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村中的老者—— 大杆子

 西泠荒烟 2020-10-31

作者:香茶一盏

[上部:戴着面具]
01

1998年12月25日,所有的三大姑六大姨都聚集到村西头他的孙子家,为他重孙过满月之喜。屋外炮竹声声,人山人海,鼓乐喧天;屋内美味佳肴,有滋辣味;喷香美酒,频频举杯;声声祝福,响彻云菲。好一派红火热闹的景象。

也就是这天,他孤单单一个人被撂在村东头阴暗、冰冷的小屋里。凄凄凉凉,冷冷清清的离开了人世,至死也没有闭上那双眼睛,享年76岁。

他就是我们村的一个老者——大杆子,之所以被叫做大杆子,一是因为他个子大,一米九五左右;二是因为他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正,满脑子全是一些瞎点点,用老百姓的话讲:干大沒瓤子,肚中装了一堆屎肠子。

他出生在兴和南部的小村里,哪里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穷得叮当响,他没念过一天书,7岁起,他便给大户人家做长工。在当长工的日子里,吃尽了苦。他常和我们说起他小时候冬天放牛的情况:只要看到牛拉下牛粪,赶紧跑过去踩到热乎乎的牛粪上取暖,那样不至于把脚冻坏。他为了生存,学会了观颜察色,如何讨好主家的奴性性格,并学会了不少手艺:如何养羊,放牛,如何替牲口接生,编筐子,捏泥瓮等等,这也为他后来能积攒一定财富提供了基础;同时他也羡慕主家的财大气粗,耀武扬威的生活方式,了解了地主如何压榨欺负长工的手段。

02

后来,他有了三女一儿的六口之家,生活过得捉襟见肘,他望着多石头少土的土地,和每年分到手少的可怜的粮食,愁眉不展,从此在他心中萌生了走出去的想法,并且随时随地关注是否有宜居之地。

1964年的冬天,他来到远在兴和北部小山村的大兄哥家走了几天亲,正碰上队里给每家每户分胡麻油,每人十多斤,大壶提小壶灌的,把他爱得两眼发光,看着这么多明亮闪闪的胡麻油,这该是自家分得油的多少倍。一时间痴在哪里一动不动,就像薛称心见到了姑娘一样的心情,他爱上了这里啦, 心里决定离开居住的那个穷地方,想来这里定居,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兄哥。的确,这个村如此富足主要归功于这里的领导有作为,敢于冒险,见缝插针,到处开荒,扩张领土的结果。

话说他的大兄哥是个老光棍儿。长得敦实,紫棠色大脸膛上,一张肥厚的嘴唇向外突出。平时不爱说话,给人的感觉就像孤僧寡道,和阴阳中的神官一样,感觉阴森森的。他有两大天生特点:第一,好色。平时虽一句话不说的他,但见到一个有姿色的女人,不分老少,那寡逼话不知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让人看着有点无所适从。一次中秋节,村里有一个可以做他女儿的女孩到他家窜门,他那一双冒着淫欲的眼贪婪地打量着,满脸堆满了变形的邪笑,指着桌上摆的瓜果,挑逗性的戏弄着说:“来,月饼茶,果蛋儿瓜.....”,弄得那姑娘手足无措。第二,会溜官儿。他一见到当官的到来,远远地从心里笑到脸上,当官的也喜欢接近他,每次来都到他家里坐啊,住啊,他也舍得把好吃的拿出来,变着花样做,把他们侍候的舒舒服服,从而当官的也对他大开方便之门。

他大兄哥和领导一疏通,事情很顺利的得到解决。

03

1965年春天,他带着行李辎重和他的老伴儿女远道而来,并在他大兄哥的地片儿上,建起了房子,砌起了院墙,定居了下来。

他的大女儿已出嫁到集宁;他的二女儿17岁,从小有眼疾,曾经找好了医生准备治疗,后因舍不得花300块钱,放弃了治疗。虽然她没上过一天学,但相当聪明能干,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他的儿子和小女儿还在上学,三个子女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话说这个村里有四个大龄单身,其中两个有腿疾,一个没作为,另一个是个文化人,素养较高,为人老实本分,教过十几年书,桃李遍野,很受人们尊尊;在村里当会计。

