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旅行社首任社长朱成章先生外孙佟子谦先生访问记

 宣城历史文化 2020-10-31
佟子谦先生访问记


(本文原载《中旅月刊》)

原标题:

中旅开拓者服务大众
闯出一条自力更生的路

——访中国旅行社首任社长朱成章先生的外孙佟子谦

追溯中旅品牌的起源时,陈光甫、朱成章等开拓者的身影仿佛穿越近百年的时光隧道向我们走来,他们的旅游报国情怀、服务大众的宗旨、富有创造力的旅业实践,呈现出中国旅游业创始时的独特风貌,描绘出一条自力更生的闯荡之路。机缘巧合,有机会微访中旅社首任社长朱成章的外孙佟子谦,再忆初心。以下内容为微访实录。
月   刊

先说说您和中旅的渊源,好吗?

佟子谦
我家在北京,我的母亲朱润珍从小在上海长大,她有很多童年的回忆,身边一直保留着她父母亲留下的几张照片, 到她病逝时几张照片已被她摸蹭得褪色边损。尤其她卧病在床的十几年,每次我去看望她时,都会回忆起原在上海家里的情景。她的父亲我的外公正是中国旅行社首任社长朱成章先生(朱舜五字成章,原籍皖泾县张香都五甲竹柯,先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这是我家和中旅最早的渊源。

月   刊

您到上海档案馆查阅了很多中旅社的数据。陈光甫先生为什么要创立旅行社,旧址在哪里?筹备旅行社的任务为什么交给您的外祖父朱成章?

佟子谦
2011年我应聘担任美资ATIEVA 公司上海公司的高管,有机会在上海多待几天,就利用周末去往上海档案馆,根据已掌握的一些线索,查找与外公朱成章先生有关的档案资料。
从档案和我收集到的资料中,了解到1923年8月15日,位于上海市宁波路9号一幢老式洋楼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新部门上海银行旅行部在总行国际部宣告成立,它便是日后的中国旅行社前身。
1924年1月,旅行部搬离总行国际部迁到四川路420号,独立门户,并以五角红星为该部标志。五角红星标志,这是中国旅游史的一个见证。旅行部成立后,提出“发扬国光、服务行旅、阐扬名胜、改进食宿、致力货运、推进文化,以服务大众为己任”,这种崭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据陈光甫自述,他创办中国旅行社的初衷“不过是‘与人方便’的一念之间而已”。但是最直接促使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动因之一是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某一天的下午2时,陈光甫先生在香港一家外资旅行社购票,柜台内的营业员只顾自己闲聊,将他晾在一边达十几分钟之久。陈光甫只好悻然退出,“一方面觉得她不该如此无礼,同时也更觉得我们自己需要创办一个旅行社的迫切。”(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陈光甫与上海银行》第224—226页)这件事激发了他创办旅行社的决心,坚定了通过创办旅行社来服务社会的信念,以改善社会不如人意之处。

在《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登载的“(民国)十八年一月五日陈先生在银行公会与中国旅行社同人聚餐演辞”中说到,“再次为旅行部,全国银行,无人愿办,余与朱成章兄协议创办”。可见,在筹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这件事上,陈光甫先生与朱成章先生进行协商讨论,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陈光甫决定要在上海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将筹备的任务交给了时任总行副经理兼虹口分行经理朱成章。朱成章受命后,最初就在虹口分行内进行设计。朱成章受陈光甫之托着手筹备成立旅行部之初,准备从西方出版物中寻找有关旅行社的文章,作为办旅行社的借鉴,但找来找去,仅在一本论述铁路运输的著作里,找到一页多篇幅谈论这个问题,没多大的帮助。取经的路既然走不通,朱成章决定闯出一条自力更生的路来。(《宣城历史文化研究》475期叶彩霞、吴小元《中国旅行业的开拓者朱成章》)
1927年,陈光甫决定将旅行部从银行中分出来,从6月1日起,改名为“中国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确立后,即成立董事会,推陈光甫为董事长,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经理朱成章改任中国旅行社经理。至此,第一家中国人创办的旅行社,终于宣告成立。
1927年8月16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特拨出资金5万元,以旅行部为基础成立中国旅行社,英文名为China Travel Service,它是上海银行的独资企业,按公司登记手续办事。中国旅行社组成董事会,第一任董事长由陈光甫亲自担任,后改由庄得之充当。朱成章担任中国旅行社的第一任社长。
1928年1月,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向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申请登记注册后,南京政府交通部向新成立的中国旅行社颁发元号旅行业执照。

