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瘀通道,引阳入阴,治疗顽固性失眠66例疗效观察

 事事平心 2020-10-31


第 1618 期

作者 / 1李全香2张红旗1山西省襄汾县中医院2山西省古县医疗集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或“不得卧”“目不瞑”,是一种难治性的见病,它既可以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年迈体虚。病机总属阳不入阴,阴阳失交。《辩证录》云:“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肾也”。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祛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笔者从医二十余年,反复研究,治疗上百名失眠患者,对于顽固性失眠患者从“淤”着手,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血府逐瘀汤若神”,运用交泰丸引阳入阴,活血祛瘀药开道,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6例患者均属于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医门诊病人,其中39例为女性,27例为男性,年龄40-80岁之间,病程6个月至10年。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十版》: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③本病症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①患者主诉失眠,如难以入睡,易醒易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或醒后不适等。②社会功能受损及引起苦恼,包括早上或整个白天不够清醒,或不能恢复充沛精力,白天感到疲劳或想睡,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工作或学习能力,关注失眠及担心失眠的后果,并由此产生苦恼。③失眠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④不是由各种精神神经和身体障碍所致。

多导睡眠图、脑电图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诊断不寐的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失眠的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①一过性失眠。②生理性失眠。

1.5 治疗方法

2 结果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睡6-8h),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治疗结果:66例患者均停服地西泮、阿普唑仑等镇静催眠药。治愈58例,占87.9%。好转8例,占12.1%。服药最少6剂,最多60剂,平均28剂。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