他们一家的到来,这四个人都想娶他的二闺女做老婆。他心中掂量着这事,一方面早早的把二闺女嫁出去,对自己是一种减负,自己少养活一个人,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财物倾注于自己那个宝贝儿子的身上,以便将来能出人头地;另一方面,他想通过女儿找一座靠山,他的生活经历造就他把金钱和权力看得比什么都重。他思考再三,决定把二女儿嫁给了由大队干部介绍的那个会计。从此,他就可以在村里扬眉吐气了,人们也对他另眼相看了。

04

一进入陌生环境的他,便拿出看家本领(当长工时学得本领)讨好每个人。今天帮这家砌一个碳仓仓,明天帮哪家捏一个泥瓮瓮,对每个人都是笑脸相迎。有时为了讨好别人,不惜拿他的亲人当枪使,而且不止一次地重复着这样的伎俩,这让他的亲人们感到特别讨厌,有时差点为此挨了打。

那是他刚来田家村不久,他和几个乡亲们一起到大六号去干活,有个同村的车倌赶着队里的马车也一同前去,车倌招呼其他人坐着车走了,唯独把他落下了,他只好一个人来回步行了十七八公里,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呀。回村后,来到女婿家,委屈的老泪纵横诉说着路上遭遇。他的女婿是个眼里揉不得半粒沙子的人,当时跑去为他打抱不平,找车倌理论:“队里的车马为什么单单把他丢下步走”?车倌霸道地说:“不想让他坐,怎么了”......就这样,你一言他一语的,最后还动了手,他的女婿为了这事,重重的挨了车倌一巴掌。他却跑到车倌家,批评着女婿,対车倌说着下情话:“因为这么点小事情有什么好闹腾的,再说了,正好我也不喜欢坐车,走走也挺好的,别和我女婿一般见识......”.车倌称赞他是个好老汉。他就不想想这会让他的女婿该情何以堪呢?

还有一次,村中的一个妇女到水井上打水,有三个小孩(其中一个是他的外甥)在旁边玩耍,其中一个小孩在她从井里往上提水的过程中,淘气的把一只破鞋头悄悄地放到他的桶里跑掉了,只剩下他外甥和另一个孩子还在继续玩耍。那妇女发现桶里有破鞋,指定他外甥连骂带打,他外甥家当然不让了,把那妇女让他的几个外甥一通好打。这时,他正骑着高头大马,拉着毛驴从这里经过,不问青红皂白,怒气冲冲的指着他的外甥们大声骂道;“一个一个的,眼睛青堂堂的、睁得莫蓝莫蓝的,看我一会怎收拾你们了”,边说边骑着高头大马离去了。他的外甥们冲着他远去的方向愤怒了好久。如今每次一提起此事,都想把他拉下马狠狠的揍他一顿。他就是靠这样的方式加固他的外部关系的,这当然是后话了。

他渴望权力和靠山,简直削尖了脑袋与领导靠拢。当时正值饲养员盖马厩,会砌窑的只有田大个一人,这时他自动请命,接过来这个活,干活的过程中,领导时不时光顾,受到了领导的夸奖和好评,他也心里美滋滋的,终于和有权的领导套上了近乎,走的更近了。两个人一干就是一个半月,26间马舍马上就要完工了,领导收起了热情的态度,没有一副好脸色,和他接触的次数少之又少。这可把他气坏了,满脸涌满了不开心的皱褶,两手抱着膝盖,脑袋埋在裤裆中不停的呢喃着:“这个人哇......”,也许他悟到了什么,或从中学到了什么。

05

他的二女儿相继生下四个儿子,个个虎头虎脑,活波可爱。他的女婿吃苦肯干,又是做账,又是下夜,工分挣得不少,再加上孩子们都小,人口多,自留地就多,生活过得很富足。他的二女儿隔三差五把蒸好的开花变朵儿的馒头、花卷,一盆盆的给他送过去,也不时地把白面、土豆粉半口袋、半口袋的悄悄拿给他们家,女儿、女婿简直快要把心掏出了对待他呀。他怀着一颗小心心,生怕得罪女儿、女婿,而失去这些物质来源,他实在是穷怕了,就开始和他的老伴儿商量计策把他二女儿的大外甥接过去每天过夜,每年帮着缝制冬季的棉衣(女儿眼疾不会做),今天送个筐子,明天送个泥瓮,有时候帮着砌窑维系着这种表面上热扑扑的关系。