月   刊

朱成章是中旅社的第一任社长,被称为有中国特色的旅行业开拓者,请您谈谈他在中旅社创建时期的作用。

佟子谦
1923年5月30日后,陈光甫立即委任当时担任上海银行副总经理兼虹口分行经理的朱成章负责旅行部筹备工作,并聘请在交通管理方面造诣颇深的沪宁铁路管理人员庄铸九协助。很多文章也都写到因庄铸九先生曾是沪宁铁路管理人员,所以中国旅行社初期代办铁路车票利用了其关系。而殊不知,朱成章在到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之前,曾是沪宁、沪杭甬路局的总务处长兼代局长,在铁路客运及票务方面精通业务,两路同人关系极好。
1923年7月23日,陈光甫即任命总行副经理朱成章由代理虹口分行经理改兼总行旅行部经理。“在朱成章的规划下,中旅社的业务,大致有客运、货运、旅馆、游览、出版五大类,为旅客解决行、住、吃、看等问题, 中旅社思路超前,在为旅客提供最佳服务的同时,还力求扩大服务面,博社会之信誉,因而其业务范围十分广泛,超出了当时在中国的所有外商旅行社。”(见《中旅》月刊2007年9月期,《朱成章:有中国特色的旅行业开拓者》)
关于朱成章在中国旅行社的作用方面,在《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登载的“十八年一月五日陈先生在银行公会与中国旅行社同人聚餐演辞”中说到,“朱成章先生主持旅行社,迄今五年,观历年成绩比较,足证管理得法,进步迅速,顷聆宏论,倍感欣幸。”同时,还把朱成章比作中国旅行社这艘大船的船主。陈光甫曰:“余今莅会,有一种感觉,参与此会,犹如参加轮舶之下水典礼。旅行社犹船舶也,舱甲器具与其他所有应用设备,概已齐备,其待吾齐之为大副二副管舵司机者,掌管全船事务,下黄埔出吴淞,乘风破浪,驰驱海洋,一显吾人好身手耳。朱先生船主也,南铖已具, 标准已立,欲达最终目的,全赖诸君努力,诸君其自问,对于所掌职务,能胜任否?”
《中旅》月刊2007年9月6日,刊登的李远荣文《朱成章:有中国特色的旅行业开拓者》中最后写道“中旅社创办初期,能有此成绩,与中旅社社长、总经理朱成章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朱成章虽是留洋学生,但他不祟洋,而是洋为中用,走自己的路,成为有中国特色的旅行业开拓者。”

月   刊

“服务旅运,发扬国光”是中旅社创立的宗旨,朱成章又是如何践行服务顾客为上这个理念的?

