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的4大法则!读懂一个就会终身受益!

 华教数媒一小兵 2020-11-02

如果说读书会对我们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这种效果全赖精读。比较而言,一个人泛读10本书不如精读1本书,这已经是学界、知识界、读书界的共识。同样是读书,之所以会出现截然分明的不同结局,其道理是明显的。唯有精读才能让人深入文本之中,收获真知。否则再多的文字进入你的头脑,也不过是一团团浮云,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记。所以,我的立场很鲜明:更多地选择精读。其实,通过探究精读本身,可以发现它有四个法则。

01

法则1:少就是多

很多人以为读书越多越好,知识量充沛。其实这是一个思想的误区。如果不能充分吸收书中的内容,那么这样的阅读实际上是没有效果的。我们常说的“知识二字,是由知和识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知道,一方面是识见。光知道某件事是没用的,必须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才行。然而能够形成自己意见的,不是读的越多越好,有时候反而相反。即所谓“少就是多”,与其大而全地学习知识,不如少而精地学习来的更见效果。

02

法则2:反复阅读才有收获

对阅读来说,关键我们从中得到了多少的启示,而不是得到多少的知识量。我们在阅读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是关键的,内化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才是阅读的效果。而要造成这种效果,反复阅读是关键。你想,在孔夫子所生活的时代,有多少种可供读者阅读呢?是非常稀少的。相对今天中国每年出版二三十万种新书而言,那个年代的书籍是匮乏的。但孔子却成为伟大的思想家,除了他个人的天赋之外,曾经留下一个“韦编三绝”的故事。这个故事提示我们的是:他反复阅读、精读几本书,从而学到了更多的内容。

03

法则3:从举一反三到融会贯通

一个聪明的头脑可以在一滴水中推测到大海的存在。何以造成这样的效果呢?这就涉及到举一反三的情况,当你学到一项知识内容时,能够进行良好的知识迁移、激活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再进一步,达到一种融汇贯通的效果,才是精读才能做到的。如果你读一本书,不过获取了其中的若干知识,不能以迁移的思想猜想更多、想到更多,就永远无法实现融会贯通。

04

法则4:透过现象看本质

文字所反映的,是经过作者构思再吐露出来的表象。而你要通过这些表象的文字深入到文本的内在,去领略作者心灵深处真正的东西,必须走一条路。这条路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我们看一篇伊索寓言,故事很精彩,我们也能讲出来,复述的不错。但能否真正领悟该寓言背后的寓意,常常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寓意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你如何穿透这字里行间,领悟到作者给你提供的内在道理,就需要精读,需要细致的思索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候很痛苦!因为内在的东西绝不像表象那样一目了然,你必须开动自己的脑筋才行。

总的来说,以上四个法则是我们精读的根本,是我们经过泛读而走向阅读丛林深处的必须,请你仔细琢磨一下,如果你想在阅读方面有所收获,而不是浮光掠影地看到表象的话,请一定选择精读!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