加快车用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做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配套。

4

促进产业生态主体协同发展 


鼓励在延庆区、昌平区、房山区、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示范区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配套,结合各区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凝聚产业链相关环节头部企业,支撑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5

构筑国际产业交流合作高地 


鼓励国内外企业在基础材料、电堆及关键零部件、加氢站设备、液氢制储运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对标国际先进企业,支持企业制定或发布国内外高水平专利与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和企业集群。

6

强化环北京多渠道氢源保障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氢能基础设施供应布局。立足北京房山区氢能保障优势,充分开发张家口市、天津市等区域氢源供应互补能力,构建环北京供氢链。推进绿电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等供氢保障项目;积极调动河北张家口可再生电力资源,为北京市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绿电制氢支撑。

7

构建基础设施配套管理体系 


落实主体责任,成立加氢站建设专项领导组织机构,明确本市加氢站的行业管理工作牵头部门,形成权责一致、规范有序、互相协调、运行高效的协同联动机制,研究制定氢气制储运和加注等实施方案和设计验收规范,制定加氢站建设审批、运营监管和安全管理等政策文件。

8

赋能京津冀产业链联动发展 


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清洁电力及津冀的工业副产制氢潜力,打造区域供氢链。加强以跨区域物流和长途客车为重点的应用场景的潜力释放,联通京津冀跨区域市场应用链。加强京津冀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运营体系管理,在应急管理响应、氢能供需调节、整车运行监控等方面形成联动管理机制,构建国内领先的运营管理链。

9

加大顶层政策培育支持力度 


聚焦技术创新与氢能产业集群建设,在科技攻关和产业化落地、车辆购置、加氢站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研究制定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领域优先通行、优先发放专用营运额度等政策,全力保障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

10

强化关键环节产业安全监管 


坚持北京政治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筑牢首都产业发展安全红线。建立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加强有关人员安全防患意识和事故应对能力,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习活动。加强氢能供应体系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加大对违规建设运营等行为的查处和惩治力度。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