后来他的儿子辍了学,早早的给他儿子成了家;他的三女儿也随意嫁到前旗那边一户贫困的人家,用聘礼来补贴他儿子的家用。

成过家的儿子娶了媳妇后,和他尿不在一个夜壶里,活生生的被赶出了家门,他一时想不开,跑到风回洼树林子中差点上了吊,幸亏了他的二女婿和他的外甥们撒开人马寻找及时发现,才幸免于难。后来他在村东头别人旧址的断壁残垣上建起了简易的两间板板房,算是安顿了下来。

06

他对待亲戚之间以及子女之间都是分层次的,两样看待的。他有4个小舅子一个大兄哥,三小舅人口多家境不好,二小舅家境一般,五小舅靠养羊致富,经济比较宽裕。三小舅家的人到来,放头湿脸的,那表情就像隔夜的焖土豆瓷顽疙蛋,极不欢迎,粗茶淡饭简单打发;五小舅家来人,鞋也顾不上穿,脸上笑容就像开花变朵的馒头灿烂的很,远远地迎上去寡逼话一大堆,油炸糕、净肉饺子盘上碗下的满招待。

有一回过年,三小舅和五小舅的两个孩子相跟随来他家,初一早上拜年,他给了三小舅儿子贰角压岁钱,却给五小舅儿子五元压岁钱,后来三小舅的孩子们很少再来他们家。

还又一次,他小舅孩子们结婚时,他掏的分子钱也相差悬殊;二小舅孩子礼钱20元;五小舅孩子礼钱130元。其实,穷亲戚不会叼走他一分钱,富亲戚也不会多给他一个铜钱,这就是他的人性,就是这样的贱。

1980年,他的二女儿怀有8个月的身孕,当时正赶上计划生育紧张时期,大队妇联三番五次催着做手术取掉孩子,否则就撤去他二女婿的会计职务,他听到不做手术就撤职的事,慌作一团,每天不厌其烦的来到女儿家,做着女儿女婿的思想工作,愁眉苦脸的生怕被撤职失去了靠山。八个月做手术,对大人来说,那是相当危险的,随时都会与死神撞个满怀,他根本不管这些,只要靠山不倒,对于他来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终于,他的女儿在内外夹攻下做了手术,七八寸长的刀口,每到天阴下雨,令她难受的要命,特别是她听到手术台上被取出婴儿(女婴)哇哇的哭叫声,对于一个做母亲的那才是终身的痛。他不管这些,达到目的的他又露出了轻松得意的笑脸。

而他的媳妇在相继生下三个男孩后,于1982年也怀了孕,同样面对计划生育政策,他想尽一切手段,甚至不惜被罚款保全孕婴,足月后终于产下一女婴,他高兴的三天三夜睡不着觉,次年,他又添了一名孙女,在大庆满月的事宴上,从不沾酒的他高兴的喝了个酩酊大醉。这把他二女儿气得够呛,可他女儿依旧很亲他,明给暗送一直持续着,他就这样兢兢战战戴着面具做人度过了改革前的日子

[下部:原形毕露]
01

1982年,农村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家家户户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好事,自食其力,多劳多得;但对于那些文人墨客却不是一个好现象,隔行如隔山,一切都得推倒重来,重新去适应。

这场革命一开始,他就意识到他的女婿对他已没有多大利用价值,并且会成为累赘,开始逐步划清界限或逐步疏远。

大集体刚分开,像牛了骡马了对每家来说都是独立的,像车了、犁啦、镂啦等都是两三家混合的,比如他、女婿、儿子的生产工具酒混合在一起,这也有助于形成一种小互助的局面。当然,他的女婿就和他各具(相互合作)在一起,共同使用牲畜和农具。他看到他女婿在庄户方面笨手笨脚,知道有些地方需要他来指导帮忙,便开始提出一系列像【马关条约】等许多不平等的约定。

首先提出的是忙完一家忙一家,他女婿也没有什么的反对意见,因为那是他的岳父和小舅子。田里的庄稼成熟了,他的女婿带领着他的孩子们帮着把他地里的小麦、莜麦、胡麻、荞麦收割完毕;等到收割他女婿的庄稼时,却都躲得远远地去树林中镂树叶去了,只有他的女婿和外甥在忙乎。

