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的脚步声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春的脚步声

文 / 张传桂

春天是萌生的季节,春天是生命的象征。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当第一场大雪覆盖无垠的原野以后,人们便开始透过那皑皑的白雪和厚厚的坚冰,静静地聆听春的脚步声。

在我的故乡——山东博兴一带,流传着一支古老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

八九雁归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这支《九九歌》,其实就是人们期盼春天的歌,呼唤春天的歌。记不清是五九的尾还是六九的头了,春风带着一丝羞涩、一缕怯意,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北方的原野,吹融了坚冰,吹皱了池水,送来了雁阵,送来了布谷鸟的歌声。

“布谷”声声里,大地开始焕发出无限生机。蒲公英露芽了,羊角菜钻锥了,四野的桃杏绽放出片片云霞,夹岸的杨柳抽吐出万千柔丝,得意的家燕儿穿枝而过,返青的麦苗苍翠欲滴,鲜绿的曲曲菜、肥嫩的羊角葱,拔起后连泥带土塞嘴里一咬,满嘴都是醉人的春天的味道儿。

春天是醉人的,春天是美好的。人们期盼春天,人们呼唤春天。春天带给人们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在那遥远的昔日,人与大自然的关联远比现在密切,受大自然的影响也远比现在深重。气候寒暖的变化,风霜雨雪的飘降,人们都会有切肤之感。终年辛劳的先民们,蛰居于低矮狭小的土屋陋室当中,熬过霜雪侵凌寒风刺骨的漫漫严冬。当终于盼到春光重临之时,人们的那种感觉,真的是如同复苏重生一般。千百年来,岁月流转,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就这样不断重复着同样真切的期盼,对生命的期盼,对春之神的期盼。

我国民间传说中的春神,一说是伏羲,一说是句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貌极其丑陋:伏羲为人首蛇身,句芒为人面鸟身。细细想来,其中颇有道理。春生万物,春天是萌生的季节。但是,生命的孕育却是在冬的苦寒当中。冬去春回,苦尽甘来。于是,春神伏羲的女儿宓妃便成了美的化身,绝色的洛水女神。

在建安文人曹植的《洛神赋》中,这位春神的女儿——洛水女神的形象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行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近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这些名句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大概也包含着人们对春天的感情,对春天的期盼。

在人们的期盼当中,春的脚步开始临近。这就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立春,也就是春天开始的意思。在我的故乡鲁北一带,立春也叫做“打春”。农谚有云:“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头。”那么,人们为什么将“立春”叫做“打春”呢?原来,旧时到了立春这天,地方官和百姓要举行“鞭春”仪式。鞭春,就是鞭打春牛,是旧时地方官的一种劝农仪式,以此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勉励人们务本力耕,争取好收成。在这种鞭春的仪式当中,或是在迎春的年画当中,人们能够看到春神句芒的身影——他变成了傍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芒童挥鞭,春牛奋蹄,叩醒四野的,是春的脚步声。

立春过后是雨水。雨水是正月的中气,一年当中的第二个节气,意思是严寒就要过去,降雨就要开始。这时,南来的春风日渐和煦,四野的积雪逐渐消融,空气里的水分多了,湿气重了,雨水也就多了起来。所以,这时的节气称作“雨水”。雨水,是农人们最期盼老天恩赐的礼物。冻干了一冬的待耕土地,封冻了一冬的褐黄麦苗,急需要雨水的滋润浇灌。这时,那绵绵密密的细雨,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带来了好情绪好心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描写的就是春雨普降,遍润万物,给人们带来喜悦的情景。

雨水过后,气温逐渐升高,开始出现雷鸣天气,鸿雁南来,草木萌动,蛰虫苏醒。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便由此得名。那从远处滚滚而来的第一声春雷,带来了贵如油的春雨,给农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惊喜。于是,时序在惊蛰期间的二月二,便被人们称作龙抬头的日子,成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二月二是龙的节日,也是祈盼丰年的节日。过去,家乡人们多于二月二这天开始春耕,也称作试犁。这个时节,河塘的坚冰已经消融,干冷的土地开始潮暖,宿根的草木开始萌动,冬眠的蛰虫睡意尽消,正在等待惊蛰的雷声。家乡有农谚:“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那意思是说,如果二月二响春雷下春雨,就预示着将会是好年景,将会是大丰收。这是农人们祖祖辈辈对气象物候观察的结果,也是农人们长期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当然,也是农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殷切期盼。

惊蛰过后是春分。这个节气正好是在春季的中间,所以称之为“春分”。这时,北方的春意已经很浓,家燕儿们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又从南方飞回,双双飞进了自己的旧巢。

春分过后,就是清明了。时序到了清明,杏花已开,桃花将放,绿柳垂丝,莺飞草长,到处是一派气清景明的景象。“清明”一词,既是人们对气候物候的形象摡括,也是人们对春天的赞美与畅想。

清明不仅是农时上的一个重要节气,而且还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每逢清明这天,人们纷纷用戴柳、踏青、扫墓、打秋千、转轮子等方式,庆祝这个春天的盛大节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抒发对春天的感情,表达对清平世界的希冀与憧憬。

清明过后是谷雨。谷雨,是雨生五谷的意思。家乡农谚有云:“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时序到了谷雨,降雨量增多,土地更加潮暖,墒情对播种谷物极为有利,真可以说是千金难买的大好农时。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人们最繁忙的春播春种,随着谷雨的到来而宣告开始。

记得小时候唱的那支《九九歌》,结尾部分有好几种唱法。如:“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又如:“九九八十一,家里送饭坡里吃。”虽然歌词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春耕大忙时的喜悦心情。在那散发着潮湿泥土气息的田野上,气清景明,惠风和畅,春牛奋蹄,鞭花脆响。想想看,那是一种多么迷人醉人的景象!正当老农忙得忘记日头高低时,有妇女或者是孩子,提着饭罐挎着篮子,送饭来到了地头上。“家里送饭坡里吃”,老农咬一口白饼卷大葱,瞅一瞅那刚刚播种过的土地,那神情,该有多豪气!

他们有理由自豪,他们有理由神气,他们正忙碌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他们正在播种充满希望的种子。


此文原载张传桂先生作品集《登高望太平》(海风出版社,1999年出版),2019年3月5日修订。作者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