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9786--你听说过自梳女吗?她们相约不嫁,与同性相伴一生!

 泊木沐 2020-11-02

自梳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女性文化。指的是一群终身不嫁的女子,将头发像已婚妇女一样自行盘起,相互扶持,与同性相伴一生。自梳女多在华南地区,她们勇于反抗封建礼教,自梳是对旧制度的一种抗争。自梳女在当时被看成异类,她们压抑女性的情感,采用极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据《顺德县志》记载:晚清之时,顺德蚕丝业发达,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当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受尽婆家和丈夫的恶气,身份还不如奴婢,这些女工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自此后,“自梳”形成风气,毕竟女子生活在一起,谁也不会看不起谁,大家地位都一样,心里也舒坦。

古代未婚女子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待大婚时由母亲或者女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贴在后脑,称为髻。而自梳女就是自己把辫子挽成髻,故称为“自梳”。女子一旦“自梳”,就必须洁身自爱,不能再与男子有任何瓜葛,违反之人便被视为伤风败俗,被乡亲和姐妹所不容,轻则一辈子遭人白眼,重则被毒打致死。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自梳已经发展出了比较完备的一套仪式。自梳女要在观音像面前完成“自梳”流程。这种仪式感一方面使得自梳行为更加隆重严肃,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誓言的约束力。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自梳的誓言是要持续终身的,甚至在文献中还记载着对违背誓言的惩罚规定:“一经梳起以后,即成铁案,终生不得翻悔。如有勾三搭四,即为乡党所不容,其甚者往往被捆塞入猪笼内,投于河涌将之浸死”。

早期的自梳女多是畏于封建礼教下婚姻的不幸,而矢志不嫁的恐婚女性。在封建社会的自梳女与今天的"恐婚族"又大不相同。古代女性因经济上的依附关系,而不得不遵从封建礼教的压迫,毫无社会地位。在男尊女卑的旧俗环境里,女性生活在"夫权"的阴影下忍气吞声,遇人不淑又无力摆脱婚姻的枷锁。女性受虐致死的悲剧并不鲜见。

虽然自梳女是当时女性反抗男权社会的表现形式,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但是在当时毕竟仍然是男权主义,自梳女所付出的依旧要很多,依旧面临着来自男权社会的压力、唾弃和鄙视,尤其在自己的后事方面。按照习俗,自梳女是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自梳女为了避免自己最后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她们不得不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但自梳女要付给婆家一笔钱来“买门口”。

“买门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通过婆家的认可,婆婆会提出各种难答的问题,要答得让婆婆满意才可以,一旦被婆家认可之后,就成为了这家的媳妇,自梳女还要向婆婆交钱,如果做了让婆家不满意的事情,还会被取消其“儿媳”的身份。

自梳女是一个时代特殊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人人平等,不再有性别的差异化对待,自梳女便会永久地定格在历史之中,不再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