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月份升级群的病例作业

 杏林网事 2020-10-31
一生一世
10-11
1.女,52岁,糖尿病病史6年,右乳触及包块;

答案与解析:

糖尿病性乳腺病:发病年龄多为32-62岁的女性,但也可以发生在男性长期糖尿病患者,Bus:病变回声低于皮下脂肪,无血流,可见后方声影,低回声包块伴有后方显著声影是本病的特征,边界不清,声像图与乳腺癌非常类似;

2.女,42岁,左乳无痛性包块;

答案与解析:

乳腺错构瘤:是一种良性乳腺病变,通常发生在35岁以上的女性,多为无痛性柔软肿块,Bus:病变通常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与正常乳腺类似,无钙化,血流少,多表现为正常的腺体内包含有另外一个边界清晰的小腺体包块,故又称为“乳房中的乳房”

3.女,50岁,左乳触及包块;

答案与解析:

三阴乳腺癌:是指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及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为阴性的任何乳腺癌;Bus:病变多数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回声,均有锐利清晰的边界,低回声病变周边常常可见较高回声“晕”,病变后方一般无回声衰减或回声增强现象,CDFI:通常是少血供;弹性:病变中心往往较软,周边可出现环形的变硬区;

4.女,78岁,右乳触及一包块,质地较软;

答案与解析:

乳腺粘液癌:临床触诊常常表现为质地较软的包块;Bus:以低回声为主,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多为少血供,患者年龄>55岁,绝经者超过80%,结节后方回声增强,结节边缘可见强回声“亮环征”,结节内多呈高低回声相间的混合回声或呈分叶状;

女,35岁,甲状腺结节复查;

答案与解析:

异位甲状旁腺瘤:甲状旁腺容易发生异位,特别是下甲状旁腺,约40%不在正常位置,对于甲状旁腺瘤,除了极低回声外,最有意思的就是它的高血供,多表现为供血血管粗大,且管径较均一,走形也较规则,因此,当发现甲状腺内极低回声结节,血供丰富,且起自一支粗大的血管时,要考虑到异位的甲状旁腺瘤;

6.男,50岁,左侧腮腺肿物就诊;

答案与解析:

鳃裂囊肿: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10-40岁最为常见,一般生长缓慢,往往无自觉症状,Bus:一般表现为偏于一侧颈部的囊性结构,呈椭圆形,壁光滑,透声良好,后方回声增强,无血流信号;若使用高分辨率探头,则可显示漂浮于囊内的,均匀分布的细密点状高回声,如合并感染,则会变得紊乱、复杂;

7.女,59岁,发现左侧膝关节外侧包块数月,近期逐渐增大来院就诊,质硬,边界欠清;

答案与解析:

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巨细胞瘤按生长方式分为两种~局限型和弥漫型,前者多见,好发于手指和足趾,单发,直径<3cm,边界清,不易复发;后者则相对少见,多累及大关节,呈弥漫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常环绕关节,甚至侵蚀破坏骨,手术不易切净,容易复发;

8.女,66岁,发现腰背部肿物多年,逐渐增大;

答案与解析:

外毛根鞘囊肿:比表皮样囊肿少见,中老年女性多见,其好发于头皮(90%),Bus:真皮和皮下软组织的低—无回声结节,外形大多为椭圆形,边界清,内部回声可较均匀,常可见点状、片状强回声钙化灶;CDFI:结节内部无血流信号;

9.女,38岁,主因“发现乳腺肿物数月,近期逐渐增大”来院就诊;

答案与解析:

乳腺叶状肿瘤:平均发病年龄40-50岁,单发多见,平均直径4-5cm,体积巨大者往往更倾向恶性,该肿瘤一般病程长,生长缓慢,往往患者因自觉肿物近期增大明显而来就诊;Bus:表现为散在的裂隙状小无回声区,这是乳腺叶状肿瘤的特征之一;这一点有助于与幼年性纤维腺瘤相鉴别,后者大多内部回声均匀,不形成裂隙状无回声区;乳腺叶状肿瘤可见坏死、液化以及囊性变,小部分可有钙化出现,大多为粗大钙化;

10.女,26-64岁,乳腺回声多样化,低回声、不均质回声及极低回声;

答案与解析:

乳腺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年龄以中青年多见;Bus:不典型,具有多样性,病灶可呈局灶性,单发或者多发,也可呈弥漫性;局灶性肿块大多为低回声,少数呈混合稍高回声,也有极低回声,边界清楚或者不清楚,形态多不规则,部分可见浅分叶,内部回声大多不均匀,可见网状稍强回声;弥漫性肿块累及的范围更广,常常表现为某一象限或某几个象限,甚至整个乳腺腺体层的弥漫性增厚,回声不均匀减低,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若腋窝、锁骨上下区甚至全是多发淋巴结肿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淋巴门结构消失,也有助于此病的诊断;

11.女,48岁,发现右大腿下段前外侧肿物3年余就诊;

答案与解析:

滑膜肉瘤:多位于关节附近,特别是下肢,约占80%,好发于青少年与年轻的壮年,Bus:多表现为关节周围实性低回声团块,边界可清晰或不清晰,本例患者邻近膝关节,超声上表现为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包块,因此,超声检查发现囊实性包块时,应将滑膜肉瘤列入鉴别诊断中;

12.12岁,发现颈部肿大一周来诊,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答案与解析:

弥漫性硬化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于30岁以下青少年和儿童,比一般乳头状癌侵袭性强,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Bus:甲状腺体积增大,多在2倍以上,形态饱满,实质回声不均,内可见疑似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模糊,但无明显肿块形成,甲状腺实质内弥漫散在或局部簇状分布的点状强回声,呈“暴风雪”样改变,因本病多伴有桥本的发生,因此病变区域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多伴有相应侧淋巴结体积增大,皮髓质分界不清,或淋巴门消失,其内散在点状强回声或囊性变等;

13.男,27岁,左侧膝关节轻微肿胀,疼痛;

答案与解析:

髌下脂肪垫炎:正常Hoffa脂肪垫呈现为偏低回声的脂肪团,其内可以线样的高回声分隔,Bus:显示为髌腱后方靠近髌骨下缘的脂肪垫回声增强增厚,模糊,其内部原有的纤维索条回声消失,彩色多普勒不会显示血流的增加,这类患者通常伴有高位髌骨,可以显示髌腱延长(髌腱长/髌骨长>1);

14.女,48岁,体检发现乳腺肿块一年,近期增大明显;

答案与解析:

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50岁女性,缓慢持续性增大,部分可有短期增大史,Bus:回声往往不均,内可见条索状高回声分隔及裂隙样无回声,可伴有囊性变,很少有钙化;可伴有前方的软组织及皮肤变薄;

15.女,55岁,乳腺触及无痛性肿块,来院就诊;

答案与解析:

乳腺腺肌上皮瘤:老年女性多见,常为单发,界限清楚的无痛性肿块,多发生在乳腺外周部,该类肿瘤切除不尽可复发,超声检查不典型,小低回声结节,形状可不规则,可呈分叶状,周边血管增加是最常见的超声特征,与乳腺癌超声表现有一定重叠;

16.女,52岁,触诊甲状腺中上极包块,来院检查;

答案与解析:

髓样癌:散发型女性多见,年龄多为50岁左右,家族性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多表现为其它内分泌肿瘤的表现(嗜铬细胞瘤及甲亢等);Bus:病灶多位于甲状腺中上部,大部分边界清,与乳头状癌明显不同,容易误诊为良性肿瘤,在整体边界清楚的情况下,要注意寻找部分边界不清;髓样癌大部分呈类圆形,纵横比<1,一般呈低回声,部分为极低回声,比较均匀,50%左右的髓样癌会出现钙化,形式多样(粗大钙化和微钙化均可出现),钙化一般更密集粗糙,内部血流丰富、杂乱,周边不完整血流信号环绕,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17.(1)女性,41岁,左上臂渐进性肿物3余年,无外伤史及手术史;(2)女性,肘后包块;

答案与解析:

纤维瘤病:又称为纤维组织瘤样增生、侵袭性纤维瘤病,具有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倾向,但不具有转移能力;肿块一般呈低回声,边缘不光整,毛刺,成角,无点状钙化,CDFI:一般呈乏血供,无血流或少许血流,肿块易复发,尤其是切除不完整时;

18.女,55岁,左侧乳腺红、肿、疼痛,腋下淋巴结肿大;

答案与解析:

炎性乳腺癌:几乎均为女性患者,平均52岁,约三分之一发生于绝经前后;临床表现:突发单侧乳腺局部红肿热痛,往往无明确可触及的包块,伴腋下淋巴结肿大;Bus:皮层、皮下脂肪层显著增厚,回声增强,另可见多发带状低回声,包绕脂肪组织,呈“鹅卵石”样改变;这点是炎性乳腺癌最具诊断意义的超声征象;可见于95%的病例。腺体层结构紊乱,回声不均,部分可探及低回声占位,外形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部分可见沙砾样钙化,部分占位后方可伴声衰减;超声所测得占位的大小往往小于临床触诊所及,是由于周围组织肿胀所致,这是炎性乳腺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超声特征;

19.女,35岁,发现右大腿包块并疼痛3个月;

答案与解析:

骨化性肌炎:一般分为进行性和外伤性两种,后者又称为局限型骨化性肌炎;Bus:早期(1-3周)为均匀或者不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晰或欠清,CDFI:周边及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中期(4-8周)出现早期钙化,病灶中央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周边出现强回声带或环,此为典型征象;晚期病灶大多完全钙化,边界显示不清,内部见大片状强回声伴后方宽大声影;

20.女,25岁,触及右侧乳腺外上象限皮下条索物一周就诊,上肢抬起时明显,轻微 触痛;

答案与解析:

Monder病:又称为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Bus:病变部位皮下脂肪浅部探及管道状结构,管壁清晰,可呈串珠样改变,管道内充满弱回声,加压探头管状结构不可被压缩,CDFI:无血流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