在农村,一般最后收秋的是土豆、萝卜、糖菜等地下作物,他不到凌晨5点夹吼帯骂的把女婿和外甥们赶到他的地里,跟着起犁起来的土豆,他的外甥们穿着露裆的烂棉衣,瑟缩着快速地捡着土豆。他犁完土豆,早早回去了。在秋末初冬的时候,特别是太阳快要上来的时候,那是最冻得时候,常言说:“太阳出工,冻死秋愣”,一点都不假,他的外甥们,一手捂着冻僵的小鸡儿暖和着,一手捡着土豆,坚持着,等到日上三竿的时候,一多半土豆已捡完。这时候,他带着他的孙子,共骑一匹高头大白马,一颤一颤的来了,那种架势就像地主和小少爷,又像侵华的日本头子土肥原贤二进村,优越、凶狠、霸道。下了马,没有一句的问候,只是像奴隶主一样在后面检查着,咒骂着,嘟囔着:这个没捡净,那个没捡净.....。他的外甥脑海中仿佛有一万匹草泥马像他奔腾而去,已恨透了这个老东西了,随后,他的一个外甥把捡好的一筐筐土豆,趁他不注意,挖个坑坑埋掉了,曾经奴性的他,永远也不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弄完了他和他儿子的土豆 ,他霸占着牲口犁他的地,眼看要上冻了,他又怕二次犁地土豆冻坏,又忙着犁他的土豆地;而他女婿的地一垅垅没有犁,土豆也都冻在了地里,他的女儿急得在土豆地里嚎了两天,后来他的女婿到有四坡和姑舅连襟借了牛,把土豆起了回来,才保住了籽种,他的女婿一辈子都记着这个连襟的恩德,经常念叨着:“高旺可是个好人,高旺可是个好人......”

庄稼上场,他的女婿带领着孩子们帮着蒲场、翻场、运草,收粮,帮他谷物进仓;他女婿场面的麦粒被两场大雪覆盖着,他不时出现在场面周边,两只手掌摆出与胳膊相垂直的姿势,一前一后摆动着转悠,显得很轻松、得意、幸灾乐祸。当雪化掉后,他却躲到集宁他大女儿哪里窜亲去了。村里的人们实在看不下去了,以五老汉和田四小为首拿上叉子、木锹、大耙等工具,来到场面,边帮着收场边说:“大杆子这还叫个人唉!......”自此,他女婿一家到现在都记着这二人的好。

第二年开春,在人们的议论声中,他让他的儿子帮着给他女婿犁了一天地,田六小看了一下犁过得地,全是一些门限个愣,由衷的说到;“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剩下的由他女婿自己犁,他女婿没犁过地,不清楚他丈人把拖头打高了,怎么也犁不深,马家村燕红看到帮着把拖头打下来一点,犁出的地很好。他不放心,过来巡视,发现拖头被动了,问明情况后,跳着高高,拍着大腿,发了疯似的大骂燕红:“日了他妈八辈祖宗......”.

就这样,他的女婿种着春犁地,和没有犁过得拔茬地,年景欠收了。从此,他的二女婿苦练内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很快学会了庄户地里所需的本领。

02

他还有一个哄骗小孩的本领,让小孩服服帖帖给他卖命。大集体刚分开,他女婿也分了两只羊,养在了他的圈中。他自己养了30多只羊。其实两只羊的草料一年根本用不了多少,庄稼壳了、杆子了已绰绰有余。他哄骗他的外甥说差得远了,需要大量的拔草、晒草,羊才能吃饱,才能多吃上羊肉。他的外甥利用放学和假期割了很多草,晒干了捆成捆, 码起好大一个草垛,够30个羊吃一冬天。他的外甥每有刮风下雨,舍上命的去保证草不被风吹走,不被雨淋着。有一回刮起了大风,他外甥和他的二女儿一个在下面递着石头,一个在上面接着石头压着草,一着急,他外甥手中的石头滑落,顺着草垛溜下来,正好砸到他二女儿面部,敲掉了一颗大门牙。这样的付出,只为能吃到羊肉,最终他外甥连个羊屁股也没有吃上,还让哄得团团转。

