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津名绅赵​长龄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仰视这棵树,追忆利津名绅赵长龄。因编纂《村庄记忆》搜集资料,偶然间触碰到他的故事,不由得思绪万千……

这片绿色,渲染在利津县老招待所的院子里,相传赵长龄的父亲赵志敏栽种下的樗树映入眼帘。感叹岁月沧桑,风雨飘摇,这棵树已经历近两百年的洗礼,周围残垣断壁,但红红的砖瓦小楼依旧矗立,四周荆棘密布、杂草丛生。拨开杂草俯身向前,轻轻地抚摸树干,蝼蚁侵蚀了古树,树皮剥离了许多,千疮百孔,主干枯萎,布满了核桃大小的空洞,左边的树桄依然葱绿,右边树下根生出了丛丛绿意。

这里,就是利津四大名绅之首赵长龄的老宅。在凤凰古城西大街南侧,庠门首东,由此向东不远就是曾经千帆劲舞、百舸争流的东津古渡。这里也曾是青齐车毂、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辞官后的赵长龄久居此地,衍生了他传奇般的经历。

赵长龄,字怡山,今利津县利津街道姜家庄人,1797年生。

631年前的明洪武十八年,先祖赵永康、赵永宁兄弟几经辗转,从直隶枣强县迁居利津。一个在城北赵家夹河落脚,一个在城北双井扎根。

赵长龄为十四世祖,赵志敏膝下兄弟五人,长龄、朋龄、鹤龄、延龄、乔龄,长龄无嗣。卒后葬于今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西侧,原气象局旧院内。1957年11月,西街村打井需用砖块,组织劳力对其墓进行挖掘。出土文物,一部分被西街村变卖添置农具,一部分县文化馆收藏。

赵长龄,清朝道光五年中举人,八年中进士,至同治四年八月升任陕西巡抚,同治五年改任山西巡抚兼提督、盐政。同治六年,赵长龄因为镇压捻军兵败山西被贬后,以年老力衰为由辞官回家。同治十三年农历八月十二日病逝,享年75岁。

赵长龄文韬武略,建立了很多功勋,成为清代利津籍名宦。他勤政廉洁,安民禁暴,政绩卓著。曾几何时,赵长龄奉旨通商,与50个国家的使节接触;曾几何时,赵长龄参与舟山群岛的谈判,收回领土;曾几何时,赵长龄金戈铁马,驻守雄关隘口、闻海南涛声;曾几何时,赵长龄挥毫泼墨、激扬文字、吟诗作赋。

赵长龄7岁入塾学,为官30多年,游大江南北,声名显赫。刻有《元善堂制艺》,世人争相传阅、赞誉,相传诗集、文集若干,收藏家中没有印刷,因未展示而失考。然编纂的《赵氏族谱》,却为后人修订家谱传导家训、崇尚礼制,奠定了基础。赵长龄善写楹联,气势豁达,哲理性强。留下”理能立,情能联,自古大经纶只是两个俗字;仰不愧,俯不怍,此中快乐惟在去一点私心”的绝句……
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便由它们构筑着。

1851年,赵长龄纂修的《赵氏家谱》(木活字版)存有两册,记载了始祖赵永康自枣强迁居利津城北赵家夹河村。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赵氏后人分迁范家庄、庄科、双井、姜家庄、左家、下夹河、西宋及济南历城等地,赵氏后人为先祖赵长龄而骄傲、自豪。利津也以张铨、李佐贤、赵长龄、岳镇南四大名绅的传奇故事为传统文化,记载史册。

时光流逝,岁月轮回。在赵长龄纂谱160年之后,赵氏子孙赵明光、赵福海、赵德明、赵崇峰、赵学安按谱索骥,几经辗转查证,依据赵长龄的《赵氏家谱》,接力赵氏后人的新编《赵氏家谱》,历时五年完成编纂,印刷成册。

姜家庄村,在县城往北9公里处。相传明洪武十八年移民迁居在大清河滩嘴上,因为移民中姜姓较多,得名“姜家嘴”。

自清嘉庆五年起的几百年来,黄河水如难缚的苍龙狂放不羁,时而摇头摆尾,时而波浪滔天,黄河多次决口,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村民连遭水患,历经磨难,而顽强生存,薪火相传。

近代,1921年,黄河宫家段决口,村庄被淹,1923年堵复宫家段决口。1929年,黄河在扈家滩段决口,村民散落他乡或居住黄河大堤。次年六月堵复决口后,村民陆续重返原址建村。

1944年,取名姜家庄,沿用至今。

沧海桑田。70多年的老屋书写着姜家庄的历史,记录着姜家庄赵氏家族的勤劳、朴实、善良、敬业,矮矮的青砖宣誓着姜家庄人宁折不弯、傲立挺拔的精神。而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赵氏家族正分享着改革开放的硕果,从事着运输、木材加工、铝合金收购、经商、办厂、耕种等高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赵氏后人耕读传家、不忘初心,不乏栋梁之才、社会贤达。2012年姜家庄村流转土地2300亩,建成的王庄林场凸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昔日沙尘遍野、寸草不生的景象不再重现。果蔬飘香、绿树成荫的万亩林场成为人们绿色采摘、休闲度假、娱乐身心的好去处。

抚今追昔,似梦似幻。仰望百年古树,树枝上绽放着片片绿叶,枝丫交错。午后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蒸腾起闷热的空气。擦去脸上的汗水,久久凝视着百年的沧桑古树,我仿佛触摸到了赵长龄的战袍,似乎看到他威严的轮廓、端庄的神采,依稀回到那烽火连绵的疆场,尘土飞扬、彩旗猎猎、战马嘶鸣。还有那木制家谱的页面,泛黄着经年的味道,粘连着大气、雄浑,轻轻地掀开扉页,弥漫着神秘……

“辗转中宵漏已深,无端百感苦相侵。鸣蛩匝地秋生籁,旅雁横空夜有音。灯影无光痕黯黯,乡思欲断意沉沉。床头幸有沽春在,坐拥孤衾次第斟。”.

这首《秋夜不寐》,显现了赵长龄厌倦戎马倥偬,表达了思乡盼归的情怀。

屡屡乡愁扰我心头,思幽幽、情也绵绵……

参考书目:《利津文化丛书》《西街村志》《赵氏族谱》(新版)
摄影:石  城   扈忠信
作者:扈忠信,利津县利津街道人,从事文字工作30余载,2013年触碰散文写作,小文偶见于报端,喜欢书写乡愁系列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