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3集 五运六气(十六)——六气总论(1)

 越众瀑流 2020-11-01

五运我们已经讲完了。五运六气,今天开始探讨六气。

一、总论:

六气的内容有:主气、客气和客主加临三种。

主气用以述常。

客气用以测变。

客主加临用以分析气候的异常和复杂变化。

如图所示(五运六气推步图):

第43集 五运六气(十六)——六气总论(1)

二、六气的概念:

六气是指:风、热(暑)、火、湿、燥、寒六种不同气候的统称。

怎么产生的?由天地的阴阳消长、五行迭生而产生的。是自然现象的命名总结而已。

三、六气顺序的习惯性排列:

六气的排列顺序一般:风、寒、暑、湿、燥、火。

六气也有这样排列的:风、热、火、湿、燥、寒。

这是按五行相生规律排列的:风木生暑热,暑热生炎火,炎火生湿土,湿土生燥金,燥金生亥水。

这种排列顺序在《内经》中早有叙述: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我本人觉得,后一种排列方法好。

四、五运、六气的比较:

五行与六气属同类,六气在天为无形,五行在地为有形。

就是《内经》讲的:

苍天为无形之风气,在地为有形之木,风为木之资助,为东方所化;丹天为无形之热气,在地为有形之火,热为火之资助,为南方所化;黅天为无形之湿气,在地为有形之土,湿为土之资助,为中央所化;素天为无形之燥气,在地为有形之金,燥为金之资助,为西方所化;玄天为无形之寒气,在地为有形之水,寒为水之资助,为北方所化。

如图所示:

第43集 五运六气(十六)——六气总论(1)

五行化气图

五行数五,六气数六,二者在相配得:风生木、热生火、湿生土、燥生金、寒生水。

逻辑捋一下:风生木→热生火→湿生土→燥生金→寒生水→风生木

另外,五行火有二化,一化君火,一化相火。而六气中暑与火同类!在运用上此二者又分别称为君火与相火。因此,五行与六气合而为五,分而为六,六者为天,五者为地,六五相合,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气乃流行,生生万物。

六气在天为无形之气,人们所能感觉得到,但会有延后性。这就叫气候,气候对自然界(包括一切生物)的作用及其所反映的现象,则容易为人们所体察到,这叫物候,生物感知气候而发生的变化,就叫物候。

物候的名词解释:了解一下,以帮助我们用现代知识理解传统概念。

物候(wù hòu)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五、六气合名: 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风化厥阴、热化少阴、火化少阳、湿化太阴、燥化阳明、寒化太阳

这种因气候引起的物候变化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古人用三阴三阳来讲: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阴、太阳。以表明风、热、火、湿、燥、寒六元之气的以虚化实。

三阴三阳为六气所化:风化厥阴、热化少阴、火化少阳、湿化太阴、燥化阳明、寒化太阳,

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

《素问·天元纪大论和六微旨大论》云: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所谓本也,本之下,气之标也。”

因而在运用上就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之配。由此,成为六气的代表名词。再配上十二地支并结合年、月、日、时和五行、五方,即可作为预测气候异常变化的推算工具。

这一段概念很多,容易整,迷糊,我们把各概念关系归纳如下图:务必反复对照才能清楚:

第43集 五运六气(十六)——六气总论(1)

六气合名图

该图把天气:风寒暑湿燥热六气和金木水火土,以及三阴三阳的关系捋出来了,再把我们今后通常会遇到的六气合名的由来,在图中做了逻辑推导。

明天我们继续进行六气和12地支的匹配内容。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