佟子谦
“服务旅运,发扬国光”是中国旅行社的创立宗旨,为此作为创办人之一和实践者的朱成章先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中国文史出版社《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 蔡墨屏、潘泰封所著《陈光甫的思想和企业简析》一文中写到,“他的亲密伙伴朱成章,在帮助他创办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时,不顾自己是留美学生和银行副总经理的身份,穿着招待员制服,上车站码头接客。”
在《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75期,叶彩霞、吴小元所著《中国旅行业的开拓者朱成章》一文中写到,”朱成章自己也是事必躬亲。他曾身穿招待员制服亲自上车站迎送旅客,藉以研究顾客的需要和心理,以督促和改进招待员工作。“他经常说”售票事小,关系极大“。”朱成章首先做的是吸引顾客上门。旅行社在刊物上刊登开业广告,并采取措施,使旅客乐于在旅行部买票,乐于请旅行部解决旅行中的一系列问题。设置了灵活的用人制度:实行请进来。例如发售火车客票的账目,请铁路会计处的人来部协助,等到自己的行员能单独操作后,再让他回路工作。代理外国的邮船公司业务,最初是在邮船公司中物色可靠人员来部工作,后来又派人到船上实习一段时间再回部工作;还有部分员工是上海银行训练班的学员,因经常受‘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观念熏陶,具有较强的服务道德理念。

在《百年港旅之成长历程》里提到,“业务开展伊始就以服务为先⋯⋯也有一些从欧美等国回来的旅客,他们认为,既然有中国人自己办的旅行社机构,便委托他们办理一切事宜。如开幕日,有李、蔡二人来购买上海经伦敦至纽约的全球联运票。当时该部没有这种客票发售,但又不想失去主顾,便由朱成章经理自己驾车到英商通济隆公司购买有关客票后, 再转卖。由此可见初期经营多困难。”

月   刊

我们都知道,朱成章的另一贡献是创办《旅行杂志》,能讲讲这个杂志吗?

佟子谦
《旅行杂志》是中国第一种旅行类杂志,对中国近现代旅游的提倡和旅游事业的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民国初期的出版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是研究近代中国旅行史与旅游类杂志的重要参考数据。
《旅行杂志》1927年3月至1928年12月是杂志的初创阶段,1927年3月在上海创刊。
起初,杂志的一切事务都由中国旅行社的总经理朱成章先生总其成。但随着《旅行杂志》销量的增加,事务也开始日渐繁杂。不久,中国旅行社成立出版部,分设编辑、美术、广告发行、印刷等项。中旅的庄铸九出任出版部部长,总其大成。赵君豪(原《申报》编辑)为总编辑。
《旅行杂志》1927年第一卷春季号(创刊号)刊载了董事长陈光甫的《发刊词》、总经理朱成章的《旅行部缘起》。朱成章对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建立的缘由、《旅行杂志》创办的缘由及服务宗旨进行了阐述。“今更刊行旅行杂志,登载关于旅行之事件。凡能为旅客某一分利益者,靡不竭全力以赴之。本部志在服务,适应社会需求,凡兹所举,尽其大者,语云,其始也简,将毕也巨。本部规模未备,发扬光大,偶有待于异日,当代君子, 幸进而教之。”

月   刊

您一直心系中旅的发展,对中旅品牌的焕然一新有什么看法?对中旅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佟子谦
我在2010年担任某投资集团能源投资公司总工程师时,借公司年会期间旅游香港之际,曾前往位于中环干诺道的中旅集团公司,通过前台联系《中旅》编辑部,但被告知相关人员出差,只能作罢。后来我通过电子邮件与《中旅》编辑部联系,主编王玉华热情和我沟通,并邮寄每期《中旅》杂志给我。
近些年,随着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更多的人见识祖国大好河山、文明古迹、历史留痕,也有很多人游览世界走出国门。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我欣喜地看到港中旅集团到中国旅游集团的发展,看到了一艘旅游航母的下水,行驶在世界旅游的的航程上,勇往直前。去年11月7日,中国旅游集团正式对外发布新版品牌标志LOGO,从1928 年我外公时的五角红星的标徽到现在镂空五星,传递“传承、活力、陪伴、包容、质量”五个关键词,将当年创建中国旅行社的“服务”初心发扬光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祝中国旅游集团在满足人们美好旅行生活的道路上更加行稳致远。

佟子谦与母亲朱润珍

您还可以阅读

中国旅行业的开拓者朱成章

民国旅行家眼中的宣城

民国著名出版家——汪孟邹

民国老照片:绩溪才女与梁实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