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椎(GV14)

 逍遥散人书馆 2020-11-01
穴位分寸歌
胸颈椎交是大椎,三阳会督效当魁;
疏风解表能清热,项强癫狂体质衰;
骨蒸疟疾惊风喘,头背肩胸痛可回。

【中文名称】大椎
【中文拼音】Dàzhuī
【外文缩写】GV14
【穴名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
【别       名】百劳、上杼、大槌。
【穴名解释】大即巨大,椎即椎骨,此穴在粗大的第七颈椎棘突之下,故名大椎。
【解剖位置】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穴位定位】

        1、一椎上,陷者宛宛中。《针灸大成》

        2、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病症】

        1、主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疟痎疟,气注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

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颈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针灸大成》

        2、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穴位配伍】

        1、配曲池、风池治流感。

        2、配风门、肺俞、膻中(麦粒灸)治哮喘。

        3、配少商放血、合谷可退热。

        4、配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脾俞治白细胞减少症。

        5、配腰俞,治疟疾。

        6、配合谷、中冲,治伤寒发热,头昏。

        7、配长强,治脊背强痛。

        8、配曲池、鱼际、外关、合谷、太阳、风池,治外感发热头痛。

        9、配脊中、腰阳关,治腰背痛。

        10、配后溪、间使透支沟,灸大椎,治疟疾寒热。

        11、配风池、后溪、水沟、申脉,治小儿惊风。

        12、配定喘、风门、肺俞、丰隆,治咳喘。

        13、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

        14、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

        15、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

        16、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

【针刺方法】

        1、《铜人》针五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以年为壮。《针灸大成》

        2、斜刺0.5~1寸;可灸。

【艾灸方法】

        1、《铜人》灸以年为壮。《针灸大成》

        2、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附       注】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