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的力量】/ 孙宁

 泾渭文苑 2020-10-31

读书的力量

孙宁

        有一种观点:从人类历史进化演变的长河中,不难发现,人类总是在偷懒的事情上不遗余力,不想去训练自己适应各种环境,就创造了各种工具和技能,深层次的原因都是偷懒,这么想来,从人类拿起工具起,就是为了偷懒的,只不过是越来越懒了,工具的进化,解放了我们本身,而我们的思想越来越重要,我们的体力却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一个人累死都比不过一台机器。哪怕是自行车,都比人跑的更远。所以现代社会,我们工作核心贩卖的是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自己的劳动力,当然劳动力也是能贩卖的,只是不那么值钱了,应该说很不值钱了,那些能拿到高报酬的工作者,无疑都是用思想换来的,而不是靠双手的劳动!思想才是我们最有价值的产品!而思想是一个人生存到现在的积累,但这种积累一、需要不可压缩的时间;二、需要不断反思和顿悟。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吸收前人思想与智慧,才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和发展自己,推进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需要读书!书籍让我们用很短时间了解别人的的一生的思想精华和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说,盔甲是战士的装备,那书籍就是人类思想进步的阶梯,是点燃人类思想的火花,读书是一种生存需要。

       鸟欲高飞先展翅,人遇高飞先读书。人,终其一生追求无非就是成就一个自己。被评为中国教育2011年度十大影响人物之一的甘相伟,为了在北京大学读书,2007年应聘北京大学做了一名保安,2008年通过成人高考,甘相伟正式成为北大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北京大学里有了一名特殊学生: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即将毕业之际,他出版了自己的自传——《站着上北大》,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倾情为其写序言。这就是读书的力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乐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官用人的重要途径,是贫寒子弟实现阶梯跨越的捷径!但金榜题名毕竟是少数人的幸运,更多的读书人在寒窗苦读之后,未必能够换来梦想中的功名,但是正是因为书籍的不断浸润,却让他们的人生迎来了另一种再造与收获,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一生热衷科举,却屡试不第,但因为酷爱读书,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成就了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曾评价:“一部聊斋传千古,十万进士化尘埃!”。

       很多人会说“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读书不是本意,学会书中的技能才是读书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读一千本书而不会用的人,不如读了十本都学会的人。但这是不可能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书多了,总会有思考和收获,只是读书的效率问题。而效率也可以通过一些书籍来改变,所以,我们目前所有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我们所有的记忆困难、理解困难,都可以通过读书来学习一种记忆方式和学习方式来改变,那么,您不应该去找找么?

      请每天为自己上一次读书闹钟吧,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人,一个有思想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孙宁,女,1984年5月出生,陕西高陵,大专学历,本人现在在西安市高陵区残疾人联合会工作。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喜欢写作。

一位编 :张

副  主  编:沉   穗

一位委 :王宏民     万   毅

编委一位 :郭   旭     韩   晓

编委一位 :巨   石     薛光炜

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亓宏刚     蒲家富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二、来稿请投微信:18791483940联系


核准校对,直接刊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