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都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读?

 传统文化管窥 2020-11-01

对于中国的上古神话,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

通常认为,这些神话反映了远古先民在非常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敢于战天斗地,勇于与命运抗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

也就是说,我们一般是从道德层面来解读这些神话故事的。

近现代以来,自然科学勃兴,人文领域也涌现了众多思潮、理论及研究方法。学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采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古老神话背后的文化意涵。

其中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理论,就是生殖崇拜论。

现代考古学向人们证明,人类历史上曾存在一个漫长的生殖崇拜时期。

大量的具有生殖象征的石像、岩画及其他考古证据,反映了先民们对生殖活动的迷信和崇拜,对原始生命欲望与本能的礼赞,以及在险恶环境中追求人丁兴旺、部落繁衍的美好愿望。

一些文化学者认为,随着文明的进化,生命本能的欲望只有通过文明社会所能接受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逐渐从自然的生命转化成文化的生命。

生殖崇拜从形式上说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内容则渗透到了宗教、民俗、哲学、艺术等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去,乃至积淀于人类心理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在这些学者看来,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也躁动着生殖崇拜的精神。

当他们将生殖崇拜理论应用于历史文化现象的分析和解读,于是有了很多“全新的发现”,比如——

原始陶器上的鱼纹或蛙纹,乃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因为鱼蛙多子,繁殖力强,对先民而言意味着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起点——阴与阳,也是源于生殖崇拜;《易经》中的基本符号:“阳爻”画一以象男性,“阴爻”分而为二以象女性。

汉代的伏羲与女娲合体交尾图象,同样反映了生殖崇拜;其中,伏羲手持直尺,女娲手持圆规,分别象征男性和女性。

此外,在古代神圣的祭坛上,无论是祭祀土地(社祭),还是祭祀祖先,都隐藏着原始的生殖崇拜内容。

古人认为日中有三足乌,也是男性的象征,所以许多地方至今把男性那话儿称为“鸟”,把男人做那事称作“日”。

甚至有学者认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正是源于古老的男性生殖崇拜。

……

生殖崇拜论几乎成了个“万能的筐子”,中国文化中的许多问题都能往里装,都能用它来解释。

当然,这个“筐子”也被学者们用来装上古神话——

女娲补天:女娲本就是生殖之神,源于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其炼石补天,石头也与生殖密切相联(孙悟空不就是石头所生吗);补天神话乃是上古平息灾难、拯救部族、繁衍生存的寓言,是对生殖这一神圣、伟大事业的颂扬。

精卫填海:其原型是炎帝族少女的一种巫术性成人仪式。“女娃游于东海”的真正含义,应是女性在水边举行一种与生殖崇拜有关的巫术祭祀活动,神话中“溺而不返”的女娃之死,是指少女们通过沐浴告别少女之身,成为生育年龄的女人。

后羿射日:弓箭象征交媾,太阳象征旺盛的生殖力,后羿是一位隐含生殖意味的文化英雄。神话中天下大旱,亟需甘霖,而“求雨”即“求育”(古人认为云雨是阴阳和合的产物)。神话隐藏着初民的生殖崇拜理念,反映了初民祈求人口繁衍的美好愿望。

嫦娥奔月:先民们认为女性与月亮关系密切,女性生理表现出一种不可捉摸却又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大致与月亮的圆缺相一致,故有“月事”之名。古代嫦娥奔月神话的一个版本说,嫦娥最终变成了蟾蜍,而在古代,蟾蜍是生殖生育的象征。

……

对于这种解读,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