03

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受过苦受过凌辱,这在他的心里是一种缺憾是一种严重的不平衡,想把这一切发泄出去,迫切希望尝试奴役压榨他人的快感,使他丧心病狂;另一方面,他受封建毒害太深了,特别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以至于无法自拔,变着花样,异想天开,实现着他的终极梦。

他的女儿看着自己的四个儿子一天天长大,趁着还有点家底,想给孩子们盖一处像样的房子,以便将来好找媳妇,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他一听,仿佛触动了某根神经,一下跳起来说到:“快不要胡闹了,连个‘劝姐姐’唱不来,还唱‘二进宫’了!”他的儿子不成器,不学好,孩子们学习一塌糊涂,住着他曾经建起了的板板房。他怕他女儿生活质量压倒他儿子,在全村人前脸上无光,所以他这样敏感,自己不努力还压抑打击着他人。他的女儿是一个好强的人,越是打击大,越是动力大,他就是要唱一出“二进宫”。便开始买椽买檩,种麻雇人......,几个月后,齐整整的四件大正房展现在村口,虽然他从中刁难使坏,比如,霸着车不让用,土坯淋雨,怂恿亲戚不要帮忙等,不过也没影响到大局。

他远远的看着他女儿那拔地而起的四间大房,再看看他儿子的那间板板房,一个瞎点点在他心中萌生。他想通过围追堵截,让他的女儿穷苦潦倒逼迫就范。他不止一次的哄劝他女儿,只要把房子和他儿子换住,他会全力帮着女婿打理庄户地里的事情,他以为哄三岁的小孩子了,经历了变故,看了他一年来的所作所为,他女儿已经看到了狐狸的尾巴了。他平时爱听评书,也皮毛性的了解三十六计,因而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上演了一个苦肉计:让老伴儿到赤脚医生那里买上一瓶叫雷密份的毒药,其后打发他的外甥到赤脚医生去核实情况,放出风说,不换房子他老伴随时会喝药轻生,来恐吓他女儿就范。他女儿知道买药会经过一个大井,如果想死,早就跳井了,何必吃药多此一举,他的苦肉计被识破了,没人去理会他,他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04

他的女婿是个文化人,对人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定位,因此,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儿子们都是具有正能量的言行,这是他女婿留给他外甥们最大的精神财富。知识改变命运,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的孩子们一个个聪明好学,品学兼优,令人羡慕。

就在这年的下半年,他的大外甥以高分考住了学校,这在当时整个乡,那是轰动一时,街头巷尾都在夸奖赞美着教导有方,寒门出贵子;而他的孙子学习不怎样,几次要辍学,他希望孙子也能出人头地,不惜花大价钱买上新自行车做鼓励。其实,才地那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好的家庭教育,正确的三观,施展本领的舞台,又要打铁还需自身硬,最终,离开学校成为一个标准平民。与他心目中的少爷相差太远了。他看着他的女婿每次出现在街头,人们簇拥探讨取经,如何教育孩子的话题,另眼高看,他感觉从气势上压倒了他儿子,他嫉妒着,愤怒着,他要把这种不平衡掰回来,一个可笑的阴谋又一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05

他的女儿经历了庄稼欠收、建筑房屋、供子读书等一系列事后,家里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他女儿在他家里遇上了吃饭也吃上一顿半顿,他唆使他的儿子上前夺碗,他儿子因换房不成,怀恨在心,毫不犹豫上前夺了他的碗,他认为:这是他儿子的荣耀,而不是耻辱。那时他的外甥还小,没有找他们算账,他的第一次挑衅成功了。经历了这样一次耻辱,他的女婿决定走亲窜戚借一些粮食来度光阴,他听说后,和他大兄哥骑着毛驴和白马提前告诉亲戚们不要借粮。来孤立他女婿(当然也有的亲戚是不会听他的),并打发他大兄哥过来当说客;“只要不要让你大儿子读书,就会借给粮食......”。那一年,他的女儿家靠着吃焖土豆和多年前的土豆渣压成面熬过来的。

过完寒假,他的外甥没有返校的路费,想和他借点,当年他刚卖了一头猪,20个羊的羊毛,和卖了800斤粮,很有钱,可他找一大堆理由没有借给,那表情是幸灾乐祸的,气得他外甥只好和周边邻村乡亲们去借,同时也做好了提前步行到呼市的打算,他的外甥相信,麻壳里面是憋不死人的。

