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卒中日| 控制上游危险因素,有效管控卒中

 学到老图书馆nd 2020-10-31

中国卒中防治面临巨大挑战。2018年,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亡原因,造成157万人死亡,位列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之后。据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估计,中国是全球卒中终生风险最高的国家,从25岁起,卒中的终生风险高达39.3%。

今天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医体融合,预防卒中”。天坛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卒中学会会长王文志教授表示,对于卒中的预防,增加体育运动的同时,还应强调对于上游危险因素的管控,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卒中的发生风险。

INTERSTROKE研究表明,约90%的卒中发生归因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其中我国94.3%的卒中发生归因于10大危险因素。本文整理了本届天坛会上关于高血压、胆固醇、心房颤动三大危险因素管控相关专家的主题演讲。

高血压

INTERSTROKE研究显示,在10大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卒中发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PAR接近50%。

中国50万人群研究发现,随着血压的升高,卒中风险也显著增加。收缩压为120-180mmHg的范围时,收缩压水平每升高10mmHg,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30%,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68%。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勇教授表示,基于我国卒中患者降压治疗的临床需求和特点,药物选择应在以下三个维度注重“量体裁衣”。

高血压达标与卒中风险

卒中风险与降压目标管理密切关联,与理想血压(120/80mmHg)相比,非理想血压可使卒中风险明显增加。

2018年一项Meta分析共纳入了74项独立研究,结果显示,当基线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时,降压治疗能降低死亡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当基线收缩压在160mmHg以上时,降压治疗能够显著降低31%的卒中风险。

一项纳入19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与理想血压相比,血压120-129/80-84mmHg时可使卒中风险增加44%,130-139/85-89mmHg时可使卒中风险增加95%。

关注平稳降压和药物对脑灌注的影响

卒中患者血压的平稳性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方面,降压不足或过度均可对脑血流产生不利影响。血压变异性越大对脑灌注的影响越大,卒中风险越高。

ASCOT-BPLA研究显示,在SBP<142.8mmHg的患者中,随访间血压变异性是卒中的强烈预测因子。ACTION研究显示,随诊间血压变异越大,卒中风险越高。SMART-MR研究显示,血压>140/90mmHg可降低脑血流量,另一项研究显示收缩压<125mmHg时,可降低海马的血流量。

药物选择兼顾我国高血压的疾病特点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比例高,血压波动和昼夜节律紊乱较常见,高钠摄入和盐敏感也是我国高血压人群的普遍特点。

降压能够降低卒中风险是明确的,但仍不明确将血压降低至何种程度获益最大。

不同指南对卒中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推荐目标值不同。2017AHA/ACC指南推荐<130/80mmHg,2018ESH/ESC指南推荐收缩压为120-130mmHg,2018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140/90mmHg,2020ISH指南推荐<130/80mmHg,老年患者可放宽为<140/90mmHg。

降压药物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利尿药、ACEI、ARB和CCB。适合我国卒中患者的降压选择是以CCB为基础的自由联合方案。

高血压患者管理流程:

胆固醇

2016年发表的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LDL-C每下降1mmol/L,主要血管事件可下降25%,LDL-C每下降2mmol/L,主要血管事件可下降45%。且基线LDL-C水平越高,强化治疗获益越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李焰生教授指出,应积极的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采用药物包括他汀或非他汀药物,尽可能的降低LDL-C水平,药物选择应依据患者的卒中风险而非胆固醇化验值。

ASCVD极高危是指多个重要事件或有单个重要事件但伴多个高危状况。如下图:

2018AHA/ACC胆固醇临床实践管理指南推荐:

一级预防:

1.临床ASCVD者,强化他汀或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以降低LDL-C。LDL-C降得越低,风险越低。最大耐受他汀治疗使LDL-C下降≥50%。

2.极高危ASCVD者,用LDL-C阈值70mg/dl(1.8mmol/L)来考虑在他汀基础上增加非他汀药物。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基础上加依折麦布以达到70mg/dl以下,若未达到,则增加PCSK-9抑制剂。

3.严重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大于4.9mmol/L)者,无需10年风险评估使用大剂量他汀。若仍然LDL-C高于100mg/dl,则增加依折麦布,仍然高则再加PCSK-9抑制剂。

4.40-75岁DM者,无需10年风险评估,使用中等剂量他汀。若为高危者,如有多种危险因素或50-75岁,可考虑大剂量他汀使LDL-C下降50%。

5.10年风险≥7.5%、无DM但LDL-C大于70mg/dl者,可充分沟通后给予以中等强度他汀治疗。若有风险促进因素则他汀治疗好。如不确定危险状态,可考虑用冠状动脉钙(CAC)来提供特异性。用他汀使LDL-C下降30%,若风险≥20,则下降50%。

6.10年风险为7.5%-19.9%但无DM者,有风险促进因素则倾向于使用他汀。10年风险5%-7.5%者,有风险促进因素倾向于他汀治疗。

8.10年风险为7.5%-19.9%、无DM、LDL-C为70-189mg/dl者,若无法确定是否他汀治疗,可以测量CAC。若CAC为0,则不用他汀,除非有吸烟或DM或早发ASCVD家族史。CAC评分为1-99者,倾向于他汀,特别是55岁以上者,CAC评分大于100者要使用他汀。

