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品格谈

 风舞猿 2020-11-01

读书之事,高者以为乃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非关功利的阅读才有大用和大利;中者以此成超然态度;低者也远离恶俗,活出些许人样。但是读书又是一件苦差事。大多数人一见书就瞌睡,文化之书成了安眠之药。很多人也读书,但是对象错误,翻书不少,智慧了了。有的当然是缺少持久精神,稍见灵光便息歇。须知读书至气华,是有一定数量要求的,有时候要几代人才能“华”,所以谈读书,事功的目的不济事,这是很多人不能坚持有所成的原因。

伴随着读书活动,自然产生有关书目的学问,名家给大众开书目,也就成为自然的事情。历代史书中对学术流派的梳理,即附带书籍介绍,像范钦的《范氏东明书目》,大概还只是出于藏书的方便,不在阅读。清朝张之洞的《书目问答》据说是为那些进士写的,他们已经读过不少书,进一步的进德修业,中个举人状元什么的,缺乏指引,而且据说很多士子向其请教。于是张之洞就编了《书目问答》,共列举了2000多种古籍,后生读书约略可以一窥方向。

民国以来面向一般士子、学生的书目很多,比较有名的是胡适和梁启超的。1923年,胡适为后来的清华大学学生拟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按照胡适自己的意思该书目“不是为国学有根底的人设想,而是为那些想学得一点系统国学知识的普通青年人设想;想为青年人提供一个下手的方法”。共184种。后有批评者以为胡适的书目“范围太窄”,增至223种。

梁启超针对胡适的书目,也开了自认为适当的书目。分五类:(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有《论语》、《孟子》等39种;(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有《尚书》、《逸周书》等21种;(丙)韵文书类,有《诗经》、《楚辞》等36种;(丁)小学书类及文法书类,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等7种;(戊)随意涉览书类,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说新语》等30种。共计133种。

胡梁的书目想是在新学如潮的时代氛围里传些国学的薪火。当年就有人评价说,胡适的书目涉及1000多册图书,读不了;很多书也太深,对于“最低限度”的青年来说,啃不动。今天,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单薄可怜。近年来提出的“根本书籍”和“核心书籍”概念非常好。现代社会,如此确实是效率高。有很多人书读得不算少,但是缺少了“核心”的滋养,总是少了些醇厚,只能算是在圣殿外兜圈子,并未进入学术堂奥。

经学和张之洞时代,士子有的是时间,读书是常态,胡梁时代已有些急促,对于神圣的学术血脉,只能做底限要求,读几本就好。实际上,读书问题,并不是一个底线问题或者核心问题。对于读书少的人来说,一上来就读几部“根本书籍”或者“核心书籍”,根本看不下去。应该说,“根本”和“核心”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想有所成就甚或功德圆满,没有这些“根本”和“核心”是难以企及的。但是,在它们前,还有许多“非根本”和“非核心”,这是基础,是门与厅。

哪一部书会触动一个人,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个性问题,不具有普遍意义,对此人醍醐灌顶,对彼人可能就对牛弹琴,全无会心。因此读书实在是一种艰苦的跋涉,起早贪黑,需要通过艰苦的阅读来遭遇“根本”和“核心”,用自己的积累、阅历来检验这些“根本”、“核心”。书目可以参考,作为一个阅读方向,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经验逐渐去靠近这些“根本”、“核心”;然后可以由此矫正自己的阅读方向,用有效的阅读内容,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的阅读品格,从而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赵永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