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福版“智斗”:吴家奶奶从容解危局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当大家一看到“智斗”两字,自然就想起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片段,阿庆嫂智斗胡传魁与刁德一。但我今天要讲的是发生在博兴县兴福青龙街上一段关于吴家奶奶与土匪崔九部下的“智斗”。

话说民国时期,1928年夏,国力衰微、政局动荡、社会失范、天下大乱。聚明火,起荡子(土匪、民团、道会门),匪徒遍地开花,真是“有枪就是草头王,乱时英雄起四方”。在离兴福不远处的广饶南赵庄,“崔九”(崔龙魁)聚众拉杆子,干起了明火生意。队伍最多时,发展到上千人。他们横行霸道,祸害乡里,架票、抢劫、下单子、白吃白喝都是家常便饭,当地官府也拿他没办法。

兴福青龙街上的得月楼馆子,方圆百里是出了名的,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老掌柜吴老太太安排完活计,刚在柜台里泡上龙井茶,想小憩一会儿,跑堂的伙计急促促跑过来说:“老掌柜的,前厅来了帮像是荡子上的人,十几人要最好的菜肴、十年的陈酿,腰里都别着家伙事(枪),一看就不是些省油的灯。”吴老太太不慌不忙,吩咐伙计按他们的要求办。少掌柜在后厨听说后,吓得直哆嗦。吴老太太叫他不要慌张,按正常顺序上菜。

这帮人,来者不善,正是崔九荡子上的人。今天来得月楼,是来砸场子的。先吃好喝恣,再找茬砸场子,抢钱财。小匪首说:“兄弟们!我们吃喝完后,到柜上结账。如贵,正中我下怀,掏家伙(枪)毙了掌柜的,然后再抢了他们。听说,得月楼的袁大头不少,正好抢了回去,在崔当家的面前邀功。大伙儿看我眼色行事,听明白了吗?”“有了(黑话明白的意思)!”一会儿工夫,酒菜就上来了。好家伙!得月楼真是名不虚传,葱爆海参、酱肘子、坛焖凤凰爪、红烧牛肉、爆腰花、爆猪肚、清蒸牛蹄筋、小白楼肴鸡、鸿祥永小酱菜、魏家的糕点、李府十年陈酿,霎时摆了一桌子。

他们吃足喝饱后,用手拿衣服前襟角擦着嘴,脸个个青筋凸得老高,血红的眼脸,眼看着血洗得月楼的大戏就要上演。只见小匪首手插腰间,来到柜台前,后面“呼啦”跟上七八个人,还有在门口候着的,外面的不能进,里面的客人出不去。

小匪首提高嗓门说:“掌柜的,结账!”

吴老太太笑里带着锐气说:“算好了。”随即听到手拿算盘“啪”用手一拨。

“多少银子?”

“不多不少,一分钱。”

只见土匪们剑拔弩张:“什么?”

楼内停止了一切动静,掉地上一根针也能听到响,足足静了半分钟。匪徒们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随后,听到小声耳语:“你带一分钱来吗?没有呀,谁带着?”无一人带那一分钱。

吴老太太笑着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没带就算了,算我请客。今后有就来还,没有拉倒。伙计们,上上等的龙井茶,给客官解酒。”

小匪首也笑了笑,说:“老掌柜的,我们走得急,都没带钱,今后一定来还上。”

吴老太太笑着说:“一分钱难住英雄汉,没带钱尽管说。账房,拿十个袁大头来,每人一块现大洋。”

小匪首立起大拇指说:“都说老掌柜吴老太太场面,我今天算是服了。”

吴老太太笑着回应:“抬举了,不知好汉是哪一路神仙?”

“我们是崔字号的。”

“见了九兄弟带个好,就说得月楼有礼了。”吴老太太边说边倒茶。

“你跟我们大当家的认识?”

“岂止是认识,当年九兄弟来赶兴福集中了暑,还是老身救的他。”

“啊!对不起,老太太,我们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您。”

小匪首直赔不是。

匪徒们回到南赵庄后,问大当家的兴福得月楼吴老太太的事。

崔九沉思许久,说:“俺年轻时,也是个老实人。有一年夏天,俺赶兴福四九大集,中暑倒在老槐树下,被吴掌柜救起。如今俺虽然干了这行,但不能忘了本。你们这帮不知深浅的家伙,哪里不能去,偏偏到她得月楼搅局胡闹,这叫俺今后在江湖上怎么立足!你们几个给俺听好了,抓紧拿上银子,把饭菜酒钱给她送去,不得有误!听见没有!”见匪徒们傻了似的愣在那里,崔九火冒三丈:“混账东西们,还不快去”……

匪徒们撒开脚丫子就跑得没了影,崔九一个人在屋里自言自语:“我……我太他妈的,太不是人了?”…

1930年农历腊月二十一,在博兴沙旺村南,崔九匪部被国民政府军陈德馨旅包围歼灭。

作者:秦国明,字德修,博兴县兴福人,就职于博兴县司法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