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种烹煮一壶六用:圈厨多功能养生壶体验

 笔点酷玩 2020-10-31
作为首批纯种佛系青年,我们90后虽然嘴上不服老,心理却十分认同养生学说。包里备好藿香正气水,家里囤着红花油,周末蹦迪也要备好秋裤。眼前的枸杞山药银耳开始排队入列,保温瓶啥的弱爆了,洒家已经搞来一个“以一顶六”的圈厨多功能养生壶,煮炖烧滤四项全能,今儿这篇评测就跟大伙聊聊,它凭什么成为我的汤汤水水补给站。

OCOOKER=圈厨,感情这第一个字母念“圈”噢~从外包装就能看出极简设计倾向,对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加分,不过功能体验还得上手实践。

箱内上下泡沫保护着诸多配件,下图中唯有说明书没有露面。配件大体分为:底座+电源线、壶身、壶盖(左下:外盖+内盖合体)、金属过滤网(右上)、玻璃炖蛊(左上:带防烫硅胶提手),以及玻璃炖蛊的盖子(右中)。可以看到水壶底有个金属温度探头,实时测温、保温控制都靠它。

壶身容量1200ml,大口径直上直下,容易清洁,内部玻璃部分大概露出1/4,便于查看水位。发热盘也是玻璃材质,一体无缝设计同样不易藏污纳垢,无硅胶圈设计也避免加热时产生异味。

从底座壶身到炖蛊壶盖等配件,玻璃、金属与硅胶相配样式简洁素雅,同时满足线条美感与实用性。

例如防烫把手设计,刚好让壶身透明与非透明包塑区形成近似黄金分割的视觉美感;而玻璃炖蛊上沿嵌套的硅胶提手,除防烫外+方便提拿的功能外,还能隔绝回流水,保证炖蛊内食物、汤水的纯粹无染。

底座背面一览,没想到也有便于收纳线缆的设计。也可以看到线缆足够结实,保证800W功率安全用电,散热孔、四脚硅胶垫做工细节到位。

底座接驳处电极细节。800W功率基本可以满足最多10分钟烧开,速度适中,对限电的学生宿舍来说也不容易超标。

对应的壶身底部特写,可以看到两枚固定螺钉,参数铭牌,以及4个用于排出残水的孔洞。圆周的6个小突起,可以保证壶底与底座接触时保持1-2mm左右空隙。

1.2L容量对日常饮水喝茶、煮粥汤刚好可以满足1-2人份,对于年轻的上班族来说刚刚好。

水线保持在一侧的“最高水位”标线以下即可。

圈厨养生壶的4种烹煮方式是其优势之一,便于设定操作的六大烹煮菜单则显示出另一种优越感。

最简单的煮汤水方式,自然就是汤水食材直接放入壶中,然后点按“功能”按键,选择六种烹煮模式(烧水、煮茶、温奶、燕窝、补品、甜品)之其一,停留几秒,将自动开启该模式。以烧水为例,我们将会在中央的数显屏上看到实时水温,随着左侧“三横”反复动态增长,最终达到100摄氏度烧沸,水开后自动进入保温。而在保温状态下,可以改为设置40~90摄氏度(每隔5°一档位)或30分钟-24小时的保温时长,默认状态下为80摄氏度保温24小时。保温结束将会进入待机状态。

第二种烹煮方式是使用自带的滤网,细密网眼可以滤除茶叶和渣滓,午后办公室里煮一壶清甜好茶,提神醒脑、一下午不瞌睡。


自带的玻璃炖蛊可以让需要“文火”的温奶煲汤轻松实现。加上炖蛊玻璃盖顶部有一个小出气孔,其余养分都会留在蛊内,煮个银耳燕窝汤简直再好不过。

有必要的话,把玻璃炖蛊外部也清洗干净,置于壶身中内外同时炖煮,我喝壶里的绿豆水,他喝内蛊的酸梅汤,每一季都可以玩出新花样。


圈厨养生壶还贴心的提供了24小时预约定时功能,最少30分钟,每次步进30分钟,最长24小时定时。归家前烧好一壶枸杞桂圆人参汤,睡前为明早预约一杯热奶,周末小睡一觉就能喝到山梨山楂羹,这种便利在圈厨身上都能高效实现。

值得指出的是,我发现这款养生壶的沸水噪音非常小,夜晚测试最高40dB,一点也不扰民!一方面要归功于不甚高的800W功率,另一方面,壶身塑包结构、稳固的底座接触,壶盖硅胶缓冲等设计抵消了共振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个人觉得均匀加热的发热底盘也有功劳。

噪音小,如何判断水烧开、汤粥羹煮好了?机器会在不同状态下发出蜂鸣音提示,包括烧水时临时抬起壶身的异常报警(数显屏显示E1)。一般来说烧好自动保温会蜂鸣1次,进入待机会蜂鸣3次。在部分模式下,汤水沸腾后开始计时,显示屏将会交替显示倒计时与实时温度,查看状态很直观。如果非要挑个毛病,那就是圈厨养生壶没有接入智能家居系统的能力,如能接入米家APP遥控就完美了。


总结
早在几年前的学生时代,我们宿舍里也买过养生壶。不过相比拥有4种烹煮方式、6种菜单烹煮模式、24小时多档位保温、24小时预约的圈厨养生壶,那时的产品逊色多了。总得说来,圈厨养生壶同时拥有极简风颜值、多用途快速蒸煮炖、易清洁收纳、安全用电、防烫等必要素质,其中细网眼滤网、玻璃炖蛊、内外双壶盖、硅胶防烫提手、可收纳底盘线缆等做工细节可圈可点,让它更容易胜任办公室格子间、学生宿舍、普通家居场景下的饮茶、煲汤、煮粥、炖燕窝、做甜品等需求,女孩子特殊时期煮个姜丝红糖水,宛如充满爱心的“小暖宝”,两百预算花得很值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