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被高配置所迷惑 为啥手机不需要2K屏

 数评时代 2020-11-02

最近的新手机实在是不少,尤其是基于骁龙820的各种旗舰手机发布,让注重使用体验的用户有了全新选择,终于可以跳过骁龙810这个大坑了。但也不是所有的手机都能让用户满意,比如评价君的一位朋友,最频繁的吐槽就是为什么2016年国产旗舰还是1080p屏幕。

这个吐槽想必不少人也会有吧,甚至在一些新闻评论中会看到有用户言之凿凿的讲如何不能忍受1080p画面的“锯齿感”,相信不少人也会见过类似评论。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手机的分辨率呢?评价君简单分析几款典型产品,也许从中会得到答案。

手机分辨率引起重视,苹果功不可没。在2010年发布iPhone4的时候,乔帮主提到了ppi的概念,就是如何让屏幕细腻到没有颗粒感。这种理念提出始于苹果帮助上游催熟了高分辨率显示屏,为自家产品增加了一个卖点。

当手机屏幕距离人眼25到30cm时,人眼分辨率极限是300ppi,所以当年苹果为手机配备了326ppi的屏幕。ppi的算法不难,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到几种尺寸屏幕的ppi究竟是多少:

我们正常使用手机的距离大概就是30厘米左右,这种距离上只要是超过300ppi的屏幕,大多数人眼都无法看到像素,手机屏幕显示出来的画面是相当平滑的。所以可以看到,在这个距离上,无论多大尺寸的手机,1920×1080都已经算合格了。

那为什么有些人还是说自己能看见像素呢?有一种很普遍的可能性,那就是手机和眼睛没在25到30cm这个距离上。人眼的PPI不是固定数值,取决于距离。根据网上有识之士的测算,极限情况下人眼可以达到1700ppi以上的分辨率,那什么分辨率的手机屏幕都不灵了。距离拉近一点,屏幕的颗粒自然就会清楚一点。那为什么有人会容忍手机离眼睛那么近,不按照“规定距离”玩手机?原因很多,比如评价君就因为近视……

而当VR时代到来之后,就算不近视,手机也几乎紧贴着人眼了,加上VR镜片的放大作用,这对于手机屏幕的像素密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更坑爹的是,原本PPI就已经不够用了的手机屏幕,在VR场景下还要一分为二,分辨率也直线下降:

所以说,VR彻底颠覆了手机的硬件参数,VR环境让原本已经足够细腻的屏幕又变得无比粗糙。从技术来说功能单一的VR眼镜这样绑着手机也不是个办法,手机是一个多功能产品,不可能光为了一个VR无限制的提升屏幕分辨率。

但现阶段既然VR眼镜和手机是绑定的,总要解决一下。所以原本强调2K屏无用的某企业,也不得不为新品配备2K屏了。这从产品定位来看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新品包装盒都能折叠成VR眼镜了,一切改变都是为了更好的VR体验。也可以预见,凡是想做VR的手机厂商,以后手机分辨率必然都要大幅度提升。

说到这,有一个不做VR的手机品牌,也跟着提升手机分辨率,还提升到了一个更变态的水准(3840×2160),心思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除了为了VR的手机品牌之外,还有一类手机也非常热衷于高分辨率屏幕,比如最典型的三星Galaxy S7 Edge就是其中的代表,搭配了2560×1440屏幕:

很多基于Super AMOLED的旗舰手机都会选用2K级别的屏幕,这是因为AMOLED的像素排列方式太奇怪了。与传统液晶屏的RGB排列不同,现在AMOLED采用的是PenTile排列,其中有大量的像素是共享的,以一张老图举例:

这种排列的代价就是不管显示什么颜色,都要从邻居那里去“借”一个颜色过来才行,显示横平竖直的效果还好说,一旦画面上有曲线,锯齿感就会格外强烈。AMOLED有自己的优点,但显示不够细腻的缺点就要靠分辨率弥补。

所以,对大多数手机来说,目前2K屏还真不是标配。此前不少手机都推出过2K屏的产品,在各个品牌手机用2K屏“刷参数”之后,现在已经回归到理性,手机用什么样的屏幕完全取决于功能定位。在VR兴起之后,高端手机会有分辨率越来越高的趋势,至于对VR不感冒的用户,其实1080p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