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麻大湖苇编工艺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179期

麻大湖的金秋(作者:孙宏君)

我的家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麻大湖畔,这里有绵延数十公里的生态芦苇湿地,四面环水的独特地理位置,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以此闻名于鲁北地区。因为湖中盛产芦苇,而造就了湖区老一辈人对苇编工艺的开发和传承。芦苇有极好的柔韧性,正好利用编织,在我们湖区百姓家中,苇编用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苇编盖垫

盖天也称盖垫(圆形苇编),可谓是常见的苇编制品了。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片的,另一种是合片的。扁平的编织工艺使得盖垫即密封又透气,主要用于农家蒸馒头时盖大锅用,也常用于多层盖笼屉的顶层用。因为不起露水,所以蒸出来的馒头也特别的好吃。 

以前的湖区是没有自来水的,所以家家都有一两个盛水的水缸,而这苇编的盖垫正好做为水缸的防尘用具。

水瓮盖垫

应用最广泛的还有苇编的筐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橫编的,另一种是互交眼的。尤其是这互交眼的筐子,每个筐眼都像镶在上面的八角星,外观特别漂亮,但编织工艺极其复杂。一般选用大小均等的芦苇编织,大小均等是为了从外观看不至于粗细不一不美观,然后是将芦苇用特殊的工具三眼椽子,将芦苇从中间穿成三股,最后是用交错编织的工艺编成。编织成型后,用藤条做好把手,一个崭新的互交眼筐子便做成了。虽然说说很快,但在记忆中,一个编筐好手一天最多编一个。

苇编制品:筐子

筐子在湖区家中主要用于农家赶集买菜使用,也常用于存放馒头。以前湖区百姓家中,为了防止老鼠啃食馒头,一般都会用一条绳子拴上钩子悬于房梁上,将这“干粮筐子”高高挂在上边。筐子也常用于田间劳作时送饭用。虽然筐子使用广泛,但也是有禁忌的地方,在湖区祭祀上坟时一般不会用筐子的,因为“筐”即为“诓”之意。后人为了表示孝顺,所以上坟时不会有人提筐子去诓祖先的。

苇编制品:苇席

在众多苇编制品中,应用最广泛的当数苇席了。以前在鲁北地区家家都睡土炕,苇席便是这土炕上必不可缺少的用品了。苇席不仅仅是用于铺炕,在农忙收获时还常用于晾晒粮食。以前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泊油路,为了防尘,晾晒粮食时,苇席也是不可缺少的用品。

作者的三伯在穿

正是这种广泛的应用,湖区老一辈人将这编席作为家中的副业。农闲时节,编席、卖席便成了当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编席不像盖垫这么简单,编织面积大、程序多、耗时长,是编席的主要难点,一般程序为选苇子、穿蔤子、压蔤子、编席、折边等程序。选芦苇要首选拇指粗的拔杆(头号芦苇),接下来便是用镰刀子将芦苇一根根劈成两股,将劈好后的芦苇放在场院的平整地面上,用石掍来回碾压,这便是湖区所说的压蔤子。蔤子压好后,便可以编席了。编席的要领很多,只有学会了老辈人传下了的编席口诀,便学会了编席。记得老人们编席的口诀是:“拾二压三勤托四,大纹离不开构牙子。”虽然很精简的一段话,却是湖区几代人总结的编席要诀,现在已经很多人不知道了。

压蔤子的石掍

各种程序完工后,一张新编的苇席就竣工了。虽然别的县区也有芦苇,但特有苇编工艺,在方圆百公里内,唯有博兴麻大湖的苇编制品,在周边县乡大集上畅销不衰。

麻大湖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也是鲁北著名的鱼米之乡。湖中盛产各种鱼虾,所以苇编的渔具也各式各样,其中有种常用的捕鱼工具当地人叫大体形状为葫芦形,其中还有一层小一号的夹层,而正是因为有这种夹层才起到了锁住鱼的作用。

芦苇制品:蒛

蒛一般用于沟边设捕,也用于泼鱼(捕鱼的一种方法)时拦鱼。这种渔具因为是苇编工艺,既能透水又能锁鱼,所以在泼鱼时用草将其出口堵住,放在泥坝上用来防止鱼被意外泼出去。

苇编制品:苇筛

除蒛以外,还有很多的苇编盛鱼用具,如有盛小鱼用的“养栏”,盛大鱼用的“护栏”,还有盛藕用的“藕栏”

苇编制品:灰簸箕

在湖区,各种各样的苇编用具和各式各样的苇编工艺,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也不知道用了多少辈,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我们生活中的必备用品。到了工业发达的今天,一些塑料制品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苇编工艺。因此苇编制品也随之成了我们儿时的记忆,目前甚至在湖区也很难见到这些流传了多少年的传统工艺品了。

苇编制品:苇簸箩

时光在流逝,传统工艺逐渐消失,再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湖区老辈人创造的苇编工艺也将会被人遗忘,但湖区人的勤劳节俭、聪明智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不能丢。让我们保护好这特有的苇编工艺,让更多的人了解湖区人创造的苇编文化,使之传承并发扬下去。

日落麻大湖(作者:孙宏君)
作者:周学,滨州市供电公司读书创作协会会员,在《山东电力报》等媒体发表作品20余篇。现供职于博兴县陈户供电所。

版权说明 本文为句点论策原创作品。图片除标注者外,均为作者提供。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优秀平台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投稿信箱:lgm5161@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