06

他最怕有亲戚登门,不是因为怕吃怕喝,怕的是人们对女婿和儿子的天壤之别的态度,每次看到亲戚们激情洋溢的讨论风光无限的女婿,和谈论起他儿子时的不屑一顾,他的自尊心大大挫伤,他在想办法为他的儿子提提威信。

他想到了自己集宁的二弟弟马上就要退休了,曾经不止一次跑到集宁当说客,想让自己的儿子过去接班,他的二兄弟也有一个儿子,没有工作,最终白忙活了一回,还是由他侄子接了班。

1986年冬天,他的大女婿和三女婿来他家走亲,他的二女婿看到连襟们到来,也过去一起交流唠嗑,不一会儿,他的儿子也过来了,也不知道他和他儿子嘀咕了点什么,他儿子喝酒当中总是小瞧他二女婿,不递烟,不倒酒,他二女婿也没有计较,后来假借喝醉嘴巴不干净骂上了,这回,他二女婿不干了,和他理论上了,他儿子跳下地拿起棒子打了二女婿一棒。其实他是想杀鸡骇猴,给那两个女婿下杀威棒。她没想有到,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的外甥年底放假归来,听说此事,过去找他儿子讨要说法,话不投机,他儿子被打了,慌忙中,他儿子一边打发他孙子找他帮忙,一边拿起扁担,两腿颤栗干招架。等他袖筒里藏着拐针过来准备参战时,突然他的另外三个外甥各持兵器从四面围了上来,个个像铁塔一般,满脸杀气,他们父子俩那里见过如此阵势,脸色煞白,说话结巴,满脸冒汗,个个吓破了胆......,他的第二次挑衅以失败而告终。自此,他收敛了好多年,这事在全村和亲戚之间流传开来,让他抬不起头来。

07

失利的他总想搬回这一局势,但又不敢妄动,时间一长,好了伤疤忘了痛,他又像乌龟一样,试探性的伸伸脑袋蠕蠕腿,试探着这个世界,看看有没有反应,想达到东山再起的目的。

又四年过去了,他的孙子也都长大了,他想通过他孙子的力量找回四年前的雪耻,机会终于来了,他发起了第三次的挑衅。

年末,他的大女儿带着儿子和儿媳与三女儿和一位远房的亲戚来省亲,因为有新媳妇来,大家不免让她买喜糖之类耍笑,新媳妇掏出一些钱交给他的大孙子买几袋五香瓜子散给大家,在场的有村里人,还有他二女儿。常人说得好:养儿跟种子,种地跟垅子。一点都不假,他的大孙子把买回来的五香瓜子按照他的教唆,一袋袋发给大家,包括村里人和他的二孙子,唯独没有发给他二女儿。他二女儿家的四儿子听说了这件事相当气愤,第二天把他大孙子叫到猪圈,没头没脸一顿猛揍,鼻口流血,然后告诉他挨揍的原因:是没礼貌,不尊重长辈眼中无人。他大孙子狡辩说:“我二姑没有牙,我就没给”。后来他和他儿子过来,看到三个外甥怒目圆瞪杀气十足站在那里,时刻准备杀个落花流水,他们怕了,就像当年汉武帝看到平地冒出来40万手挥蒙古弯刀的铁骑那样,胆战心惊,噩梦连连。悄悄退去,他的第三次挑衅失败的一塌糊涂,他彻彻底底被震慑住了,再没有过轻举妄动过。

08

又过了几年,他二女儿的另外两个儿子也相继考上了学校,也不知他在作何感想,每次都是远远绕开他的外甥,或蜷缩在家里望空兴叹。

这种嫉妒的心理逐渐扭曲了他的灵魂,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变成了一种恨,究竟有多狠,只有他自己知道。

那是年底寒假的时候,他的外甥坐着长途汽车回村了,刚下车,他的老伴远远地接颠带跑,脸上高兴的表情快要将她彻底燃烧,忙不迭地边跑边问汽车旁的七十五妈;“谁回来了, 三猫?二清!(她的在外打工的两个孙子的名字)!”七十五妈慢条斯理回答说:“四不稀罕(她外甥乳名)”,她又提高嗓门急促的问;“谁?!”“四不稀罕!”七十五妈高声回应道。这回她真的听清了,一个猛地急刹车,快速的180度大转弯,脸上喜悦的表情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阴云密布,郁闷的快要爆炸,低着头,迈着碎步,劲走着离去,还不时被脚下的石块绊了两个趄趔,她的外甥感觉就像半夜出门碰上鬼一样,心里很不舒服。

