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家电正在走向末路:告诉你手机品牌为何集中力量做电视

 数评时代 2020-11-02

最近的手机行业非常热闹,除了很多新品发布之外,也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手机品牌似乎加速了对其他领域的“入侵”。比如荣耀除了手机和智能穿戴产品之外,开始涉足电视以及白色家电领域,一加也宣布将推出电视。而在这方面做的最狠的还是小米,不但小米品牌有全品类的家电甚至生活用品,卢伟冰也公开表示红米同样会开启全品类战略,比如现在就有手机、笔记本、电视、洗衣机、耳机等多品类产品,其中电视和洗衣机更让不少人出乎意料。

有意思的是在产品的竞争上,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品牌似乎都没有把老牌企业当做对手。比如荣耀智慧屏直接在宣传自家的芯片方案以及鸿蒙系统,而红米电视70英寸机型刚一发布,就把目标锁定在了55英寸的荣耀上。诸如长虹、海信这些知名电视品牌,似乎完全成了空气。但实际上当打开电商页面的时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了,价格差距太远,根本不会产生竞争:

手机品牌为何如此努力做家电产品?实际上对于手机来说,任何家电设备都可以成为被手机控制的终端。而搭建一个智能化的家庭,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一个智能化的管理平台打理家中的一切事物。放眼看去所有的家电和数码品类,还有什么比手机更合适呢?所以手机品牌玩“跨界”的目标非常明确,它的目标并非是在某个品类称王称霸,而是要让自己的智能生态一点点蚕食传统家电在居室中的位置,最终用智能取代全部的非智能。

实际上手机在完成了自己最初的使命——电话和上网之后,就在不断朝着更多领域进发。如今游戏机并没有在全球大卖,我们却能随处可见各种游戏玩家出现在身边;我们生活中已经在渐渐远离电视,却习惯了在手机上看视频;我们很多人没有相机,却能跟好友分享旅游的美景。尽管手机厂商全部否认自己会跨界到这些领域,但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吞噬其他品类的产品,因为手机更智能、使用体验更好,而被它所取代的,恰好都属于非智能的设备。

当手机自身的功能延展达到极限的时候,这种趋势仍然没有停止,而是进入新的阶段,比如手机有了NFC、有了指纹识别、有了人脸识别,它成为了支付工具;同时手机品牌又开发出了穿戴设备,对手机所能触及的领域进行了扩展。最终,手机品牌决定给家电装上芯片,让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和手机通讯,并且受到手机遥控,这就有了智能家居的雏形。

当然,越往后的阶段,距离我们生活就越远。不过这并不能阻止手机品牌向前推进。就以NFC为例,以前是旗舰手机专属的卖点,后来三星将其引入到了中档机型上以推广自家的SAMSUNG PAY,现在华为、小米、iQOO等机型都已经标配NFC,红米则进一步把它下放到了千元机上。按照卢伟冰的介绍,目前小米NFC在北京的开卡率超过40%,未来三年就会普及。不难想象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成为大多数手机标配只是早晚的事。

同样,电视也是如此。如果把手机比作一个小屏的控制中心,那电视就是一个大屏的控制中心。电视的智能化不止一天,但真正部署这样的战略时间并不长,去年这个时候暴风TV就曾经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并且要将电视打造成家庭的智能化中心。只是暴风TV的思路有所不同,它是想让手机成为电视的附属。

今年不管是荣耀、一加还是红米,都从不同的切入点进入电视市场,实际上他们并非是给电视市场增加一个品牌,而是要用电视占领用户的客厅,以便于自家智能生态的其他产品入驻。不同品牌智能生态产品还具备着排他性,在家庭中一旦有某个品牌的手机或者电视入驻,其他竞品的生态产品就基本只能被排除在外了。所以不管是荣耀智慧屏还是红米超便宜的70英寸电视,背后都是有更深层的布局。

所以手机品牌不断尝试跨界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就是在推动着家电从非智能向智能化的进步,而且不是特定品类,是整体的进步。未来每个手机品牌都可能成为一个家电矩阵,而对手机或者电视的选择,就很可能决定了家庭里的其他家电要使用哪些品牌、淘汰哪些品牌,这也是向智能家居迈进的一个必然结果。毕竟,各个品牌之间似乎还没有能够互联互通的可能,未来也不一定会见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