二级预防:

1.75岁及以下的有临床ASCVD者,必须使用并维持强化他汀治疗,使得LDL-C水平下降≥50%(Ⅰ类推荐,A级证据)。

2.对有临床ASCVD者,若有强化他汀治疗禁忌或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则应使用并维持中等强度的他汀治疗,使得LDL-C水平下降30%-49%(Ⅰ类推荐,A级证据)。

3.对有临床ASCVD且为极高危者,可考虑PCSK-9抑制剂,最大的降低LDL-C耐受治疗包括最大剂量的他汀和依折麦布治疗(Ⅰ类推荐,B-NR级证据)。

4.对于有临床ASCVD且为极高危者,且已接受了降低LDL-C最大耐受治疗,其LDL-C水平仍然70mg/dl以上或非LDL-C水平100mg/dl以上,在充分沟通疗效、安全性和费用后,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Ⅱa类推荐,A级证据)。

5. 对于有临床ASCVD且为极高危者,且已接受了最大他汀耐受治疗,其LDL-C水平仍然70mg/dl以上,可考虑使用依折麦布(Ⅱa类推荐,B级证据)。

2019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LDL-C越低越好

1.对于二级预防,推荐LDL-C较基线下降至少50%且LDL-C靶目标为1.4mmol/L(55mg/dl)(Ⅰ类推荐,A级证据)

2.对于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极高危人群一级预防,推荐LDL-C较基线下降至少50% 且LDL-C靶目标为1.4 mmol/L(55mg/dl)(Ⅰ类推荐,C级证据)

3.对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极高危人群一级预防,必须考虑将LDL-C较基线下降至少50% 且LDL-C靶目标为1.4 mmol/L(55mg/dl)(Ⅱa类推荐,C级证据)

4.对有ASCVD病史且首次事件后2年内再发者(不一定两件事件临床类型相同),接受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治疗,LDL-C的靶目标是1.0 mmol/L(40mg/dl)(Ⅱb类推荐,B级证据)

5.对高危者,推荐LDL-C靶目标是较基线下降50%以上且低于1.8 mmol/L(70mg/dl)(Ⅰ类推荐,A级证据)

6.对中危者,应考虑LDL-C靶目标是小于2.6 mmol/L(100mg/dl)(Ⅱa类推荐,A级证据)

7.对于低危者,可考虑将LDL-C靶目标是小于3.0 mmol/L(116mg/dl)(Ⅱb类推荐,A级证据)

心血管病的预防目标:

心房颤动

过去10年,随着强化干预措施的开展,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显著下降,使大动脉疾病和小动脉疾病引起的缺血性卒中/TIA大幅降低。但是2002-2012年心源性引起的缺血性卒中/TIA比例从23%升高至56%。

2015年Stroke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房颤相关卒中残疾率高达91.5%,良好功能结局的(mRS≤2分)比例仅为44.4%,随访至5年时存活的患者中良好功能结局的患者比例仅为14%。

我国房颤相关性卒中可能存在明显的漏诊。一项纳入32个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在脑卒中和TIA人群中,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对亚临床房颤的总体检出率约未11.5%。ASSERT研究发现,随访2.5年亚临床房颤发展成症状性房颤的风险比无亚临床房颤者高5.6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莉教授指出,房颤相关卒中发病率高,危害大,一级预防是降低发病的关键。不同类型的房颤对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与房颤负荷相关,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可依据基础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和持续实践综合评估,个体化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替代传统抗凝药(NOACs)具有显著优势,对于非瓣膜性房颤仍为首选。对于心源性相关卒中二级预防应首选抗凝治疗,NOACs抗凝相关的出血可使用相关的抑制剂逆转。启动抗凝的最佳时间目前尚无确切结论,可参考1,3,6,12原则。

《2019年AHA/ACC房颤患者管理指南》更新要点:

  1. 艾多沙班已经加入到NOACs的队列,可用于卒中预防。

  2. 除了中度至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植入机械心脏瓣膜者,均建议NOACs优先于华法林。

  3. 使用抗凝药物的决策不应该受到房颤为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的影响。

  4.  应在开始NOAC治疗之前监测肾功能和肝功能,并且至少每年监测一次。

  5. 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分,女性≥3分,肌酐清除率<15ml/min或透析的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或阿哌沙班进行口服抗凝治疗是合理的。

  6. 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或紧急手术时,推荐使用Idarucizumab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作用。

  7. 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时,Andexanet alfa可用于逆转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抗凝作用。

  8. 对于卒中风险增加、存在长期抗凝禁忌症的房颤患者,可考虑经皮左心耳封堵。

  9. 对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且有症状的房颤患者,房颤导管消融以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衰住院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10. 对于接受过冠脉支架置入术、有风险的房颤患者,双联治疗(氯吡格雷+利伐沙班15mg/d或达比加群150mg bid)是合理的,与三联治疗相比可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11.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房颤患者,建议减重并进行危险因素干预。

  12. 对于隐源性卒中且外部动态监测尚无定论的患者,植入心脏监护仪对于监测亚临床房颤是合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