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日读《人生》】/苦艾

 泾渭文苑 2020-10-31

重阳日读《人生》

     文/苦艾

 

今天是重阳节,又逢周末,秋高气爽,阳光明媚,许多人呼朋引伴,登高赏景,引觞助兴,其乐融融。更有不少文人雅士趁此良辰美景,赏景采风,迎风把盏,咏赋风流。老朽兴意阑珊,独自宅家,看一会儿电视新闻,喝一壶秋香,兴味索然之际,上网浏览早年读过的路遥成名作《人生》,静静地度过几个小时。

在每个人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总会有某些人、些许事让你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就如总会有某一本书,即使暌违多年,仍然在不经意中左右着你的人生,不可抗拒地扭转你的人生轨迹。

路遥的《人生》,对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最早读《人生》的时候,我刚刚高中毕业,因英语不行,未能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挤进高校,无奈之下,只好应母校之邀,到母校当一名窝囊的代课教师,担任初中两个班级的课程。说真的,那时才未满十七周岁,青春懵懂,但觉前路迷糊,即使读了《人生》,但对“人生”只是书上得到的一个空洞的概念和满是委屈的记忆,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含义,更无法悟出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只能是感性十足地可笑地为书中的人物时哭时笑,时恨时惜。

时光荏苒,斗换星移,时至今日,早已满头飞雪。今天静下心来,再次浏览《人生》,不觉感慨万端,思绪杂芜,欲语无辞,唯有化为无声的叹息。有道是“年少不知人生,读懂已是白头”。人的一生,似乎总是充满无数种的变数,面临着无数种的选择。可是每一次选择,谁知是明是暗,是对是错,是得是失?!即使经历过了,也未必能体会其中之一二。所以,即使到白头,仍有许多事情是任凭你怎么绞尽脑汁也无法想明白的。

作家柳青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处处充满选择,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回顾书中主人公的人生,再想想你自己的经历,你曾经历过怎样的选择?又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选择呢?

对于我们这些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改革开放大潮中艰难成长的一代人来说,城市与农村的宿命是刻骨铭心的。或许,你曾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嘲笑指责过书中主人公高加林,因为他背叛了农村、热切向往着城市。可事实上,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又有多少人离乡背井、抛妻弃子到城市谋求发展?又有多少人,不管谋得好还是谋得差,都再也不愿离开城市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遍地的高楼拔地而起,便捷的交通贯穿南北,浪漫生活多姿多彩;而在乡下农村呢?“千里余良田,何处觅耕夫”的现实,曾经的乡村逐渐衰败荒凉,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望穿秋水的凄惨,任谁看了都不免伤心落泪。

和高加林一样,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学开始,老师的教诲谆谆,报刊广播的宣传,整个社会灌输的观念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可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才有可能能在城市里扎根,才不用回到农村当农民,才不用忍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生。

那时候,改革开放方兴未艾,民工进城是一种时尚,无形当中传递着一种观念:城里人高人一等,而“乡巴佬”便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词,处处让人瞧不起。所以,从小根深蒂固的一种念想,就是努力读书,长大后找一份“工作”,不能回乡下当农民,让人瞧不起。时代的发展也助推了乡下人的想法。无论你是读了书还是没有读书的,读得好上了中专大学的,还是读不好,初中高中没毕业的,一拨拨乡下人统统被这汹涌的时代浪潮推向了城市。于是,我们见识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发展的奇迹,见证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也见证了原来热闹祥和的故乡成为了死寂荒凉的空巢。直到现在,还有无数人的在往城市里迁移,理由多多,或者为了孩子就学,或者为了摆脱农活,或者只为那点虚荣……每次回到乡下,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谁谁谁在城里找了一份好工作,谁谁谁在城里买了一套三居室,谁谁谁找了个城里的对象,谁谁谁把父母和家人接进了城里……总之,如果你没有在城里买一套房子,你就是个被人瞧不起的没有用的东西。

是的,我就是那样的没有用的东西。虽然我在县城里拥有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教员,虽然也举债在县城里买一套房子,顽强地挣扎在这个繁华的小县城里……只是每当夜幕降临,在都市的迷幻闪烁霓虹灯下,我经常会没出息地怀念那个纯净而祥和的乡村,怀念在泥土里嬉笑打闹的童年,怀念那善良而淳朴的父老乡亲,怀念那段简单、清贫而又快乐的乡村生活。