在他的晚年,他好像放下了一切,实实在在的办了一件人事,倾尽其所有,为他的大孙子盖了几间高大整齐的砖瓦房,帮着娶过了孙媳妇,让他狠狠地高兴了几天。 

09

1998年底,他听到他的二女儿的两个孩子,一个要领媳妇回来呀,一个上班工作挣钱了,他病倒了。白天望着天空发呆,晚上盯着窗外不睡,终于在他重孙满月事宴那天,独自一个人睁着眼睛离开了人世,眼睛合都合不上。是什么让他如此的死不瞑目呢,也许是......,也许是......,也许也只是也许,只有他自己清楚

[后记]
01

自他离开了人世,他家里的米呀,面呀,还有那些银元都被他的儿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部弄走了,他的老伴儿一个人独自居住着,他的儿子很少来看望她,并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耍钱、喝酒上,只有他的二女儿三天两头请她过去吃饭,陪她聊天,帮她洗衣服。生活上还不算受罪。

2007年,他的二女儿被她的外甥接到外地去了,他的儿子和儿媳也到外地打工去了,他的孙子闲得时候过去看上一眼,忙的时候也就被淡忘了,他的老伴儿成了没人管的老太婆了,独自受着罪。

02

不久,远在前旗的三女儿把她接了走,过了几天舒服日子,没过多久,他的三女儿因为医疗事故,走到了生命尽头,他老伴儿只好又回到了村里独自过着孤独清苦的日子。那时社会条件很不错了,像这样的老人都有低保,另外还有每月120元/月养老保险和100元/月高龄补贴,在农村生活,应该是满幸福的。

2011年,他的外甥回去看望他老伴儿,只见大白天她围着被子靠着墙坐在炕上,锅头边放着细细的半把挂面,上面荡满了灰尘,显然很长时间了,挂面旁边放着两半块馒头,馒头已经没有一点水分了,上面纵横裂着缝。她告诉她的外甥,她的饭食就是煮一点点挂面、泡点干馒头度日子。堂屋和锅灶旁堆了不少从野地里捡来的野草和蒿子杆,那是她用来烧火做饭的燃料。她看到外甥到来,挪着要下地给他煮挂面,她的外甥劝阻了她,并给她煮了挂面,煮挂面时,那些野草没有干透,燃烧时,满家浓烟滚滚,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做好了饭却找不到筷子,只见她从锅灶处捡起一根蒿杆,揪掉边枝,一折为二,就是吃饭的筷子,看着让人揪心,当年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竟然落得如此悲催,真是时间捉弄人。她的外甥临走为她留下200元钱,希望她过得好一点。

03

2014年5月,传来了他老伴儿西去的消息,大部分人都回去了,只有他的二孙子和他去世时一样也没有回来。

他的灵柩也被起来回来,摆放在院墙底,经过17年岁月的土埋水浸,棺板已经发旧发黑,部分已枯朽了,估计棺材里只剩下一付骨架了,很悲凉,灰暗,使人不由得感慨连连,小人物的慷慨也不过如此!

她的大女儿和人们议论着说,如果二女儿在身边伺候上,或许还能多活几年......,私下也有人反击说,你不也是她的女儿,你为什么不伺候呢,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厚颜无耻。

他的老伴儿就这样走了 ,又和先她17年而去的他走在了一起。享年90岁。

04

作者写了这篇回忆录,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只是写出来人生百态,林子大了,啥鸟都有;时间是最公平的使者,它遵循天道,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人算不如天算;通过回忆,读懂了他二女儿和二女婿的艰辛与伟大,在那样艰难的环境里,坚持不懈地撒播正确的三观,搭建广阔平台,让子女的才华与潜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自己甘当孺子牛。从而以史为鉴,过好生活每一天,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作者简介:香茶一盏,原名李忠英,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爱琴棋书画,品百味人生,擅长用细腻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愿与同道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

©原创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