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尺八吹奏的《祈祷》,竟是一首摇篮曲?

 哇听 2020-11-02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

这首优美而治愈的《祈祷》,我们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伤心失落时听起它,就会感到全身仿佛焕然一新。


  

不过,你知道吗?其实这首歌的旋律,最早源自日本古代的民间歌谣,后来是由中国人重新填词改编,才成为了《祈祷》的。

那么,日本人最初所唱的歌词,又是什么样的呢?竟然是一首摇篮曲。

竹田の子守呗(竹田摇篮曲)

守りもいやがる 盆から先にゃ

雪もちらつくし 子も泣くし

盆がきたとて なにうれしかろ

帷子はなし 帯はなし

この子よう泣く 守をばいじる

守も一日 やせるやら

早よもゆきたや この在所越えて

向こうに见えるは 亲のうち

如果不懂日语,可能会下意识地通过“摇篮曲”三字联想到这样的场景:一位慈祥的母亲在轻声哼唱着:“宝宝啊,睡吧……”

然而,这首歌却并非如此。咱们来看一看歌词大意:

我早已厌倦了照看孩子。盂兰盆节到来之前就下起了雪,孩子也在哭。

盂兰盆节快到了,我却一点也不高兴,因为我连一件新衣服、一条新腰带也没有。

孩子整天哭个不停,我日复一日、辛辛苦苦地照看着他,自己却变得越来越消瘦。

不行,我要逃离这里!远远地,能看到父母的家,我要回去!

原来是这样,唱歌的人并非孩子的母亲,那又是什么身份、为何如此辛苦而贫穷呢?这还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

竹田村,是日本的一个古老的村庄,隶属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这里的村民普遍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长久以来一直备受歧视和压迫。而歌曲中的主角,是一名被迫在富人家里帮忙照看孩子的童仆,这并非出于她的本意。所以,她用歌谣来控诉自己的苦难,并在结尾表达出了强烈的抗争精神。

后来,这个村庄成立了部落解放同盟组织。而这首歌就是部落解放同盟的代表歌曲,甚至在20世纪70年代一度因此而被日本当局“封杀”禁播,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解除了禁令。


  

了解了这段故事之后,我们不禁对《竹田摇篮曲》在欣赏之外更多了一分惊叹与敬畏。在这短短的一首看似简单的摇篮曲的背后,竟还隐藏着如此深厚的内涵。

现在,当日本尺八演奏家在其它乐器的伴奏下,再次吹响这一旋律时,尺八自身所特有的、空灵悠远中夹杂着几分哀婉愁怨的音色中,已然又开始孕育出了崭新的希望、沉淀出了更强的感染力和治愈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