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二老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174期

一爿小店,有张茶桌,小本生意,夫妻还算忙活。

店前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有对70多岁的老两口,几乎天天从门前经过,有说有笑,让人羡慕。如果店里不忙时都会目送他们很远。

老公发现我的举动问我;看什么,想什么呀,是不是想起咱爹娘了?是的,因为他们和父母的年纪相当,很自然就会想到。如果父母长期都这么健康,该有多好。

我们结婚32年了,婆婆公公几个字从没有说过,“爹娘”一直这么亲切地叫到现在。

最初见到二老,印象深刻。爹精明开朗,笑容满面;娘朴实善良,待人亲近,让我虽有拘谨又感觉到家人的亲切。我们家当时住在徒骇河南岸,爹在村里负责,经常骑自行车去乡里赶集开会,要经过好几个村庄。进了村子,爹每次都是步行走过,见到老少爷们总是笑呵呵地打着招呼。

当时我不理解,心想这样多累呀,后来才明白老爸的苦心。让我们体会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娘视力一直不好,但没有影响照顾这个家。四个儿女穿的新旧不说,总是干净整洁,大家回到家准有做好的饭菜和冷好的白开水。那时生活虽不富裕,但老娘却还是包饺子、包大包子给我们解馋。天热时为了让我们消暑去火,擀面汤给我们吃。这么多人的饭,把娘累得满身是汗,大面板、大锅面、娘流汗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那时爷爷奶奶健在。每每做好吃的,娘总是先让给爷爷奶奶送去,我们会争先恐后地去完成1公里的路程。

娘没有串门的习惯,做完家务就忙着为家人做鞋、缝衣。村里有出嫁姑娘的,也会让娘做棉衣。因为她的视力不好,我们不让她做。可她总是说:“人家让做是瞧得起咱,不就是一件棉袄吗,谁用不着谁呀,还能累着?”

娘不善言谈,用她的实际行动教育我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默默地传授着持家做人的道理。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别说没钱,就是有钱想买点商品都困难。一个家娶了媳妇就难了当家人,娘也不例外。幸亏我爱吃面条,不定啥时就能吃上一碗热面,现在想起仍唇齿留香。老公在家是老大,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爹娘不拿我当外人,还特别疼我。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爹买回苹果,挑一个最大的给了我。我赶紧接在手里,心里热乎乎、沉甸甸的。我一直把苹果保存着,闲了闻闻那苹果的香味,宁是不舍得吃,最后给放坏了,好心疼。

为了尽快让我融入这个家,爹娘和弟弟妹妹都在用心。当时我就意识到,自己在娘家虽然是两个哥哥的小妹,走进这个家就要帮着老公慢慢挑起这个家的担子。

爹娘也有偏激的时候,总归不是一代人,但出发点是好的,没有因为我是媳妇就当外人,该疼就疼,该训就训。有时心里不快一闪就消失了。

多年以后,妹妹弟弟均已成家。一家人虽没成就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遵循爹娘教诲,安分守己,勤劳善良,团结和睦,也还平安健康。爹74岁了,还带着10多个人搞土建工程,娘在家做做家务,听听广播,给我们当家。几代人围在爹娘身边,亲亲热热,一团和气,爹娘辛苦并快乐着。

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留恋与爹娘、弟弟妹妹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时光。爹娘给了我们太多的爱和期盼,并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着我们,赢得了子孙的尊重和爱戴。爹娘有苦,也有累,自己能做的从不打扰我们。作为长子长媳,因为有店面对爹娘照顾不周,很惭愧,对不起他们。以后会抽空和弟弟妹妹一起,让家热闹起来,陪伴二老幸福度过晚年。

家有二老是个宝。有爹娘的呵护,我们永远都是幸福的孩子。


作者的公公婆婆

作者:颜丙红,滨州沾化人,在滨州有一家个体商店,有空喜欢喝茶,看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