农村就一定很卑微吗?路遥说:“我们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摒弃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首先要自强自主,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给人带来崇高感。”

城市就一定很美好吗?路遥说:“这样的城市是一个各色人等混杂的天地;而每一个层次的人又有自己的天地。最大的好处是,大街上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关心谁。他衣衫行装虽然破烂不堪,但只要不露羞丑,照样可以在这个世界里自由行走,别人连笑话你的兴趣都没有。”

乡村与城市,似乎永远是中国人一辈子也摆脱不了的一个魔咒。

再次读《人生》,想起自己曾经和许多人一样,愤恨地鞭挞小说主人公高加林的背信弃义,咒骂他是个道德败坏的当代陈世美。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狠心地抛弃了用全身心深爱着他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选择了城里干部女儿黄亚萍。他试图让自己的理想搭上爱情的顺风航船,以便顺风顺水的到达梦想的彼岸。如今,再也不敢咒骂了,只能暗自告诉自己,也许这就是宿命——高加林式的宿命,时代的宿命。理想与现实永远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而真正的爱情当然也容不得半点瑕疵,所以,曾经踌躇满志的他,只能被命运捉弄,重新回到那个农村……

放下鼠标,默默地点起一根烟,在感叹主人公高加林命运的同时,不禁悄悄地问自己,自己是否也曾像极了高加林呢?高加林全心全意地念着的是如何走出农村,到城市里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不愿意荒废自己的知识而面朝黄土背朝天。而现在“城居”着的许多人,不也整天想着如何升职加薪、城里买房、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吗?——只是许多人可以站在道义制高点指点江山指责别人,却没有勇气解剖自己滴血的灵魂吧!

高加林的追求理想有错吗?高加林的选择黄亚萍有错吗?我们曾义愤填膺地指责着高加林,却没想多年后自己却变成了那个自己所痛恨的人。显然,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是不对等的,这样的爱情注定只能以悲剧告终。因为高加林所具备的,正是刘巧珍所没有的;而刘巧珍所有的,又正是高加林所不具备的。这是一个合理与不合理错综交织的矛盾体,一个现在无法逃避、无法解决的矛盾体。试想,假如高加林真的忠于爱情,坚定地选择了刘巧珍,他们结婚生子,就一定会幸福吗?他们的人生就不会有变故吗?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曾经铺天盖地刷屏的王宝强和马蓉。这两个人在角色上与书中主人公截然相反,但结局又是何其的相似。不对等的爱情,即使你逃离农村,即使你功成名就,即使你富贵多金,最终也难逃离出轨分手、对簿公堂的悲剧。

其实,说到底,人生的许多选择是无所谓对错的,因为未来谁也无法预测,否则也就无须选择了。路遥说:“人生啊,是不可预测的。没有永恒的痛苦,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象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人生》这本书,留给我们的思考似乎应该是:当你选择后,就要执着地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能想办法解决,绝不能退缩甚至逃避,也不要后悔,不要整日为自己所作的错误选择而叹息。

在人复杂的一生中,许多选择是多向性的。有些路,一旦走错,一生都只能在矛盾与挣扎中度过;有些人,一旦错失,即使用一辈子去悔悟也无法弥补。

人生难免起伏,需要坚强的生活。经常回头审视曾经走过的路,在年轻的时候少一些彷徨,多一份慎重,少一点草率,多一点从容,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生命就会有不一样的色彩。电影《童梦奇缘》里有一段台词说得好: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所以我们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择,把握人生美好的爱情、把握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揣一颗事事平常心,走好奇妙人生的每一步。

《人生》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看的书,却是一本厚重的,即使到了老年也难以看得懂的书。所以,我只想用自己大半生的坎坷、挫折、经历和体验,对自己也对身边的人说:这世界,我来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苦艾,原名詹金才,福建安溪人,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辞赋家协会、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暗慕缪斯多年,心有情绪即分行宣泄。诗歌习作多次获过各级组织的海内外诗歌征文一(特)等奖,入选过《中国世纪采风文丛·当代作家文萃》《中国新世纪诗人诗选》《中国诗萃》《中国诗歌选萃》《中国新星诗人诗选》《同一片蓝天》《1949-1999泉州文学作品选》《当代诗文精品荟萃》《华人爱情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清隐显化》等大型诗文集,部分诗作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