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课堂959 || 孩子屡教不改?也许你忽略了这一个真相

 xiaotunwh 2020-10-31

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句话很流行:真正起作用的并非你怎么教孩子,而在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榜样作用,以身作则,这是我们常听的道理。若不是在孩子身上看到这个神奇的力量,我对于榜样的作用一直是无知无觉的。

-1-
孩子因你而不变

生而为人,我们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从体验中学习。

真正的学习是整个身心都在发生的体验,是一种潜移默化。

所以,孩子常常听不进你怎么说,而在体验着你怎么做。

因为你的做法,让他的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的打开了,如海绵一般的全然吸收着,那是最为深刻和牢固的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曾在书里写了这样的故事:一位护士对一位身患癌症,终日以泪洗面,悲观绝望的女人说了一句话,使得这位病人从此打足了精神,开始积极面对病痛。这句话很简单,就是:“为你的孩子做个榜样吧。”

这句话让她意识到,如何面对死亡不再是她一个人的事,此时保持优雅,认真过好每一天,是她可以留给后代最好的馈赠。

无论你告诉孩子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有多重要,都不如亲自去示范。

我们常常为了改变孩子费尽心思,结果要么就是跟孩子展开斗争,气到吐血。要么无奈放弃,抱怨连连。

却疏忽了这一点,你用“改变孩子”来解决问题,正是向他示范了如何解决问题。

当我们对孩子说要坚强乐观点,那么我们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这样的吗?当我们对孩子说要勇于突破,那么我们害怕时,是这样的吗?

在影片《少年的你》中,一位女生因为欺凌同学而被退学,她父亲来到学校,气得一拳就把女儿打倒在地。

可见,这女孩平时在家也没少挨打,那么她在学校的行为也就不难归因了。

此后,每当我为孩子的问题担忧时,就会看看自己。有意思的是,每次都百发百中。

比如,我嫌孩子做事拖延。然后,我发现我遇到困难时,也倾向于拖延。当孩子向我求助时,我总是对他说:“等一等哦。”这不也是在向他示范拖延吗?

比如,我总怪他不爱看书,希望他养成阅读的习惯。

再看看我自己,曾经那个嗜书如命的我,虽然案头依然书香缭绕,但极少有时间去拿一本书认真来读了。那么在孩子眼中,难道不是手机更有魅力吗?

于是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启示:接纳现状,改善自己。

-02-
批评的本质,是自我批评

如果孩子学习的是我们,那么孩子的缺点也是我们的缺点。我们对孩子的批评,也等于在自我批评。

有一对父母带着念初一的儿子来咨询,妈妈描述孩子在学习上有“畏难”心理,遇到难一点的题目就不肯做了,或者是遇到考试不理想,就不再愿意接着努力了。

我问她:“你遇到困难时是什么态度?”她说:“我是越挫越勇型的,这孩子一点不像我。”

然而,当她说到面对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她如何小心翼翼地避免冲突,如何不敢多说一句话的时候,我又想到了“畏难”这个词。

家长有时觉得孩子身上的缺点完全不像自己,而是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其实,孩子只是反映着真实的你。

过于上进的你,可能在抵御着自己内心深处渴望懒散放松的一面。过于积极乐观的你,可能在掩盖着内在真实的悲伤。孩子学习到的,总是真实的你。

于是,我们会看到,爱发火的家长也会有脾气暴躁的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多半也有着同样不自信的父母。

于是,当看到孩子自卑、懦弱,受人欺负时,你指责他或为他担忧,但问题还在继续着。那么有没有想过,你能为自己的信心做点什么?

《少年的你》中周冬雨饰演的陈念,面对同学的欺凌,一再忍让,任由雨点像拳头一般打在自己身上。看的观众席上的我恨得牙痒痒,心疼的同时也为她的懦弱愤怒,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打回去?

但看到她的妈妈,我就明白了,妈妈为了躲债,选择了逃避,居然任由未成年的女儿一个人在家面对愤怒的追债者。陈念对于暴力的态度完全翻版着她的妈妈。

所以,在质问孩子为何不打回去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面对成年人的世界,你有力量吗?

你有,孩子自然就有。

诚然,很多时候,我们的确难以做到,多年的习惯和模式很难改变,人也无须是完美的。即使想要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自我鼓励。

如果我们无力改变自己,又不能接纳自己,内在就会很冲突,会产生焦虑、愤怒等一系列情绪、以及情绪化的行为。对孩子,我们就会忍不住批评、打骂、过度控制等等。

我们在做的,其实是对自己表达担忧,对自己表达愤怒而已。但这样除了让孩子和自己感觉更糟糕之外,没有什么任何帮助。

-03-
放轻松,做情绪成熟的自己

当我意识到,我才是孩子问题的源头之后,我对改变孩子几乎完全放下了。

如果我依然如此,孩子也不会改变,那么我只会陷入焦虑和愤怒之中,不但白白受苦,还伤害了我和孩子的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老师说的好:“面对问题,我们只有两种选择,拒绝或者接受。”

拒绝简单,几乎是我们的第一反应。可结果就是带来一系列情绪化思考和行动。我们的情绪年龄依然只有2、3岁,无从成长。

接受谈何容易,我们常说要自我接纳,可是我们也常痛恨自己的弱点,讨厌自己某个时候的样子,我们的批评都在表达着拒绝。

自我接纳,其实不是认命,而是一种允许和认可。

允许自己正处于某个阶段,刚刚起步抑或是深深低谷。允许带来的是负面能量的消散,让情绪从焦虑、愤怒中回到平和自在。

允许带来的是耐心和鼓励,当你在平和之中,再来看待这个问题,会有不一样的视角和力量。那么随之而来的,才是真正的改变。

允许,来源于心平气和。而平和,又带来更多的接纳。

当我们对自己更有耐心,更会鼓励了,不就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了吗?

拨开重重被情绪遮蔽的浮云,你会看到平和在你之内,智慧在你之内,力量在你之内。

就像孩子一样,它们本来就在你的口袋里。

这是最好的你,也是孩子最需要的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