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趣事│捕鼠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老鼠是四害之一,很讨厌,所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鼠害自古就有,捉老鼠的方法有很多,但老鼠的繁殖能力惊人,一年下来,“四世同堂”的“大有鼠在”。老鼠的智力水平也不差,可以从老年间的传说中得到例证,如老鼠能将鸡蛋完好地运回洞中、老鼠能在燃着的豆油灯上偷油吃、老鼠能一苇渡河等等。

除了传说,我也曾捉过老鼠。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趣事。

小时候,条件差,我没上过幼儿园,童年时期基本上是在爷爷家、姥爷家度过的。我的快乐童年是三姑给我的,那时的她是特别能干且积极乐观的初中女学生。在自留田及开荒地里,三姑种上甜高梁、葵花、甜瓜、豆角、南瓜等,除了留下点尝鲜,大部分都拿到集市上换成盐油米面、针头线脑等必需品。秋收冬藏,老鼠也来搅乱。平时偷吃不少,更气人的是老鼠特爱磨牙,把食揽堆(方言,形容贪得无厌),上窜下跳,传播疾病。三姑气不过,就将老辈的铁鼠夹子找出来,用火烧去浮锈,用碎布蘸炸年货的油底子将铁夹子擦亮,再锁上块猪肉渣子,傍晚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等第二天早上,将捕获的老鼠处理掉,把铁夹子用带火星的草木灰埋上,再用时需换一个位置支起夹子。我好奇,问咋这么麻烦。三姑说,老鼠很精,被夹子打着的老鼠能发出怪味,告诉以后的老鼠这有危险。既便没被夹住,侥幸跑掉的话,它回洞里就开会说哪哪有危险。这童话,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后来上学后才知道有气味信息素啥的,觉得三姑好厉害。

铁夹子打到的,多是大个头老鼠。小老鼠则吃饱后听个响声,出身冷汗,就“吱”一声溜掉。一来二去,小老鼠们爱来蹭吃猪油渣,且乐此不疲,争食盛况总搅乱我的冬夜清梦。“三姑,你的夹子逮不住小老鼠?”我对三姑的做法产生怀疑。三姑笑着说:“明天晚上,让你看个好戏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不懒被窝了,清早就起来,央求三姑白天演示她的“好戏法”。三姑经不住我再三磨念,就在碗橱里找出来一个大海碗和一个小酒盅。将一小块蘸了猪油的干窝头放在平整的石板面上,用小酒盅的一侧盅沿扣住,再用海碗一侧碗沿将小酒盅的另一侧盅肚扣住。我说:“这有啥好看?”三姑说:“别急。”说着,用一根芦杆轻轻一捅干窝头,就听“咔嚓”,芦杆被海碗应声拍扁。三姑笑着说:“要是只小老鼠进去偷吃,它就没跑了。”正如所料,当晚就扣住一只馋嘴的小老鼠。小老鼠先“吱吱”求救,后又东突西冲,再后来大概是累了,或是适应了黑暗,享用起美食来。总之,一阵躁动之后,便相安无事了。早上,三姑按住碗底在石板上转了几遭,只要见老鼠尾巴后,就揪住它,掀开碗,顺势将小老鼠扯住尾巴摔在地上。小老鼠“吱”了一声,四爪刨空,眯眼“微笑”,吐出几滴血后,就瞪起眼定格在冬天暖阳里,结束了它罪恶的一生。三姑照例用草木灰将死鼠埋了,再盖上厚土。然后用燃着的玉米杆将大海碗及小酒盅的里里外外燎上几遭后,再将碗放在太阳地里晒起来,以备再用。

用海碗是扣不住大个头老鼠的。仓老鼠也是大个头的,是大田里的老鼠。秋天,它跟人们争抢粮食,每只仓老鼠都有自己的“粮仓”,它偷来的粮食足够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囗粮。仓老鼠吃不了那么多,只是它贪得无厌的贼心作祟。它偷来的粮食,没等几天就发霉变质了,都把粮食糟蹋了。自古相传,就有人靠掘仓老鼠窝解决饥荒的。小学二年级时,我就曾经跟着小叔、小舅去大田里掘仓老鼠窝。每只仓老鼠至少有三个洞口,正所谓“狡鼠三洞”。要先看大体位置,仓鼠窝一般在庄稼长势好的地块里高大厚实的田埂上,或土质坚实且不易存水的沟崖土岭上。“兔子不吃窝边草”,仓鼠也不偷窝边粮。仓鼠窝按构造及用途分为气眼、伪洞、水道、仓窝、副洞及主洞。找到气眼,用铁锹顺着挖掘,同时注意辨认伪洞,因为伪洞是分支叉洞。一旦发现有天敌入侵洞中,仓鼠就以最快速度堵实伪洞与主洞或与副洞的联络叉口,用来迷惑天敌,为自己争取逃跑时间。有经验的人,会在仓鼠窝主洞口及副洞口布上口袋,在气眼处燃起烟火,放上干辣椒,将烟扇进气眼里。不用几分钟,仓鼠便跑进入口袋里,“吱呀”怪叫,撕咬口袋。捕鼠人将仓鼠处死后,再安心地挖掘它们的洞。幸运的话,能挖得到一口袋头子好粮食,约莫有三五十斤呢。

仓鼠也分勤紧的和懒奸的。勤紧的仓鼠早早地就将各种粮食、熟穗上的熟粒用门齿磕下来,含在嘴里,带回仓窝,对农业危害最大。掘鼠窝的人却喜欢勤紧的仓鼠,因为一只勤紧的仓鼠,能偷存小百斤粮食。懒奸仓鼠总漫不经心,吃好玩够了,高兴了想起来偷一些易取的粮食子粒,悠悠荡荡收拾些熟透落地的子实。数量虽不多,但很少霉变。夏天有小麦、菜子、瓜种啥的,秋上有大豆、玉米、花生、谷穗、高梁啥的,甚至还有棉絮呢。再加上那肥肥胖胖的田鼠,可都是饥荒年景大自然丰厚的恩赐呢。

好年景还是如期到来了,人们不再为吃穿而发愁。老鼠偷吃行为被人漠视,人们会骂它们损物,恨它们传播疾病。于是,大家开始投毒鼠药。吃了毒鼠药的老鼠,死到哪里的都有,被狗、猫之类家畜或黄鼠狼、獾、野狸之类小野兽吃了,害死更多性命。相比之下,还是用土办法捉老鼠比较靠谱些。这从一方面例证了一个道理,解决问题只有找到对的方式方法,才能解决妥当,解决彻底。

作者:李新旺,山东滨州市沾化区人。魏桥沾化创业港口职工,文学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